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结构设计》
成本高
8
模块化结构设计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由一些标准化、系列化的模块件通过具有 特殊功能的结合部用积木拼搭方式组成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1)经济性。
设计和制造通用性很强的工业机器人是很不经济的,价
格昂贵。用户希望厂商能为诸多的作业岗位提供可选择的,
自由度尽可能少,控制和编程简单,实用性强的专用机器
②为了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可更换具有更长长度的 手臂模块或加接手臂模块。下图所示是一种多关节多臂检测机 器人,不仅多臂模块组合成的手臂很长,而且手臂可作波浪运 动。
③能不断对现役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更新改造。比如,用户可 以选用伸缩套筒式手臂模块来更替原有固定长度的模块;随着 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可更换更高性能的控制模块和更 高精度的传感器模块;更换新模块来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保 养。
间接传动 直接驱动
减速比远>1的传 经济、对载荷变化不 传动精度低、结构不
动装置 与关节相 敏感、便于制动设计、紧凑、引入误差,降
连
方便一些运动转换 低可靠性
不经中 间关节或 传动精度高,振动小,控制系统设计困难,
经速比=1的传动 传动损耗小,可靠性 对传感元件要求高,
装置与关节相连 高整理,课件响应快
机器人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工
具。首先确定使用机器人是否需要与合适,决定采用后需要做如
下分析工作:
(1)明确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
(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兼容性等。
(3)认真分析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 案。 如机器人的自由度数、信息的存储容量、定位精度、抓取重 量……
构、尺寸和参数进行修改,加以完善。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部分。其他系统的
设计尽管有各自的独立性,但都必须与机械系统相匹配,相辅
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整理课件
6
主体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设计的关键是选择由连杆件和运动副组成的坐标形式 (1)直角坐标机器人。主体结构有三个自由度,全为伸缩 (2)圆柱坐标机器人。主体结构有三个自由度,腰转、升降 、伸缩 (3)球面坐标机器人。主体结构有三个自由度,转动、转动 和伸缩 (4)关节坐标机器人。主体结构有三个自由度,全为转动
整理课件
7
传动方式选择
(1)选择驱动源和传动装置与关节部件的连接、驱动方式 (2)工业机器人的传动形式
传动形式 直接连结传动
特征
优点
直接装在关节上 结构紧凑
缺点
需考虑电机自重,转 动惯量大,能耗大
远距离连结传动
经远距离传动装 不需考虑电机自重, 额外的间隙和柔性,
置与关节相连 平衡性良好
结构庞大,能耗大
整理课件
5
3、仿真分析
(1)运动学计算。分析是否达到要求的速度、加速度、位置。
(2)动力学计算。计算关节驱动力的大小,分析驱动装置是否满
足要求。
(3)运动的动态仿真。将每一位姿用三维图形连续显示出来,实
现机器人的运动仿真。
(4)性能分析。建立机器人数学模型,对机器人动态性能进行仿
真计算。
(5)方案和参数修改。运用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所设计的方案、结
工艺过程的不同,对机器人或机械手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同,不同 工艺过程所要求的定位精度如下:
金属切削机床上下料:±(0.05-1.00) mm 冲床上下料:±1 mm
模锻:
±(0.1-2.0) mm 点焊: ±1 mm
装配、测量: ±(0.01-0.50) mm 喷涂: ±3 mm
当机器人或机械手本身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有困难时,可采用辅助工夹 具协助定位的办法,即机器人实现粗定位、工夹具实现精定位。
整理课件
4
(2) 机器人运动形式的选择。 常见机器人的运动形式有 五种: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极坐标型、关节型和 SCARA型。 (3) 拟定检测传感系统框图。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便结 构设计时考虑安装位置。
(4) 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绘制框图。 (5) 机械结构设计。确定驱动方式,选择运动部件和设计 具体结构,绘制机器人总装图及主要部件零件图。
(4)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技术资料。
整理课件
3
2、技术设计
(1)机器人基本参数的确定。臂力、工作节拍、工作范围、 运动速度及定位精度等。
举例:定位精度的确定
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定位精度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而机器人或机械手 本身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定位方式、运动速度、控制方式、臂部刚 性、驱动方式、缓冲方式等。
工业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设计
任务1:工业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任务2: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 任务3:机身和臂部设计 任务4:腕部设计
任务5:手部设计
整理课件
1
任务1 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步骤 主体结构设计 传动方式选择 模块化结构设计 材料选择 平衡系统设计
整理课件
2
总体设计的步骤
1、系统分析
人。
机器人制造厂家也希望改变设计和制造模式,采用批量
制造技术来生产标准化系列化的工业机器人模块,自由拼
装工业机器人,满足用户经济性好和基本功能全的要求。
整理课件
9
(2)灵活性。其主要体现在:
①可根据工业机器人所要实现的功能来决定模块的数量,机 器人的自由度可以方便地增减。比如,用户要求机器人能为多 台设备进行作业时,可增选一个底座移动轴模块或其它行走轴 模块,工业机器人成为移动式机器人。
(3)虽然功能模块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尚未真正做到 根据作业对象就可以合理进行模块化分析和设计。
整理课件
12
机器人本体材料的选择
强度高
弹性模量大
重量轻
经济性好 阻尼大
材料选择 基本要求
整理课件
13
(1)强度高。机器人的臂是直接受力的构件,高强度材料不仅 能满足机器人臂的强度条件,而且可望减少臂杆的截面尺寸,减 轻重量。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3.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所存在的问题
(1)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整个机械系统的刚度比较差。因为 模块之间的结合是可方便拆卸的,尽管在设计上已经注意到 了标准机械接口的高精度要求,但实际制造仍会存在误差, 所以与整体结构相比刚度相对地差些。
(2)因为有许多机械接口及其它连接附件,所以模块化工 业机器人的整体重量有可能增加。
(2)弹性模量大。从材料力学公式可知,构件刚度(或变形量)与 材料的弹性模量E、G有关,弹性模量越大,变形量越小,刚度 越大。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差异比较大,而同一种材料的改性 对弹性模量却没有多大差别。比如,普通结构钢的强度极限为 420MPa,高合金结构钢的强度极限为2000~2300MPa,但是 二者的弹性模量 E 却没有多大变化,均为210000MPa。因此, 还应寻找其它提高构件刚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