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意见( 2013版 )教 务 处二○一三年三月八日目 录一、总 则 ∙∙∙∙∙∙∙∙∙∙∙∙∙∙∙∙∙∙∙∙∙∙∙∙∙∙∙∙∙∙∙∙∙∙∙∙∙∙∙∙∙∙∙∙∙∙∙∙∙∙∙∙∙∙∙∙∙∙∙∙∙∙∙∙∙∙∙∙∙∙∙∙∙∙∙∙∙∙∙∙∙∙∙∙∙∙∙∙∙∙∙∙∙∙∙∙∙∙∙∙∙∙∙∙∙∙∙∙∙ ‐ 1 ‐二、指导教师 ∙∙∙∙∙∙∙∙∙∙∙∙∙∙∙∙∙∙∙∙∙∙∙∙∙∙∙∙∙∙∙∙∙∙∙∙∙∙∙∙∙∙∙∙∙∙∙∙∙∙∙∙∙∙∙∙∙∙∙∙∙∙∙∙∙∙∙∙∙∙∙∙∙∙∙∙∙∙∙∙∙∙∙∙∙∙∙∙∙∙∙∙∙∙∙∙∙∙∙∙∙∙∙∙ ‐ 2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 ‐ 2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实习 ∙∙∙∙∙∙∙∙∙∙∙∙∙∙∙∙∙∙∙∙∙∙∙∙∙∙∙∙∙∙∙∙∙∙∙∙∙∙∙∙∙∙∙∙∙∙∙∙∙∙∙∙∙∙∙∙∙∙∙∙∙∙∙∙∙∙∙∙∙∙∙∙∙∙∙∙∙ ‐ 2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 ‐ 3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 ‐ 3 ‐七、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 ∙∙∙∙∙∙∙∙∙∙∙∙∙∙∙∙∙∙∙∙∙∙∙∙∙∙∙∙∙∙∙∙∙∙∙∙∙∙∙∙∙∙∙∙∙∙∙∙∙∙∙∙∙∙∙∙∙∙∙∙∙∙∙∙∙∙∙∙∙∙∙∙∙∙∙∙∙ ‐ 5 ‐八、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 ∙∙∙∙∙∙∙∙∙∙∙∙∙∙∙∙∙∙∙∙∙∙∙∙∙∙∙∙∙∙∙∙∙∙∙∙∙∙∙∙∙∙∙∙∙∙∙∙∙∙∙∙∙∙∙∙∙∙∙∙∙∙∙∙∙∙∙∙∙∙ ‐ 6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意见一、总 则本指导意见针对成都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作品等(以下简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检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限期完成确定的工程或产品设计及制作、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策划、艺术创作等任务。
毕业设计强调的是技术上的安全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行业标准运用上的规范性;毕业论文强调的是创新性与新颖性。
(二)毕业设计是对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及分析验证等的客观总结。
工程设计和产品研发必须遵守国家法令,遵循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应进行必要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工科与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方式应以毕业设计为主。
毕业论文是对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的科学问题或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及工作过程、研究或创作结果的客观总结。
理科和人文社科各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方式应以毕业论文为主。
(三)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学校决定是否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的中要依据。
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包括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报告(作品)或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三个环节。
(五)考虑到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差异,学校不对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标准和基本规范设定统一的具体要求,只对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作出规定。
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标准和基本规范由各系负责提出,由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审定,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按照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鼓励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标准在借鉴211工程建设高校同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设立更高标准的规范要求。
一个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各自只能使用一套规范。
二、指导教师(六)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目标任务及工作方案的制定,毕业设计、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以及部分成绩的评定。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只有中级技术职称或只有硕士学位的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5名学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指导教师最多只能独立指导10名学生。
鼓励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每位博士研究生可以协助指导2名本科学生,进入论文工作阶段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协助指导1名本科学生。
配备研究生助理的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15名学生。
当具有资格的教师不足以完成指导任务时,可聘请在读博士研究生、其它院系符合条件的教师或返聘、外聘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协助完成教学任务,但应报教务处备案。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七)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各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教师应提出足够数量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能体现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供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
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应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设计和产品研发项目,可以由多人共同完成,但每个人都应有独立完成的部分,且工作量和难度应符合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单应载明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经历及成果、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具体的任务与时限要求、毕业实习实践或科学研究的地点场所等。
指导教师的研究生助理应在选题单上明确载明,原则上不能随意减少或变更。
毕业设计题目一经确定备案,原则上不能更改。
毕业论文的题目可以在毕业实习中期进行一次调整。
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项目先开展现场实习,再结合实习中的具体问题选题。
(八)针对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已(拟)录用学生必须到单位进行实习的现实情况,学生可以提出选题要求与实习计划并选择指导教师。
对自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自选实习场所的学生,指导教师应确保选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并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实习(九)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资料收集、产品的原型制作或开发阶段;毕业论文的资料收集、实验测试或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与数据处理解释阶段;以及艺术作品等的创作阶段。
学生应按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任务书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
学生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获得指导。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工作进度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
师生应共同努力,确保计划任务的完成。
独立在校外单位实习的学生应聘请现场指导教师,以加强对实习工作的指导。
要加强并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明确工作责任。
确保实习人员人身安全、教学设备及信息资料安全,保证实习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十)毕业设计(论文)实习阶段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撰写、按期提交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论文或毕业作品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由各院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 7713—87)、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具体确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或技术标准应充分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的版式应美观大方,便于阅读和装订。
同一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编写格式必须一致,同一学院各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编写格式尽量一致。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计量单位、数字表示方法和标点符号等的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
图件的图幅大小、比例尺、图例及标示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详细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的核心代码、原始分析测试数据、实验或调查记录等重要资料应以附件形式编入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制发,扉页实行统一制式。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十一)全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由主管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组织实施。
各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院长负责,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会同各系组织实施。
各学院和各专业举办系均应成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
学院答辩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院各专业的答辩程序和具体要求,指导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的工作;各专业举办系的答辩委员会负责进行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
各学院以院学术委员会或院学位委员会作为学院的答辩委员会。
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任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专业答辩委员会可分设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的组长也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成员不能少于3人。
分设答辩小组的专业答辩委员会应在各小组独立工作之前进行3-5名学生的定标答辩,统一评分标准。
答辩小组可以进行答辩成绩的评定。
各学院答辩委员会制定的本院各专业的答辩程序与要求应在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的答辩日程安排(答辩委员会(小组)成员名单、答辩时间、地点、答辩人等)应在答辩工作开始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学期的14周至15周进行,具体的答辩日程由各院系自主排定。
学校对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行使抽查检查权,检查方式及内容由学校教务处决定。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应公开进行。
涉密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应单独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和成绩评定。
涉密认定权限由校保密委员会行使。
涉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同时报请教务处和校保密委员会批准。
答辩结束后,各院系答辩委员会在报送答辩成绩的同时应报送当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结。
总结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关工作的改进建议等部分。
因不可抗拒原因不能参加答辩的学生,经学院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后可以延期答辩。
(十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审教师评定成绩和学生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各自均以百分制计分,最后按4:2:4的比例综合确定。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各项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小组)独立作出,不受干涉。
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讨论确定。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存在弄虚作假、伪造实验(调查)记录或数据,毕业设计(论文)存在剽窃或严重抄袭行为时,以作弊论处。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最终以百分制分数体现。
毕业设计(论文)定稿后应装订成册提交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评定成绩。
完成成绩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再作修改。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评议且评定成绩均在60分以上者才有资格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在60分以下者取消当年的答辩资格,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在60分以上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在60分以下者可以修改后再提请评审,再审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以申请答辩,但答辩应由专业答辩委会组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