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还是理想
读《英国报业大亨内幕》有感
文/华文生2011202353 新闻5班当我在图书馆里寻找关于外国新闻史方面的专著时,这本书很快吸引住我的眼球------《英国报业大亨内幕》①。
初看书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这像是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导,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
初读这本书,感觉十分吃力。
书中涉及到许多报业和报业主的名称,如《旧金山考察家报》、《每日快报》、《政治纪事报》、《泰晤士报》和比富布鲁克勋爵、赫斯特、哈罗德、艾尔弗雷特·哈姆斯沃恩等。
这些人物和报纸之间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给我阅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读罢几遍之后,我才对这本书有了个整体的了解和形成了些自己的思考。
这本书共七个章节,依次是:大报业主、一个时代的结束、报业中的陈规陋习、争取销售、在地平线上、新人物:汤姆森、默多克、安德森和马修斯、一个陷入内战的行业。
这本书的情节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线索展开的,讲述的主要都是英国舰队街②的各家媒体的状况。
在第一章《大报业主》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各大报业主的勾心斗角和在报纸所有权上的交易。
不难看出,报业主们想拥有报纸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新闻理想或发财致富,他们甚至在刚刚接手一家报纸后就把他的报纸变成自己的政治工具。
正如后来的一个皇家委员会指出,拥有这些报纸“是为了获得掌握这些报纸会享有的威望以及政治和社会影响③”。
比如书中引用到美国的例子,赫斯特在接手《旧金山考察家报》后通过在报纸中对自己的宣传和煽情就成功地竞选为国会议员。
如同赫斯特一样,许多报业主最终并没有捞到自己想要的政治权利。
我觉得他们未达到目的的原因主要是:一,报业主在报纸中的煽情和自我美化并不能长期地吸引读者。
尽管许多报纸销售量日益增加,但销售量增加的原因在于报纸上深受读者喜欢的闲话、知识点滴和丑闻,并非关于报业主的信息。
二、时代造英雄,但在当时报纸对国
①(英)西蒙・詹金斯著,文贞译;新华出版社,北京,1982年5月第一版
②舰队街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依邻近的舰队河命名。
一直到1980年代舰队街都是传统上英国媒体的总部,因此被称为英国报纸的老家。
③《英国报业大亨内幕》书中第3页。
家大事产生决定影响的时期并不多,因此企图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通过报纸扩大报业主的影响就希望渺茫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绍的事情所处的时代经历了世界大战,但是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去介绍战争给报业带来的影响。
与其他同学之前所做的读书报告中专门谈到新闻传播给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一样,我觉得在这里作者仍着重强调当时报业的买卖与人们企图通过报业实现政治野心的妄想,更说明了当时报业的畸形发展。
但不管报业主出于何种目的经营报纸,然而追求报纸的发行量和销售额始终是报业主们的基本需要。
所以在第二章《一个时代的结束》中,作者重点谈到了不同报纸销售量的现状和如何提高销售量。
比如说到《新闻纪事报》的财政与发行量的不平衡。
“这家报纸在发行量方面是成功的,而在财政方面是失败的。
①”另外我觉得,当时家庭拥有电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所以对一些报纸的冲击可能也很大。
总结全文,联系第四章《争取销售》,我得出报业主们提高销售量的方法包括:排挤竞争对手,展开推销运动、主流报纸与小报的合并、编辑方针和报纸内容的改革、技术垄断、向人民宣誓②、为亏损的报纸重新命名后出版等。
尽管在第二章作者重点谈及了如何提高报纸的销售量,但是我觉得销售量的增加并不等于销售额的丰收,有时候报业主为了使自己销量很低的A报纸扩大销售量,不惜从B报纸的盈利中拿出大量的钱投资到A报纸上。
因此我觉得他们扩大提高销售量的初衷仍然是企图通过报纸来宣传自己以达到自己的政治愿望。
在第三章《报业中的陈规陋习》中,作者开始重点突出报业圈子中的经济问题。
在报纸生产的各个环节上的工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防止别人随便进入被公认为很赚钱和他们非常珍视的这个行业,便纷纷建立起行业工会。
比如说,为了防止他们各自的工种被侵犯或取消或被别人学到,印刷工人、铸版工人等纷纷组织形成自己的工会。
根据书中说的,一旦成立工会之后,他们在全国性工资谈判问题上将共同行动,巧妙地直接地对资方施加压力(其实这里到底是怎样施加压力和为什么联合后就能施加压力,我读完全书始终未能理解)。
具体来说,除了工人们的各种运动造成经济方面的麻烦外,重要的是当时极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从某一方面来说,工人收取合理的每日出勤工资,但是有些工人由于不在考勤地工
①《英国报业大亨内幕》书中第23页。
②如马克斯韦尔针对《太阳报》提出,“不可更改地规定,该报在任何时候都要像工党提供明确的、忠心耿耿的支持”。
作,所以又由此产生了“计件工资”,最后工作在考勤地的工人们居然也提出收取计件工资的要求,在面临工会发出举行破坏性会议的威胁等压力下,资方不得不答应这种荒谬的要求。
正如联合报纸公司承认:“资方不愿冒中断生产的风险去反对增加工资和增加人员的要求。
”这一切正像一位经理向1962年皇家新闻委员会所说的那样,“我们付基本工资使工人上班。
然后,我们还必须为他们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付钱。
”
由于工人的增加,而工作量的增速却没有工人数量增加的快,长期下来便有许多“虚额工人”,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随着这些问题的愈演愈烈,资方终于开始改革。
但工会只是同意降低工人数量,而且附带条件是要求对每个工人增加工资。
我觉得在当时资方答应附带条件减少工人数量是明智之举。
就报社本身而言,减少工人并不会明显地影响报纸生产,因为大部分被裁剪的人员是“虚额人员”;同时在报社可以裁人的这种机制下,会对提高工人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并没有使得舰队街上的报业发展形式扭转,直到1977年8月,在这个对于读者和广告雇主来说均属淡季的季节,《金融时报》坚决拒付不合理的那部分工资,“吉布森勋爵全力支持经理坚持下去,需要多久就坚持多久。
关闭十六天之后,全国印刷工人协会同意就新的协议进行谈判。
于是,领干薪的制度结束了”①。
在脱离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追求后,报业主们开始了理想中的新闻工作,“他们的唯一野心就是‘写一篇好报道’或者只是‘用正当手段正一点钱’”②。
其中我觉得资方能够摆脱不合理的工资支付制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应用了新技术,比如他们不再使用活字排版技术,而使用新的电脑终端,这样就让报纸生产对工人的依赖性减小了。
报业集团在不断独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受工人劳动力的影响越来越小,然而同时一些工人在认识到这一点后,也从事兼职工作,不再与报社纠缠。
这样也给报业主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实践理想新闻事业的空间。
比如,“尽管默多克发现《太阳报》主编拉里·拉姆完全反映了他的观点和方向,但是默多克的报纸始终是默多克的。
③”“记者和电传广告女郎都有权直接使用电脑排字设备,全国印刷工人协会的排字工人对这种设备不享有垄断权。
④”
虽然报业发展到这种地步,给工人带来的影响是失业,但是对于报业主以及新闻事业仍然是一件喜事。
新报业主们对理想新闻事业的追求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比如,汤姆森认为自己对报纸的责任是道义上的,而非是在法律上必须履行的义务。
①《英国报业大亨内幕》书中第120页。
②书中第73页。
③书中第95页。
④书中第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