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资源分类
景系 景类
景型 景段 景元
景域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p-56-57): 1、产生历程: • 1992,尹泽生等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基础上,起草该草 案。(8大类,34亚类,181基本类) • 2002年,国家旅游局,宜昌会议 草案通过(8大类,31亚类, 155基本类) • 2003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定稿 2、分类依据: • 按旅游资源性质分出8个主类 • 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划分出31个亚 类和155个基本类。 3、特点: • 划分详细,形式灵活 • 强调“观赏性”、现存状况和意义 • 增加了综合人文/自然旅游地亚类,单体区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思考:下列景观分别属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 观中的哪一类?
路南石林 黄山迎客松 园 林 碑刻
地质地貌
生物
建筑
文化艺术
案例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分类
• 西安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 源丰富,品质极高,表2.4采用两分法分类 体系对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划分。 从结果可见,西安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丰 富,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 表2.4 西安市旅游资源分类.doc
第四章 旅游资源分类
学习提示
主要内容
• • • •
• • • •
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 两分法分类方案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其他分类方案介绍
要求掌握常用的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 要求学会用主要分类方案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区别及分类 要求了解旅游资源的目的、意义、原则、依据及方法 要求知道其他分类方案
学习重点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现状
• 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目
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 国外研究现状
• 旅游资源本身特性 • 旅游活动的性质 • 旅游者体验 • 综合资源特性与旅游者体验为分类标准 (克劳森:旅游资源特征和游客体验分类方案;科波克:按旅游活动的性质的分 类方案;德赖弗:按照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类)
(二)根据存在的形式 1.实体旅游资源 (1)风景名胜区 (2)文物古迹 (3)森林公园 (4)自然保护区 (5)主题公园 2.非实体旅游资源 (1)会议旅游资源 如西湖博览会 (2)商务旅游资源 如中国小商品展销会 (3)主题旅游资源 如升学旅游“今年看北大,明年上北大” (4)生态旅游资源 除生态景观之外,还有生态产业、生态城市 (5)产业科技旅游资源 工业、农业旅游资源 (6)制度经济旅游资源 温州模式
• 意义:
• • • • 分类是认识复杂对象的一种方法 分类是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 分类式旅游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类是区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三、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 • • •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对应性原则 递次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逻辑对应、逐级划分(分级与分类
相结合)、相互独立
• 国内研究现状
• 侧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属性 • 主流分类方案:两分法、《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源分 类分级体系》、《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意义
• 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和完善,加
深对整体旅游资源或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发现并掌 握其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科 学研究旅游资源服务,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
现实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精神旅游资源
(六)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 供陆地活动的旅游资源 • 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资源 • 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
(七)其他分类方案
• 按照旅游资源功能分 • 按旅游资源特征和游客体验(旅游者导向 型、中间型、基础型) • 按照管理级别分 • 按照开发程度分 • 七分法和十一分法 • 《中国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分类方案
3
A 4.下列风景区旅游区中,具有较高的地学科学价值的 是( ) (1)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2)云南的路南石林 (3)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4)巴黎的卢浮宫 A (1)(2) B (1)(3 ) C (1)(4) D (2)(3 )
• (三)按照旅游资源的结构分类 旅游资源的结构是指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 中的位置和作用。
旅游资源
旅游景 观资源
旅游经 营资源
自然旅 游资源
人文旅 游资源
社会民俗 旅游资源
购物型 旅游资源
休闲求知健身 型旅游资源
(四)按照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根据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实行由不同等级的国 家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 • • •
(一)世界级旅游资源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 (三)省级旅游资源 (四)市(县)级旅游资源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旅游资源
(一)文化遗产类
• • • •
• • • • • •
万里长城 北京故宫 敦煌莫高窟 西安秦始皇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名胜区
1、体现范围窄:抽象旅游资源未得到体现 2、定义宽泛,分类无法体现(气候、服务、食宿等) 3、旅游资源所属等级未区分(单体与复合单体/资源混合) 4、类型包容过大 5、重视物理特性和地学特性,对美学特性和可测量性重视不 够
(二)《1997年版旅游资源 分类分级体系》(p5055): • 分类目的:旅游资源普查 • 分类依据:同质性、差异性 • 类型: • 数目:6大类74基本类
• 可操作性原则
四、旅游资源分类依据
分类依据
按 基 本 属 性 分 类
按 功 能 分 类
按 资 源 的 结 构 分 类
按 照 管 理 级 别 分 类
其 他 分 类 方 法
(一)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 观光游旅型: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珍稀动植物等 • 文化知识型:历史古迹、宗教文化、社会风情 • 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宗教朝觐、漂流、滑 雪、攀岩、探险等 • 康乐疗养型:度假村、康乐保健中心 • 购物型: • 情感型:寻根祭祖、怀古、传统教育等
(p-60):
地质地貌 气候气象水文地理 生物
自然 景观
多样性 非凡性 可创性 共存性 美学
特性
旅游 资源
人文 景观
建筑 文化艺术 风土人情
价值
科学 历史文化 经济
.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 旅游资源按其分布,分为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两类 B 气候气象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 对重要的位置 C 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 标志 D 人文景观是一种以精神文化形式出 现的旅游资源
(二)自然遗产
• 武陵源风景名胜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黃山 武夷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张家界黄龙洞
金秋九寨沟
冬天的九寨沟
张家界武陵源
黄山云海
黃山
(五)其他分类依据
• 可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不可再生、可 更新 • 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者体验程度:利用者 导向型(公园)、资源基础型、中间型 • 开发程度:已开发、未开发 • 成因、性质:原生性、萌生性旅游资源
• 收集资料,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目的和要求 • 分析比较,建立分类系统
逐级划分、逐Biblioteka 归并• 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 写出分类说明,含该项旅游资源分类的目 的、要求、原则、依据和分类结果。
六、旅游资源分类的主要方案
(一)1992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 • • • 主编单位:国家旅游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 分类依据:性质、状态、特征等 分类数量:类(6类)与基本类型(74基本类型) 6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 筑、消闲求知、购物 • 本分类系统的缺陷:
(三)根据构成要素 • 1.自然旅游资源 • (1)地质地貌 • (2)气象气候 • (3)水 • (4)生物 • 2.经济旅游资源 • (1)产业经济 • (2)生态经济 • (3)制度经济 • (4)技术经济 • (5)区域经济 • 3.人文旅游资源 • (1)文物古迹 • (2)文化艺术 • (3)民俗风情 • (4)健身娱乐
1.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
气象气候
水文地理
生物
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 ——重要位置
气象气候
对探险猎奇游乐 疗养等性质的旅游 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理
生物
2.人文景观
建筑
文化艺术
风土人情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更多地 ——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 表现在教育性(知 成的重要标志,是实在的 文化艺术
建筑 风土人情
识的、文化的)旅 文化景观。 游方面的意义。
• 平遙古城
• • • • •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皇家祭天天坛 大足石刻
故宫
拉萨布达拉宫
秦始皇陵
(二)自然遗产
• 武陵源风景名胜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黃山 武夷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黃山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旅游资源
作业
• 请选取武汉的(一处)旅游景观,根据分类标准 对之进行分类。 • 写出分类说明,含该项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要 求、原则、依据和分类结果。 • 配备相关图片、声像等资源 • 分组进行:以寝室为单位分组 • 选出一人上台展示小组研究结果 • 以ppt 格式交给任课教师 • 时间:第四周结束前
五、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1
2.下列旅游景点既是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D ) A 南极长城站 B 九寨沟 C 深圳的“锦绣中华” D 杭州的西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A ( ) ① 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