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建设与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村镇建设与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村镇建设与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摘要:近年来,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国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就目前村镇建设与规划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以促进和推动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的进程。

关键词:村镇建设规划现状问题建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将村镇建设规划工作做好,才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才能建设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的现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城乡规划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和改革创新城乡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建筑材料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

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把焦点指向了农村,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做出回应和调整, 搞好以小城镇为重点的村镇建设与规划,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村镇建设与规划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1)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

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

(2)村镇规划实践较为混乱。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2、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1)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

(2)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

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3、村镇集中供水管理中存在问题(1)设计供水规模偏大增加了良性运行难度。

因设计供水规模较大,而在水厂建成运行之初,实际用水量少(不足设计量的30%)。

使建成的水厂有能力不能发挥,合格的产品水供不出去,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设施闲置、设备低效率运行。

折旧费高、运行管理费用高,造成农民不用或少用水,产品水更售不出,形成水厂运行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水厂无法维系。

(2)管理薄弱。

无法保证供应合格水,无法保证为用水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由于不收费或不按全成本收费。

无财力对工程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制约了集中供水厂的良性运行。

4、村镇规划中的用电问题(1)农村电网覆盖面广,线路安装参差不齐,很多线路不规范,达不到安全用电要求,也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

在农村,80%以上农户家中的电线用的是花线或线径小于2.5平方的护套线,在农户用电集中时,极易发生发热烫坏保护层造成短路燃烧的现象。

在农村,电器设施使用年限长,电线出现老化、裸漏现象较多。

(2)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村家庭小工厂、小作坊的兴起,客观上对农村用户的安全用电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用电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农村触电伤亡、电气火灾事故屡屡发生。

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问题(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

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不管车况好坏、证件是否齐全不管车内人多人少,见车就坐,能挤就挤,能坐就坐,从不考虑安全问题。

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为追求经济利益,明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性能很差也铤而走险,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

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

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

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

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

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

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

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

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6、村镇规划中的宅基地问题(1)居民点布局零乱。

农民建房是先富先建,后富后建,经济困难无钱建,村民建房随意,村民建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占、一户两宅现象突出。

旧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历史上缺乏规划,呈满天星分布,造成村庄布局零乱不堪,农村居民点内各类用地交叉分布,村民建房布局零乱,如犬牙交错,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杂乱分布,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状况的提高和城镇化的进程。

(2)内部闲置。

农民富裕后建房弃旧建新未及时退宅还耕,因老村庄公共设施缺乏,不方便生产生活,时下农建房像“摊大饼”向村庄外围发展或是沿乡村公路“线状爬”,农民弃旧建新占用交通要道口土质肥沃、生产设施好的农田。

村庄内破旧,而村庄四周公路新房林立,造成土地浪费,形成内糠外光的“空心村”。

(3)户均用地参差不一。

以安徽为例,根据《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定》,A镇的农村集镇和圩区宅基地每户不超过160平方米,本次对T镇22个村调查发现有18个村,宅基地面积超过省规定宅基地标准及该县《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划户均用地120平方米。

村最高户均用地标准为346.4平方米,村最低户均用地标准为72.2平方米,两比为4.8倍,悬殊大。

7、法律法规滞后(1)村镇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九十年代初国家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规范村镇建设行为,搞好村镇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法律法规已难以适应村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造成村镇建设中很多被动局面,许多群众对村镇建设中由于法律法规滞后而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反映强烈,一些基层工作的同志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也常常无所适从,贻误了工作。

三、村镇建设与规划的几点建议1、建立完整统一的村镇建设规划理论体系。

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等?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2、村镇规划设计收费。

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抓紧时间研究相关的收费标准,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后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标准。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标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收费。

3、农村村镇集中供水管理的建议,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认真贯彻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是良性运行的保证,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加强宣传,提高用水户保护水源,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加强管理,探索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4、政府部门要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变压器扩容,尽最大努力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及电力事业。

5、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

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

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

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

6、零散自然村合并,建设中心村。

是从利于群众生活生产原则出发,通过归并零散村落。

在实际操作中,以交通相对便捷,居民点村对集中的地点为中心,辐射带动邻近小村落来此“安营扎寨”以达到从总体上减少小村落数量,整村搬迁。

从地质灾害、地势低洼、易洪易涝的地区及万亩圩圩堤拆迁控制线内的村庄,因地制宜整体迁出。

旧村改造,缩实填空,整治空心村。

农民建房弃旧建新,旧房破旧不堪无人居住,村内宅基地闲置。

在这其中还有祖上遗留的宅7、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思想在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我们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没有全民族法律意识的提高,没有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对法律的共同信仰和共同遵守,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将会成为空谈,依法治国的方略也难以实现。

四、结语总之,我国的村镇建设与规划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村镇建设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引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规划工作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1] 陈方蓬,叶国松.我国当前村镇建设规划的意见以及思路[J].价值工程,2010(21):193.[2]小城镇建设设计丛书包景岭骆中钊李小宁等[3]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1[4] 陈晓敏.论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8(36):216.[5] 王黎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镇建设规划现状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8(21):52-53.村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班级:园艺一班姓名:孙娟学号:201220231052专业:园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