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教案】1、老师领进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老师”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从学习识字、学习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他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
2、作者介绍:刘绍棠 13岁发表文章 15岁成名,被称为神童作家。
成名作是《青枝绿叶》、《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3、出示课题。
激趣提问:“老师领进门”,这位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交流。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
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
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教师巡视)。
(3)检查。
①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如大多不认识,可一起查阅字典。
)②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说话不倦或声音好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教师随时板书读锗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过渡:这么优秀的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文学创作的大门呢?请同学们先来找找田老师上语文课的情景。
1、领会田老师想像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4)①听,想像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像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②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b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想象练习:我听得入迷,恍如。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我好像________,又好像______,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2、感受田老师对“我”的影响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抓住:上千个故事、点点春雨、滋润等重点词,体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对我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影响之大。
)练习:春雨滋润,培育;田老师的上千个故事,有如,培养了,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3、领略田老师的人格魅力(1)当四十年后已成为名家的作者,回乡时遇到田老师时,田老师说:_________。
(2)田老师说:“这只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怎样理解这句话? a 自豪 b 感慨 c 谦虚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哪一句?有心栽花花不开。
而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他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呢?“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1、收集一个尊师的故事。
2、收集尊师的名言或诗句。
3、完成《词句活动室》2。
板书设计: 1、老师领进门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文学创作大门教学反思;本文重点挖掘田老师每教一课,都要编一个故事,打开了他想象创作的大门,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含义。
并积累尊师的名句。
2、孔子和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识字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不同的因果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从中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其人以及他的教育思想,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不同的因果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一、了解孔子,揭示课题:1、出示“孔子”,了解其人。
2、揭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并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了解主要内容:孔子和谁,围绕什么话题对话?对话中提到了他的哪些学生?3、交流归纳板书(孔子学生的名字)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过渡:这次对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1)了解孔子对学生的评价。
(2)朗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孔子分别对这些学生作了怎样的评价?同桌合作朗读,并概括学生的特点。
(3)指名一组同桌朗读,并概括孔子的学生们的特点。
2、理解子夏的疑惑和孔子解惑(1)对孔子的评价,子夏产生了怎样的疑惑?朗读训练:读出子夏的疑惑和不满。
(2)对孔子的回答,你认为最关键的意思是什么?理解“和颜悦色”的意思,根据提示语朗读孔子的话。
讨论理解:孔子的回答解决了子夏的疑惑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板书: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3、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1)朗读课文第一节,说说孔子的可敬之处。
(2)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3)思考,想象: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孔子会怎样“因材施教”?(4)句式训练:词句活动室2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1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正确朗读。
2总结课文:孔子受到他的学生尊重是因为??孔子被后人尊为“万世之师”是??3拓展认识(1)孔子还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你能理解吗?(出示课后孔子名言,在小组内讨论、理解、交流)(2)简介《论语》板书:2孔子和学生颜回守信用有教无类子贡聪明因材施教子路勇敢子张严谨庄重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摘录孔子名言2句,记住并能默写。
3预习第3课。
教学反思:让学生明白孔子主要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理解它的含义,通过表格对四个弟子的评论,总结: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3、父亲的叮嘱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和颜悦色、面面相觑”的意思,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父亲对我的叮嘱,并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读课文,理解父亲对我的叮嘱所包含的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板书:叮嘱找找近义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父亲的叮嘱过渡:那课文中的父亲到底再三嘱咐“我”什么呢?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父亲叮嘱“我”的话2、学生交流,出示:“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 指名读、齐读过渡:“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三、细读课文,领会含义1、在画杨桃时,我想起父亲的叮嘱。
(1)为什么会想起?指导朗读(2)说话练习:我在写生课上把杨桃画成了(),那是因为(),还因为()。
2、在老师教育几个同学时,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
(1)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同学们的反应又如何?圈出有关词语【篇二:沪教版语文三上教案】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
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3. 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1. 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
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2. 板书课题:信二、整体感知课文1. 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 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雏鸟妈妈花朵蜜蜂大海小船云云树树自己自己3. 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媒体演示:(1)雏鸟的图片。
“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4.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一) 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 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 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 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
练习写字。
4. 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5. 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读读2——6节,练习说话:媒体出示:(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 *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
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大组交流。
(二) 研读第一节1. 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2. 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1. 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2. 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例:风(平)浪(静)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情(深)义(重)窗(明)几(净)3. 熟读背诵课文五、拓展作业1. 拓展:(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姹紫嫣红风平浪静*(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 作业:(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