2018年8月智慧城市移动端APP 功能设计陈伟,谷国栋(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7)【摘要】移动互联网为智慧城市的应用拓展了空间,智慧城市需要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服务。
而通过移动互联网则可以拓展信息化应用的时空范围,实现随时随地、无缝的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信息化;服务【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8)08-0049-02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为智慧城市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
1智慧城市介绍1.1智慧城市内涵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演变阶段,是相对于数字城市、互联城市而言,城市化信息发展的中高级阶段。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办公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要特征,实现纸面化到数字化的转变。
互联城市以互联网、软件技术、城域网为主要特征,实现数字化到网络化的转变[1]。
而进入到智慧城市阶段,强调从网络化到云中枢化。
通过充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2]。
1.2移动端APP 概述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新闻资讯服务、手游、手机支付等丰富多彩的移动应用日趋成熟,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城市生活。
随着4G 、wifi 等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移动办公、移动政务等不断创新的信息化应用为各行业用户创造了新的办公方式[3]。
2移动端APP 架构2.1整体终端部署设计智慧城市移动端APP 功能设计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采用完整成熟、简单易用的多层次安全设计,灵活、稳定可靠的功能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平台服务器部署在智慧城市基础数据中心及公共信息平台上,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单独分开。
政务网用户和互联网用户通过普通宽带连接到互联网,而移动端设备则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和wifi 连接(如图1所示)。
2.2设计原则与标准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遵循统一规范,方便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
充分考虑数据中心平台对可靠性的要求,注重系统本身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符合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移动端APP 设计具有人性化的交互界面,界面标准、功能模块统一集中,用户体验高。
3APP 具体设计3.1移动端主要功能模块智慧城市移动应用(APP )以城市公共基础数据资源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以“数据集中、资源共享、高效便民”为宗旨,向市民全面开放并维护包括资讯、文化、民生、交通、政务、卫生、教育、人才、美食、电影等十余个版块服务。
平台对于加快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APP 主界面由“首页”、“资讯”、“服务”、“我的”共四个界面组成,对应界面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不同子功能模块。
“首页”模块由新闻资讯轮播图、九宫格、热点新闻浏览三个模块。
轮播图以图片顺序播放的形式展示最新的新闻资讯,用户可滑动轮播图进行快速浏览,也可点击对应图片,跳转到链接的新闻详情页界面。
九宫格模块设置对应的二级服务功能跳转入口,包括政府办事、公积金、社会保险、民生互动、交通出行等二级服务子功能。
各子功能按键通过自定义图片、文字设置,采用继承自定义按钮的形式自动布局。
热点新闻由单元格组成,显示预览图片、标题、发布时间、阅读量等信息。
点击对应单元格跳转到新闻详情页。
“资讯”模块主要由城市新闻、时事热点、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组成。
该模块的新闻信息更加广泛,新闻种类也比较充足。
整体界面继承tableView ,各子功能模块通过自定义界面嵌套在tableView 界面中。
“我的”模块主要包括个人信息、APP 系统设置、用户反馈等功能。
个人信息模块是由自定义界面组成,包括用户头像、昵称、相关用户资料修改等。
APP 系统设置包括主题更换、字体大小、缓存清理、历史浏览记录等。
用户反馈主要供用户向系统管理员提建议,在用户反馈界面,用户可输入对APP 在使用、以及功能上的各种意见,即可一键反馈给管理员,帮助APP 在功能上得到改善。
3.2APP 核心模块“服务”模块是整个APP 的核心模块,界面由民生、文化、交通、人才、政府、卫生、教育等服务组成。
民生模块包括城市中事件爆料信息、追踪结果、水电、社保、公厕位置查询、热点事件互动评论等。
文化模块展现城市在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新兴艺术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交通模块可查看实时道路拥挤情况、公交车到站时间、换乘规划、线路站点、公共自行车站点位置与可借还数量显示、出租车空车位置等方便居民出行的交通功能。
通过人才模块可以搜索职位、投递简历、发布人才招聘会以及相应的职场资讯服务等。
政务模块可显示政府发布的公告、相关信息的公开、各种事务的办理流程、办事进度查询等功能。
图1整体终端部署设计通信设计与应用492018年8月卫生模块可选择自己适合的医院,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卫生要闻信息浏览、个人医保账户查询、专家门诊时间查询、预约体检、急救手册与培训等功能。
教育模块公布相关教育公告和新闻,发布学校招生信息,显示城市每个学校的详情信息,对应学区分布,学生对应考试成绩查询,教育视频播放,正规培训机构的查询等。
电影模块与各电影院系统对接,实时显示电影院影讯排期,在线选座订票,小吃的购买以及团购优惠等活动。
