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

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选择题:1,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菌落,与培养培养基的结合,往往具有如下特征:A.较松,极易挑取;B。

较松,不易挑取;C.较紧,容易挑取;D。

较紧,易不挑取;答:()2,由于形成放线菌菌落的气生菌丝之间存在以下状况,故菌落表面干燥:A.含有大量的水;B。

含有少量的水;C.一般不存在毛细管水;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3,与细菌相比,放线菌菌落的特征是:A.光滑,湿润,较大,透明,易挑取;B。

光滑,干燥,较大,不透明,不易挑取;B.湿润,较小,皱褶,透明,不易挑取;D。

干燥,紧密,较小,不透明,不易挑取;答:()4,细菌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代谢中心,因此,细菌细胞:A.可以没有细胞壁,绝不能没有细胞膜;B。

既不能无壁也不能无膜;C.可以无膜但不能无壁;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5,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见到细菌荚膜,通常使用以下某种物质对其进行负染色:A。

孔雀绿;B。

结晶紫—碘液;C。

硝酸银;D。

碳酸墨水(或中国墨)答:()6,创立医学上外科消毒术的著名学者是:A.巴斯德;B。

科赫;C。

弗莱明;D。

李斯特;答:()7,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以产生新的菌丝体:A.有性孢子;B。

无性孢子;C.菌丝体断裂;D。

有性接合;答:()8,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表明:放线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A.细胞膜内陷和细胞壁,细胞膜同时内陷;B。

细胞膜内陷和细胞壁内陷;C.细胞质凝聚和细胞壁内陷;D。

细胞质凝聚和细胞壁,细胞膜同时内陷;答:()9,在分类学上,各菌株DNA 的同源性在70%以上时,其分类水平应属于:A.色较浅,直径较粗;B。

色较浅,直径较细;C.色较深,直径较细;D。

色较深,直径较粗;答:()10.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B。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答:()11,在自然界放线菌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繁殖?A.形成有性孢子;B。

有性接合;C。

形成无性孢子;D。

菌丝体断裂:答:()12 ,下述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往往较小,较厚,较湿润,边缘及其圆整:A.杆菌;B。

螺旋菌,C。

球菌;D。

细菌;答:()13,Mycoplasmatales是指:A.支原体目;B。

支原体亚目;C。

支原体科;D。

支原体属;答:()14,下列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往往外形很不透明或有“干燥”之感,并且表面一般有粗糙和皱褶感:A.产芽孢;B。

产荚膜;C。

具鞭毛;D。

具伴孢晶体。

答:()15,链霉菌菌落表面的典型特征是:A.粘稠;B。

奶油状;C。

膏状;D。

颗粒,粉质或绒状。

答:()16,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静置培养。

在液面形成以下特征:A.菌斑或菌膜及孢子;B。

球状颗粒;C.基内菌丝;D。

大量的粉孢子。

答:()17,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A.藻青素和藻红素;B。

胡罗卜素C.叶绿素a;D。

氧化胡萝卜素;答:()18,在放线菌分类研究中,曾根据其___糖型,将其归纳为4种糖型:A。

细胞壁水解的;B。

全细胞水解的;C。

分生孢子水解的;D。

细胞奖水解的;答:()二,填空题:1,微生物学史上的“史前期”约从距今___年到____年,其特点是_____和____。

2,利用肽聚糖对细菌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细菌和放线菌的肽聚糖分子中肽尾第________位氨基酸的种类,_______结构以及与邻近肽尾交联的位置进行的。

3,________菌能产生_______酶,把氰中的C和N分别水解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释放.4,链霉菌属的放线菌都呈革兰氏___性,营___生,____氧;主要以_____方式形成分生孢子。

三,是非题:1,凡由产芽孢细菌形成的菌落,其表面往往光滑而粘稠。

()2,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所形成的菌落,其特征之一是:质地致密,表面呈紧密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3,放线菌菌丝细,所以菌落小而疏松,霉菌菌丝粗,所以菌落大而紧密。

()4,在光学显微镜下,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比气生菌丝色淡且较细。

()5,与细菌相比,放线菌的菌落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绒状。

()6,放线菌的气生菌丝除了向培养基的四周和内层伸层,还不断向空间伸展分化。

()7,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和排列方式随菌种而异。

故上述特征不能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8,凡能运动的细菌均具鞭毛。

()9,典型细菌的大小可以用葡萄球菌为代表,一般平均为()10,根据链霉菌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和孢子丝。

()11,放线菌一般分布于含水量较低,有机质丰富和微碱性土壤中。

()1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即: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13,有的放线菌,如诺卡氏菌,能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14,形成分生孢子是放线菌进行无性繁殖的唯一方式。

