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不敢想象澳门老人拥有那样好的社会福利

(9)不敢想象澳门老人拥有那样好的社会福利

(9)不敢想象澳门老人拥有那样好的社会福利中秋节前去了一趟澳门,特别去看望很久未谋面的干爹干妈,和他们有多年深厚的忘年友情的缘分,特别是得知干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需要坐轮椅出入,我这个做干女儿总是在心里惦念着他们。

从澳洲回来,先打电话给他们,干妈说再晚来几天,他们就要搬家啦。

到了他们家,我很惊奇地看到宽大的客厅一片混乱,东西打包了一地。

准备搬家的样子,他们知道我终于嫁了一个西人丈夫,还特别给我准备了全套约100件的西式陶瓷餐具,令我很感动。

干爹高安利是土生葡人,已经74岁了,干妈温迪也有68岁,两人是30年前在香港“巴士奇遇结良缘”,再婚后两人没有再生育孩子,温迪一直是很好的家庭主妇。

他们各自的儿女都不在澳门,两人相伴相依,打趣逗乐,恩爱无比。

我曾在《俏丽》画报撰写过他们的爱情故事。

唯一遗憾的是高安利当年退休前是在土生葡人老板开的私人律师楼做师爷(律师助手,他精通多种语言)退休的,一次性给付的退休金。

他们十年前投资珠海的复式楼也亏本卖了,移居澳门就一直租住一套80多平米的高层公寓,租金是每月1800澳门元。

随着澳门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房产的不断增值,他们租住的公寓已涨到3800澳门元。

尽管温迪有四个事业成功的儿女都在帮补他们,每月缴纳这么高的租金还是很吃力的。

高安利和温迪的照片,两个人都爱拍照。

我给老人拍的人物特写,他是超级模特,特别上镜!我和老人的合影十年前我在《俏丽》画报采访老人的幸福爱情生活的故事。

幸好在他们是澳门居民,享受各项政府福利和补助、全免费医保,前年高安利去香港成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了一百多万澳门元,全是澳门政府买单,还配备了轮椅。

他们向政府申请的社屋也批复下来,40多平方米在22层的公寓有一卧一厅一厨一卫,仅需每月付124澳门元。

起初我以为这样的社屋条件会很差,两周前,当我为老人们买了全新的被套恭贺他们乔迁之喜,实地参观了他们的新居后,我感慨万千。

有宽敞的电梯和走廊和卫生间,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进出,楼下有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

若发生意外需要抢救,每个老人的公寓房间都安装了一部“平安通”报警器,而且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号码,有紧急情况发生,老人按下警报器按钮,服务中心接受到讯号马上连接医院和急救中心,还有志愿者,实施紧急救护。

24小时贴心关怀老人的生命安危。

高安利和温迪两位老人告诉我他们在澳门安度晚年非常开心,经常得到福利机构的慰问金和慰问品,社区还经常组织老人们一起活动。

他们感到很开心,看到他们在新居的设施和生活,我也就免除了原有的担心。

青洲社屋高楼,对面就是风景优美的珠海拱北关口和粤海国际花园。

温迪在门口迎接我楼道非常宽敞透亮,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进出。

楼下大堂值班保安公寓有一卧一厅一厨一卫,仅需每月付124澳门元。

感受了澳门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和那么完善的社会福利、医保,我对中国的医保和福利制度有了深刻的思索:正好前几天因老爸冠心病突发急救及时,从死亡边缘活过来,万幸!身边有子女照顾,亲人及时签字、缴纳押金和医院实施急救手术,才有我老爸这样的幸运!当医生问我是否拥有医保时,我有点不舒服:“你难道没想先救人?”我不客气地回答:“我老爸是退休大学老师,甭操心医疗费!”其实就是医保报销,按中国现行体制,也只能报70%,还有30%要个人承担。

碰到大病,还得自己买几万元的单,如果没有商业保险作为补充,负担还是很重的!!更何况还有广大的农民工连医保都没有,如何病得起。

我一个同事因脑溢血发作后中风一直在康复治疗,三年了,工资几乎扣光,靠吃老本,还没嫁人,谁管她?现在中国是国富民不富,每年据说只拿出了0.056%的国民收入用于社会福利,中国人口老化问题已日益严重,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一方面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不断膨涨,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对老人应负的赡养责任更加淡薄。

再过20年,中国进入更严重的老龄化阶段,80、90后独生子女要面对那么多老人要赡养、照顾,老人的福利、医保如何提高和得到有效保障,这是目前中国政府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只能是“杞人忧天”了。

但我还是“好管闲事”,查阅了大量的澳门社会对老人福利和关爱机构的资料和施行办法,形成几个范例,供大家一阅。

全当一介草民的呼吁,哈哈!澳门的安老机构“家庭照顾,原居安老;积极参与,跃动耆年”是许多关爱老人组织机构的工作原则。

帮助长者或其家庭获得相应资源,派专业人士上门服务,注重培养长者及其家庭的自立意识,能独立生存,甚至能帮助其他人。

努力减少长者入住安老院的理由,追求原居安老的目标。

澳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很多,如老人日间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安老院、长者宿舍、护理安老院等等。

自理能力较强的长者,可到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获得供饭、洗澡、护理等服务,免除子女白天看护之苦。

社工局与民间助老社团有合作协议,这些非营利组织负责为长者提供服务,他们的专业雇员能获得政府每人每月2万多元的补贴,当然社团不会把这些钱都给雇员,要分摊给其他员工,政府鼓励贫困长者及其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入住费用。