美食模块可查询全市实名认证统计的所有餐厅,用户可查看对各餐厅的菜品介绍、人均消费范围、顾客评论等。
还可以享受团购优惠、特色美食、外卖等服务活动。
其他模块的设计可根据运营者的要求个性化定制,系统预留对应可扩展的接口。
既可实现系统内原生态扩展开发,也可实现第三方功能的扩展加入。
4总结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具有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捷化、可定位化、实时性等特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载体。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1]梁涛.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经济购物APP的开发[D].吉林大学,2017.[2]沈红.智慧旅游背景下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3]李东慧.智能公交APP完成开发智慧社区项目正在试点[N].洛阳日报,2015-06-09(002).收稿日期:2018-7-8作者简介:陈伟(1991-),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智慧应用。
谷国栋(1974-),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等,任研究院院长。
社交网络中朋友关系发现研究王行远(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摘要】社交网络中朋友关系推荐是一个研究热点。
当前,推荐方法主要以用户提供的某个属性为基础,通过比较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朋友推荐。
这样的朋友推荐方法模式单一、信息利用率低下、推荐精度不高。
针对朋友关系预测模型信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多种信息相互融合的方法,采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方法将朋友推荐系统完善化。
因此,本文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交网络;朋友关系;协同过滤【中图分类号】TP39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8)08-0050-021社交网络概述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一种不可取代的社交平台[1]。
社交网络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在虚拟世界中交流的方式,其实质是一种信息化、快速化的社会交流方式。
目前,国内的社交网络有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国外的社交网络有Facebook、Twitter、Google+等。
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个性化的服务呈现在社交网络中,比如,微博寻人服务、热点事件推送服务、个性化的旅行路线制定服务等[2]。
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目也正在呈指数性增长趋势。
随着网上用户的不断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由线下见面交往的朋友关系转变为线上信息交流的朋友关系。
通过社交网络,用户能够更快、更及时的互相沟通,也能快速发现相同兴趣的爱好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朋友推荐是社交网络中一种关键性的个性化服务。
社交网络可以让众多用户联系起来,组成在线网络社区,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模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关系。
本文意在研究发现更高效率、更加全面的挖掘朋友关系的方法,通过挖掘用户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类特征信息,进而分析归纳并运用创新方法,从而使可能存在的隐性朋友关系更清晰的被发掘出来。
从而使社交网络信息交流效率提升,使用户能够通过更广阔的渠道发现更多对他们有利的信息。
为了达成文章目的,本文在已有朋友推荐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方法的实验性研究。
2相关理论经过调研,本章将概述以下朋友关系预测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介绍:基于地理位置的朋友发现。
一些研究结合位置特征来预测朋友关系。
文献[5]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朋友拓扑网络与地理位置相融合的朋友关系预测方法。
具体来说,该方法分别融合了用户朋友关系、用户所到地点和用户所到地点类型,提出了随机森林、贝叶斯方法和SVM方法来推理朋友关系。
文献[6],作者研究了怎样依据两个用户的签到地点信息预测他们之间是否可能成为朋友。
文献[7]中,作者把用户签到距离、签到类型、用户社交关系作为输入,通过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朋友关系预测框架来挖掘潜在的朋友关系。
基于用户兴趣的朋友关系发现。
社交网络拓扑结构是由朋友关系链接而成的,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通过网络拓扑进行流动,流动的这些信息是用户彼此认识对方或者彼此之间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
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户的兴趣。
古语云,物以类聚。
有相同兴趣的人,更可能成为在线朋友。
基于此,一些研究基于用户兴趣来进行朋友关系挖掘。
文献[3]中,作者以社交关系和用户发布内容为特征,用改进的PageRank算法来对朋友关系进行预测。
文献[4],作者通过用户博文标签信息来提取用户的情感兴趣,进而形成一种基于社交关系和情感兴趣的混合推荐。
有的研究进一步将用户信息进行分类,比如性别、年龄等,结合朋友关系进行挖掘。
还有的研究从用户发布的博文信息中提取用户兴趣特征,然后再从用户的拓扑关系网络中抽取用户的当前朋友关系特通信设计与应用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