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高可用技术PPT课件
设备间链路故障、维护升级、用户误操作、网络拥塞等 事件。 措施:如提高软硬件质量、减少链路故障、避免网络拥 塞丢包、避免用户误操作等,使网络尽量不出故障、提 高网络MTBF指标,也就提升了整网的可用性水平。 网络中的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设计和部署从故障中快 速回复的技术、缩小MTTR指标,同样是提升网络可用 性水平的手段。
MTT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ean Time to Repair),即系统平均恢复 时间,是描述整个系统容错能力(fault-tolerant capability)的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TR 是指当网络中的组件出现故障时,网络从故障状态恢复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提高MTBF或降低MTTR都能提高网络可用性。 造成数据中心网络不可用的因素包括:设备软硬件故障、
差分备份数据恢复。
8.2 网络备份系统
8.2.1 单机备份和网络备份
8.2 网络备份系统
8.2 网络备份系统
➢ 单机备份:备份源和备份在同一台主机上,备份引擎将 备份源副本保存在本机其他磁盘或复制到同一磁盘的其 他分区或目录中。
➢ 单机备份配置简单,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自带的备份系 统大多基于此种结构。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 数据备份系统由备份源、备份目标、备份通路、备份引 擎和备份策略组成。
备份源: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 备份目标:用来存储备份源副本的存储设备。 备份通路:将数据源备份到备份目标时的通道。 备份策略:备份引擎运行时依据的规则。包括:
(1)完全备份 (2)增量备份 (3)差分备份
➢ 灾难恢复技术:采用某种技术手段保存源数据的副本, 当源数据遭到破坏后,将副本恢复重新利用的技术。
➢ 备份的目的:数据破坏后能恢复 ➢ 备份的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意外事件的破坏,还是历史
数据保存归档的最佳方式。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造成数据危险的原因:
➢ 对数据的威胁通常比较难于防范,这些威胁一旦变为 现实,不仅会毁坏数据,也会毁坏访问数据的系统。 造成数据丢失和毁坏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1、数据处理和访问软件平台故障。 2、操作系统的设计漏洞或设计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人为预置的“黑洞”。 3、系统的硬件故障。 4、人为的操作失误。 5、网络内非法访问者的恶意破坏。 6、网络供电系统故障等。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常见的备份方式 (1)定期磁带备份数据 远程磁带库、光盘库备份。即将数据传送到远程备份中
心制作完整的备份磁带或光盘。 远程关键数据+磁带备份。采用磁带备份数据,生产机
实时向备份机发送关键数据。 (2)远程数据库备份 就是在与主数据库所在生产机相分离的备份机上建立主
数据库的一个拷贝。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3)网络数据镜像 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所需跟踪的重要目标文件的
更新进行监控与跟踪 。 将更新日志实时通过网络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高可用性,金融数据中心建设中最受关注的问 题之一。
高可用性设计是个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构成 数据中心的四个组成要素(网络、计算、存储、 机房基础设施)的多方面内容。
数据中心的核心是业务数据,网络作为承载层 需要保证运行于其上的数据的安全性与可用性, 尤其是在网络节点链路发生故障情况下要确保 业务可用与数据零丢失。
➢ 数据容灾。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8.2 网络备份系统 8.3 数据容灾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8.1.1 数据备份
➢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 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 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高可用性的定义 Availability=MTBF/(MTBF +
MTTR)×100%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即平均无 故障时间,是描述整个系统可靠性(reliability)的指 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BF是指整个网络的各 组件(链路、节点)不间断无故障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 。
第八章 数据高可用技术
在网络出现故障时,确保网络能快速回复的容错技术 均可以归入高可用技术。常用的网络高可用技术可归 为以下几类:
➢ 单设备的硬件冗余: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双主控、板卡支持热 插拔;
➢ 物理链路捆绑:以太网链路聚合,跨设备以太网链路聚合; ➢ 数据备份; ➢ 数据恢复; ➢ 故障检测:NQA、BFD、OAM、DLDP;
➢ 特点:结构简单、易于管理、应用广泛;只备份本地数 据;备份服务器同时是应用服务器;需要有专用的备份 时间;备份服务器直联备份设备。
8.2 网络备份系统
8.2 网络备份系统
➢ 网络备份:在备份引擎以网络为备份通道,同时结合相 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将备份源复制到网络中的备份目 标中去。
➢ 可通过数据备份管理软件,对全网络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实现自动备份、文件归档和灾难恢复。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8.1.2 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以数据备份为依据。 数据恢复通过备份引擎完成。恢复方法跟备份策略相关:
(1)完全备份时,备份引擎将最近一次备份还原到备份源存储介质。 (2)增量备份时,首先恢复最近一次完全备份,然后由远及近依次恢
复每次增量备份数据。(恢复顺序不能混乱、不能漏掉某次备份) (3)差分备份时,先将最近一次完全备份数据恢复,然后将最近一次
根据日志对磁盘进行更新。 (4)远程镜像磁盘 通过高速光纤通道线路和磁盘控制技术将镜像磁盘延伸
到远离生产机的地方,镜像磁盘数据与主磁盘数据完全 一致,更新方式为同步或异步。
8.1 数据备份与恢复
➢ 数据备份必须要考虑到数据恢复的问题。 ➢ 包括采用双机热备、磁盘镜像或容错、备份磁
带异地存放、关键部件冗余等多种灾难预防措 施。 ➢ 这些措施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进行系统恢复。 但是这些措施一般只能处理计算机单点故障, 对区域性、毁灭性灾难则束手无策,也不具备 灾难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