()15,在研究细菌的有关理化特性时所用的大量材料,往往采用细菌的单个菌落而不是菌苔。

()四,名词解释:1,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2,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五,问答题:1,分析比较细菌L-型和支原体的异同?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哪几类?与真核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3,何谓芽孢?有何特性?4,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孢子丝的典型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着生方式?5,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6,何谓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7,简述细菌荚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人类的关系?8,简述放线菌以横割分裂方式形成孢子的途径?9,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它在理论与实现方面有何重要意义?10,试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11,何谓细菌?试写出其细胞结构的名称?12,试举几例说明放线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13,在确定链霉菌菌落时应注意观察哪些一般特征?14,龋齿的形成与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第一章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D 4,A 5,D 6,D 7,C 8,A 9,D 10,D 11,C12,C 13,A 14,A 15,D 16,A 17,A 18,B二,填空题:1,8000年;1676年;未能见到微生物个体;自发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有害微生物2,3;肽桥3,诺卡氏菌;氰水解酶;CO2,;NH34,阳;腐;好;横膈(割)分裂;三,是非题:1,否2,是3,否4,是5,是6,否7,否8,否9,否10,是11,是12,是13,否14,否15,否四,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向空间伸长,长出培养基外的菌丝即气生菌丝。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比基内菌丝色深较粗,叠生于基内菌丝上,以至覆盖整个菌落。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分化为繁殖菌丝即孢子丝。

2,又称壁膜空间,系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间隙,G+和G-细菌均有。

五,问答题:1,相同点:细胞壁无或不完整;细胞呈多形态;大多数能通过细菌滤器;菌落微小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油煎蛋”状。

不同点:细菌L-型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缺壁变异株,有的还能回复至亲代形状。

支原体是一类经长期自然进化而形成的物种,不会回复产生细胞壁。

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它与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核为核质体,即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有丝分裂器。

3,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

特性:高度耐热;对辐射,化学药物和静水压等因子也有很大的耐受力;休眠能力惊人,在普通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几十年以以至更长时间的生后能力。

能产生芽孢的细菌主要是G+杆菌。

4,形态:直形,波曲,螺旋形。

其中螺旋形又可细分为松螺旋,紧螺旋等多种,以至螺旋松紧,螺距大小,转数,转向都较稳定。

着生方式:交替着生,丛生和轮生。

5,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如受鸡蛋清容菌酶或青霉素的作用,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层被破坏或其合成被抑制,或者通过自发突变,或者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丧失,均可形成缺壁的。

例如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等,都是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缺壁细菌。

6,把少量纯种行二分分裂的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温度,通气条件下(厌氧菌不能通气)进行培养。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群体将有规律的生长。

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为横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称之为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

7,生理功能:保护作用:使菌体免受干早损伤或白细胞的吞噬;细胞外贮藏养料:当外环境缺乏营养时重新利用;堆积某些代谢废物;粘附作用: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用于制备代血浆或葡萄糖凝胶试剂;有的可提取胞外多糖用于石油开采钻井液添加剂或印染,食品等工业;有害:污染糖厂的糖液或牛奶,酒类,面包等饮料和食品;有的引起龋齿。

8,有气生菌丝分化为具有形成孢子能力的繁殖菌丝(孢子丝),繁殖菌丝再发育形成孢子。

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表明:横割分裂有以下两种方式。

孢子丝的细胞膜内陷,并向内逐渐收缩会合成横隔膜,最后将孢子丝分割成多个孢子;孢子丝的细胞壁,细胞膜同时内陷,并逐步向内缢缩,将孢子缢裂成成串的孢子。

9,丹麦学者C.Gram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染色法。

其简要操作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

其中乙醇脱色是试验成败的关键。

经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者为G+菌,红色者为G-菌。

10,生活史指放线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历的过程。

1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0.5×0.5~5.0µ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裂殖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

如细胞壁(支原体例外),细胞膜,核质体,细胞质等。

特殊结构:部分细菌细胞所具有。

如鞭毛,菌毛,荚膜,芽孢及半饱晶体等。

12,产抗生素:放线菌是突出的特征之一是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已广泛用于医药,工业,农业,食品加工以及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等众多领域。

产多种酶:例如葡萄糖异构酶,蛋白酶等,已用于工业生产酶制剂。

产维生素:小单孢菌属。

固氮:如弗兰克氏菌属。

物质循环:对纤维素,石醋,琼脂,角蛋白以至橡胶等具很强的分解能力。

有害:有些寄生型放线菌能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13,链霉菌是放线菌中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以组成具特征性的放线菌菌落的典型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