无力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的,由政府补贴,但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

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安老机构,政府不给予补贴,但由于安老需求很大,这些机构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

老人每月的活动多多邻里街坊的老人都很开心澳门的长者服务工作澳门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工作满36年可以提前退休。

截止2008年12月31日,澳门长住居民549200人,老人39600人,占7.2%,其中男性17600人,女性22000人,养老床位占有率3.6%。

从形势发展情况来看,人口老化速度很快,政府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大力发展长者服务。

澳门的长者服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2年前主要是社会互助;1983-1999年政府与民间团体合作,为长者提供服务;澳门回归后,政府明确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的方针,制定了总体目标,并统一了评估工具。

长者服务分社区照顾和院舍照顾两种方式。

本处的职责有辅助(包括财政、技术、设施三个层面)与监管(服务环境、内容、专业化程度、老年人权益等)、处理和跟进申请院舍宿位及其他机构服务的个案、统筹协调家居服务、举办活动和培训、统筹颐老咭计划(协调商家对老人乘车、购物、洗浴等进行优待,但商家没有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老年人的物质援助包括一般援助金(最高每月2640元)、偶发性援助金、特别援助金和敬老金(每年数额不固定,去年5000元)。

为长者提供社会支援服务的机构很多,包括5家社会工作中心,22家耆老中心,7家老人日间中心,2家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还有4队家居照顾及支援队。

现有20家安老机构,9家受政府资助(多为天主教创办),其余11家为私人营利性老人院。

长者服务处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长者事务委员会,进行长者服务政策规划的制定,构建老龄化指标体系,推进长者立法工作(长者立法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正处在收集整理市民意见的阶段);加强社会与医护服务的规划协作,如离院支持计划;重视对原居安老的护养者的援助(今年计划为每个耆老中心提供一个专业社工);拓展护老者支援计划,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制定五至十年的长者服务发展计划。

在长者护理服务方面,澳门政府建立了中央转介机制,由政府参与非营利安老机构资源分配,并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部分安老院也有健康老人入住,也能向政府提出补助申请,均系天主教机构以前收养的贫困居民,现政府机构已不再收住健康人士。

澳门正在着手对安老机构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长期规划,建立资料库。

澳门完善的社会工作评判与监督机制安老机构院舍评估情况。

澳门法律没有强制子女赡养父母的规定,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扩大安老院规模又受土地资源紧缺的限制,所以对申请入住安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严格的必要性评估,以避免资源流失和浪费。

其流程是,由老人向社工局或安老院舍提出申请(私人营利性安老院舍不需要申请),收到申请后去家访,了解情况,按照评估工具(由香港老年学会帮助制定)进行评估,将符合条件的报给院舍,院舍对老人进行体检,以确定收费标准。

当公益性床位不足时,也有些急需护理的长者被安排到私人院舍,社工局对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

社会设施管理暨准照处对私人安老院舍的监管情况。

发照前首先听取工务局、卫生局和消防局的意见,这些部门审核通过后,准照处对院舍人员配置和房间设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即发照。

本处有监管权和行政处罚权,在这些机构(包括非营利院舍)运营过程中,每年四次派专业人士(一般为护士)对其进行检查,不需要提前通知。

目前安老院舍反映出的问题均集中在护理方面,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不足,对入住老人照顾不够周到。

由于从业人员待遇较低,本地人多不愿从事护理行业(政府补助几乎与类似工种的收入相抵),雇工多为大陆人。

政府部门对私营安老院舍的盈利状况不予过问,也不对收费标准进行限制。

私营院舍自己对雇员进行培训,要交税,也不享受优惠政策,但总体运作情况较好,目前入住率均在九成左右,有的已经扩大规模。

本处没有拟定私营安老院舍的相关发展规划,目前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其从业人员素质,已举办健康照护员培训班,未来将逐步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对经营者也有一定的学历要求。

在护养比例上,安老院不用护士,护士助理1:30,照护员1:10;半自理老人入住的护理安老院,护士1:60,护士助理(健康照顾员)1:15,个人照护员1:6;不能自理老人入住的护养院至少有一名医生,护士1:30,照护员1:5,以后要求配置治疗师(可兼职),不需要专业的医疗功能。

澳门独特的关怀长者服务澳门理工学院的长者书院,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员,成立于1999年11月,为理工学院的第七学校,与其他六所学校同样运作,目前只有4位行政人员,大多数行政工作由理工学院统一负责。

为保障老年人公平使用教育资源,实行四年制,中间可以休学一年。

对完成学业不愿离校的,可以和其他新报名学员一样,按抽签方式录取重读名额,但不能重复以前学过的课程。

每年招生名额为480人,58个班级,规模较大。

书院是非学历教育,不安排考试,但活动很多,通过各种活动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同时制定有严格的制度,督促学员认真完成学业,无故缺勤超过课时30%的,提供不出合理的理由,要被除名。

2007年6月政府资助街坊总会建办公大楼,其中也设有长者教育场所,减轻了本书院的招生压力。

教师都是兼职,素质较高,公益心强。

入学报名费50元,每学年每学科学费240元,活动课收费160元,每人只能报四个学科。

学校与学员有着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及时接受并处理学员的意见和诉求。

房屋局为长者提供的房屋分为社会房屋和经济房屋两类,前者是租,后者是买。

如36层的青松楼有28层为长者房屋,共252个单位;筷子基有两栋社会房屋,可为长者提供484个单位,这些建筑都充分考虑到长者的需要,设有烟雾感应器和平安钟,以及方便轮椅人士进出和逃生的斜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