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苏

江苏省苏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3.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

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4.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

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5.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

这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6.“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

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A B C D7.《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文学革命的开展D .五四运动的影响8.“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A .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 .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 .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 .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0.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

”这是邓小平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 .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C .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D .南巡期间的讲话11.“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

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

”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C .剥夺贵族的土地D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1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13.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订策略。

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A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 .“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 .“废除警察、军队” 14.不能对右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工业生产的增长 C .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秩序的公正平等 15.1999年普京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16.“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

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

”这个“罗斯福法院”A .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B .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 .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 .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17.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 (单位:百万马克) 年份 贸易额 1903 101944.0 1905 113100.6 1907 133943.5 1911 153870.0人类环境。

”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

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

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18.右图中的立体图形上贴满了世界各国的货币,此图艺术地表现了某种历史现象。

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A.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B.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C.1947年,《关贸总协定》在日内瓦签字D.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19.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曾说:“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日本为此所作的努力有①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向美国提供大量军火和给养②在1970年举办世博会,大阪成为亚溯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③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向多国部队提供大量经济援助④在1994年,正式宣布将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0.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这个美术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圭,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吕不韦者,阳翟人也。

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

……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

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

……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4分)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2分)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2分)(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2分)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2分)(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3分)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3分)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臵四辅官‛。

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

……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

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

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

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请回答:(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3分)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

(1分)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2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