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功能锻炼颈椎骨折⏹.解除脊髓受压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减轻脊髓水肿⏹(1)应用激素治疗:受伤6小时内激素疗法,冲击量每30mg/Kg,45分钟输入,维持量5.4mg/kg/小时,维持24小时。
⏹(2)脱水利尿。
⏹(3)高压氧治疗完全性截瘫: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截瘫:⏹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不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完全丧失,有部分功能存在预防措施⏹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避免物理性刺激⏹变换体位。
根据病人1-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
翻身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颈椎骨折的病人腰注意头、颈、肩一条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还要注意保持牵引效能,防止牵引弓脱落;胸椎骨折的病人要注意肩、胸、腰一条直线;腰椎的病人要注意胸、腰、臀一条直线翻身时应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翻身后,对受压的骨隆突部位进行按摩,并严格交接班⏹指导为病人进食高营养多纤维素饮食,增加皮肤抵抗力功能锻炼伤口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仰卧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
一周后改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
两周后改为俯卧位背伸肌功能锻炼,锻炼时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大腿用力向后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具体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
此锻炼方法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
注意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
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发僵等不适,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防止扭伤。
⏹注意:如果已经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等症状时,应当停止或减少腰背肌锻炼;在腰腿痛急性发作时应当及时⏹息,停止练习,否则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可增加肌肉力量,稳定脊柱,减轻脊柱的变形,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的发生。
⏹(1)仰卧位锻炼法⏹①五点支撑法:用头部、双肘及双足(共五点)支撑身体,使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离开床面,身体呈弓形,反复锻炼。
⏹②三点支撑点:用头部及双足将身体支撑起,使腰背部呈弓形,尽可能后伸。
⏹③四点支撑点:用双手及双足支撑身体,使头部、背部、腰部呈“拱桥”形状。
⏹本方法适合年龄较轻、体力较好者。
⏹(2)俯卧位锻炼法⏹①抬头挺胸:俯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同时抬头挺胸,使头、胸及双上肢离开床面。
⏹②下肢抬起:双下肢伸直并尽量使其向上抬起,双下肢可交替抬起,也可同时抬起。
⏹③飞燕点水:头、颈、胸部及双下肢同时离开床面,仅有腹部与床面接触,身体呈“飞燕点水”姿势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当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应用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术后6h内禁饮食,去枕平卧位。
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按医生要求停止监测及吸氧。
⏹2神经系统的观察⏹仔细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麻醉平面的变化以及反射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术前作比较并详细记录⏹3伤口引流的观察⏹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1术后0-7d功能训练及康复⏹①教会病人进行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②教会病人进行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③深呼吸训练⏹④扩胸运动⏹2术后7-20d⏹在之前的训练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腿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
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3术后21d及出院后⏹①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
⏹②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
“五点支撑”法、“小燕飞”⏹③指导病人进行腹肌训练⏹④截瘫病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
出院指导⏹1、手术后病人卧床时间依内固定器具的特性及术后脊柱稳定性而定,一般4周后可佩带腰部支具下地活动,练习站立和行走,行走时挺胸,时间不宜过长,以休息为主。
忌做大幅度、高强度活动,防止内固定松动和折断。
骨质疏松者应适当延缓下床活动时间。
3个月后可练习弯腰前屈。
⏹2、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者,一般2~3个月后方可下床活动,若伤情复杂或受伤处疼痛明显,应延缓下地时间或遵医嘱。
⏹3、定期复查: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生活和工作。
⏹4、嘱病人终生行腰背肌锻炼。
锁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肌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1)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2)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3)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4)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 功能锻炼的方法:(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 2、图 3)。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 11)。
(3)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 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 12)。
(4)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 13)。
(5)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
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 14)。
如此循环往复。
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
以上锻炼方法每次 15 分钟,每天 3-4 次。
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尺桡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 功能锻炼的方法:(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
(3)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 15、图 16)。
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 功能锻炼方法:(1)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 3-4 次,每次 10 下。
(图 17)。
(2)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图 18)(3)3 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图 19)(4)在骨折恢复期,术后 1 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
(图 20、图 21)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 功能锻炼的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锻炼程序与股骨颈骨折的锻炼方法相同,但进程可适当加快。
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股骨干骨折越靠近膝关节,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越大,血肿易使股中间肌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须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
2 功能锻炼方法:(1)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
(见图17)(2)4 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
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 功能锻炼的方法:⑴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
(见图 17、图 18)(2)固定后 3-5 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
(图 22 图 23)(3)石膏固定的病人,4-8 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做主动屈膝活动连习,6 - 8周可负重行走。
(图 24 )3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术后初下床行走的病人应注意保护,以防摔倒、摔伤。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