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

第43章 四环素类及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apter 43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中山大学 中山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孙林光
抗菌谱广 (旧称广谱抗生素)
大多数G+、G-菌 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某些原虫(阿米巴)

天然: 四环素

半合成: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素)
特点(与天然者比较): 1. 抗菌作用强 且对天然类耐药者仍敏感
2. 应用 敏感菌及四体所致尿路、胃肠道、胆道、 呼吸道感染,五官科感染。米诺穿透性好,特别 适于痤疮、酒渣鼻。预防流脑良好
3. 口服基本不受食物及金属离子影响 4. t½长,多西20 h,米诺14 h
抗菌谱(广谱,偏重于G-菌)
G+菌:不及青霉素、头孢菌素 G- 菌:大多肠杆菌科高度敏感
伤寒、副伤寒 — 首选 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变形、布氏、痢疾
杆菌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均敏感 — 不作首选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 体有效
临床应用
治疗伤寒、副伤寒等沙门菌属感染为首选, 其次 选氨苄、阿莫西林、SMZ+TMP、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 四环素
2. 抗菌机制(快效抑菌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30s亚基抑制药,抑 制始动复合物形成,阻止aa-tRNA进 入A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3. 耐药性
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菌、肠道菌
1) 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2) 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 (如 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仍敏感)
5. 不良反应基本同四环素,但米诺环素可引起可逆 性前庭反应(恶心、头晕、平衡失调),与剂量 大小有关(300~400mg /d时易发生)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是从一种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 抗菌素,为左旋体
❖抗菌机制 为速效抑菌剂
与核糖体50s亚基A位结合,抑制肽酰 基转移酶的转肽反应,从而抑制细菌 蛋白质的合成。
G+菌:不及青霉素; 痤疮
体内过程
吸收不完全,易受食物或药物等影响 分布广泛,易透循环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二重感染(菌丛交替症)
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光毒性
肝毒性:大剂量:2g/日以上
脑假瘤
肾毒性
前庭反应
过敏反应
➢ 宜空腹服药,不宜与抗酸药等药同时服用 ➢ 妊娠期、哺乳期、8岁以下小儿不宜用 ➢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 细菌性眼部感染(穿透力强) 其他:立克次体感染等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体内过程
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高,易透入胎 儿循环及乳汁中,对眼组织通透性好 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不良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不可逆,属变
临床应用
1. 四体感染(多为首选) 1)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 2) 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
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 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
3) 支原体:支原体肺炎、盆腔炎 4) 螺旋体:回归热
2. 细菌性感染 G-菌:布鲁、霍乱、痢疾、百日咳、急性
前列腺炎 (大肠杆、衣原体)、胆 道感染(混合)
态反应.)
骨髓抑制 (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原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70S核蛋白体有关
灰婴综合征 其他: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应用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了解患者既往史,疗程不宜超 过2周,每日剂量不宜超过2g 疗程前、中、后应进行血象监护 妊娠期、哺乳期、早产儿、新生儿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G-6-PD缺陷者慎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