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各大商帮的精神

我国各大商帮的精神

1. 鲁商精神特征
鲁商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

从清代的“瑞蚨祥”、“便宜坊”、“四大堂”、“八大楼”,鲁商、鲁菜就威震北京数百个春秋,现代的如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鲁商军团”,他们跨出国门,远征世界,屡创商业奇迹,让人刮目相看。

新鲁商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特色。

山东国有企业比重较高,民营企业家总体数量少、比重低。

那些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由于与政府部门有各种各样割舍不断的联系,具有浓厚的官商色彩。

鲁商在经商风格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

形成于山东大地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更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要代表。

它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其中尤其深刻地塑造了山东人的性格。

山东人的商业观念、商业心理甚至商业风格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

鲁商精神基本特征可以这样概括:为商以德,诚信为本,谋利有度,竞争有义,利泽长流,以仁待客,宽厚圆融,精于核算。

鲁商比粤商具有更强的团队精神、更强的吃苦精神。

在竞争中讲究义气,更为宽厚。

但是鲁商与粤商相比,经商活动中冒险意识较弱。

2、苏商精神特征
江苏自古经济发达,近代苏商以从事棉粮贸易为主。

20世纪30年代,苏商空前壮大,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一股经济力量,以张謇、荣德生为代表的苏商倡导的“实业报国”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

苏商与擅长钱庄银票的晋商和专注商品的徽商不同,他们是以实业为本的新式商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到了20世纪80年代,显赫一时的“苏南模式”(主要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让苏商再度崛起,今天涌现出沙钢、苏宁、森达等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企业,一代新苏商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苏商精神特征可以概括为:安稳、中庸、善忍、聪明。

他们崇尚实业、诚信经营、精细沉稳。

他们注重薄利多销,不贪求厚利;崇尚“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经营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新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而在更宽、更广、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他们为人低调,礼貌待客。

但是苏商与其他商帮相比,合作精神不强,喜欢单打独斗,“宁可独吞一条狗,不愿合吞一头牛”。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受别人制约,发也发得明白,亏也亏得清楚。

这种意识在很多时候会制约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从而错失横向联合、牵手共同做大的机会。

苏商深受人文风尚的影响,注重教育,提升修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苏商在众多商帮中最具特色的标识之一。

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苏商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苏商中的产业英雄更多的因领头人的专业专长而取胜;而粤商的产业英雄则更多依赖产业集群的优势。

例如无锡施正荣领导的公司在美国上市后,以160亿的身价一度位列中国内地首富。

这位43岁的洋博士,1988年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就跟着导师马丁格林这个太阳能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学习。

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以施正荣为代表的高学历苏商的梦想。

苏商的高素质,既是对自古以来苏商浓厚的文化教育背景的传承,也为新时期苏商迈向更高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

3、浙商精神特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现代商帮中旗鼓相当的可以归结为两个:新粤商和新浙商,他们分别代表着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重要经济区域的商业力量。

浙商从时间上看,还可分为“老浙商”和“新浙商”。

老浙商主要是兴盛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的宁波商帮和绍兴商帮,其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在上海滩。

在那个时代,老浙商是继晋、徽两大商帮之后势力最为强盛的地缘性商人群体。

老浙商的命运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商帮的命运几乎完全一样,在经历了战争和社会巨变以后,迅速走向衰败。

但老浙商与其他商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老浙商移地香港,能够继续其在商业界的霸主地位;二是时隔30年后,老浙商的继承人——新浙商,重现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

新浙商承继了宁波帮、龙游帮等传统商帮精神。

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他们善于发现、占领和拓展市场。

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去开拓。

浙江人的市场网络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

他们能够主动应变、变危机为商机。

其次,浙商的团结合作精神是他们成功的有力支撑。

他们以务实的态度,以项目等为纽带,来实现共享、共赢,因而也更符合现代商
业精神。

浙江省内的5000多个专业市场和各地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都是在有效的专业分工、合作,相互之间讲究信誉和诚信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第三,浙商能够在自省中超越。

浙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浙商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内纠错机制”,也就是浙商能够在发展中不断自省,不断自我超越的自循环机制。

浙江的文化更偏向于实用,胆子比较大,在经营当中可以跨区域,跨国界,跨行业,哪里有商机,就去哪里,这一点浙商的精神非常“客家”。

4、闽商精神特征
福建是个有着移民传统的地区,也是最早与海外发生关系的区域之一。

在中国各大商帮中,闽商无疑是最具“海洋文化”背景的。

福建省内市场狭小,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落后、本土经济不很发达。

闽商投资途径通常是“国外兴业——投资福建——省外”。

从整体规模上看,闽商比浙商、粤商要小的多,但是在海外,闽商的影响力较大。

开放、喜漂泊、爱冒险以及崇商是闽商与生俱来的特点。

闽商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闽商,特别是海外闽商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并善于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

但是,他们又特立独行,帮派意识淡薄,不盲目排外,在散兵游勇的另一面,却表现出海洋文化特有的对异质文化的兼容性。

闽商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事业有成后回馈社会的热情很高。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仁爱善良的道德观、强国富民的目的观和以民为本的服务观。

总体上,闽商的精神特征可以概括为:诚信自信、刻苦耐劳、求新求变、爱拼会赢、恋祖爱乡。

鲁商豪爽仗义,讲信用,讲忠诚,追求信誉,鄙薄奸诈不实之风;浙商开拓市场,自我完善;
苏商精明善算、稳健经营、视野开阔;闽商刻苦耐劳,心胸开放,诚信自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