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理来说,瑟尔机属于电子捕获器。
网友对瑟尔效应机原理的思路路线------------------(小括号里情况代表同时进行)1:励磁线圈加电---》推动小环旋转(1)--------涡流效应----》磁热效应-----》越过居里温度;(2)--------累积磁能----》整体磁场融合增强;2:居里温度之上----------------》稀土永磁体瞬间失磁---》导致其原子磁矩重新排列,吸收电子------出现吸热现象------》(1)稀土永磁体表面温度下降;------》(2)铜环表面的温度下降;居里温度之下--------金属钕储存的磁势能对稀土永磁体瞬间充磁----------》金属钕失磁-------钕原子磁矩重新排列;(1)吸收电子------出现吸热现象-----------》钕金属环表面温度下降(2)(注意钕是顺磁体且被隔热)只能从外部环境吸收正电子保持核外电子层平衡;3:吸热快,放热慢-------------------------》钕金属环被聚四氟乙烯隔热因此温度降低;稀土永磁体向钕金属导热也很慢,铜环表面的温度逐步持续降低;4:需要注意的是,充磁过程是稀土磁体放热的过程,钕金属向稀土磁体充磁,自身磁势能也在降低是失磁过程,因此需要从外部环境吸收正电子保持核外电子层电子平衡。
5,充磁和失磁的量能级别不断的循环加剧:最终会在某一次稀土永磁体的充磁过程中,永磁体释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其铜环表面的温度回升,而局部降温到某一温度时,铜环内部电阻为零,感应电流瞬间突然增大,超导效应出现6:当铜环内部的感应电流持续流动;小环此时就可以·摆脱励磁线圈的推动,自行被感应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维持旋转。
!7:超导效应出现以后,任何一次充磁在铜环内的感应电流因为跃升产生的磁场,会与前一磁场形成排斥力。
于是成为该装置具备了飞行动力!此时,磁场强度高达5T---几百T都有可能,高能电场形成,,对局部电磁环境干扰强烈!8:试验阶段控制瑟尔效能机的两个办法(1)安装雷管使用引爆装置炸毁机械结构。
(2)安装引信点燃镁合金加热条,迅速升温铜环表面,脱离超导效应。
实用阶段控制瑟尔效应机的办法:1.用气体隔离钕金属控制吸收电子速度;2.使用离合装置控制永磁体与铜环接触的角度;瑟尔效能机及其相关的简要概括:电子流被极大地加速,直到装置被产生的真空所包围。
真空的同时产生极冷,极冷为‘超导’创造了条件。
电子是金属中唯一能自由运动的粒子。
超导体与磁场的旋转也许是无限能源的关键。
圈环周围磁滚筒的飞速旋转产生了陀螺效应,各部件磁化的装置由于能量的集中产生高压。
装置周围并没有空气,磁场在与外沿之间有一部分是真空。
磁场捕获到的光子使装置发光。
让磁波呈SIN形,就如同打开了一道门。
这是个磁化圈环和滚筒的过程,一旦SIN波形成,这就会像发动机一样,这(SIN型波)对于装置很重要!=============================================================瑟尔效能机的两个关键点:电子与磁场,还有两个关键点的联系电子与光子间的关系,是瑟尔效应的关键。
光子被磁滚筒大量的送入线圈(光子被周围的磁场所捕获)。
还有两个关键点的联系,这就是电子与磁场。
关键点1:电子发电就要有电子,大量且高速。
这样稀土元素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所有的稀土都行,我们使用60号元素钕。
钕产生可探取的电子,而且能迅速的恢复再生。
稀土是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大量的电子都含在里面。
瑟尔想把这些电子引导出来并加以利用,如果能用磁场将电子引出来,那么撞击的方法就不必了。
给他个往外流的介质,这样我们就给他根磁线引导。
电子就这样跑出来并形成了电子流。
用特定的磁场隧穿原子,会使得其中的电子同向运动,这样电子便可以被搜集利用。
关键点2:磁场为什么磁滚筒能在圈磁铁上不停运行?原因是这两种磁场完美结合的作用。
作用指的是磁滚筒与磁场环的磁角度完美结合。
两者(磁滚筒与磁场环)各有独立的磁场,一种垂直,而另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发散。
这磁场与我们平时所知的不同,两种磁场交合产生的波能带着滚筒绕圈磁运转。
两种磁场完美的交合,是装置运行的关键,单是两个磁场还不行。
两个关键点的联系:稀土能提供电子,磁场能使得磁滚筒绕磁圈旋转。
瑟尔在磁化部分装置时,使用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混合。
如果能将特定的磁谱段取出来用于磁化,我们便能得到不同的东西,一种波。
这便是‘瑟尔效应’,两磁场的干涉产生一种能被测量与放大的波。
瑟尔的装置用磁滚筒旋转产生的磁场,来导出稀土素中的电子流,后者(电子流)则能被收集——利用——压缩与循环。
这是此产于电子的配合,结合‘两个关键(上面已经说到了两个关键点是什么)’来发电。
干涉产生的SIN波形会像流水一般,如果你把磁化的滚筒放上去,磁滚筒就会自然的流转起来。
转的过程中由于能量的稠密集中,滚筒与磁场环是不接触的,就像浮在表面一样。
由于圈磁的影响,SIN型波一动,滚筒就在导引下转起来。
不停地转,虽然速度会增加,但滚筒不会飞走。
磁场紧紧的将滚筒保持在圈环上,而同时透过材料导出来的电子流密集的围绕在圈环周围,使滚筒浮起来。
磁滚筒飞速绕圈环旋转,但自身不转。
磁场因滚筒影响会不断的变化,但从不减弱或间断,因为磁场能是永恒的。
导出来的电子或能量会循环稀土也能通过捕捉电子进行能量循环。
阴极电子的稠密集中导致温度骤降,并产生能量。
瑟尔装置的设计能产生极冷与极高的电压,这使得装置离地飞天。
=============================================================4格幻方是配料的关键:每格的数字都代表了某一物质的数量,这很重要,瑟尔效能机就基于这研制而成。
=============================================================幻方法则的解释:幻方代表了时间、空间和能量,他们随意组合时的能量不能被直接利用。
如果你能破解矩阵法则(瑟尔就做到了),均匀组合使得结果一致。
在自然里,均匀就象征着和谐。
能量和谐均衡时,奇迹就来了。
所以瑟尔效能机就像一个均衡能量的转换器,瑟尔在破解矩阵法则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瑟尔效能机)’。
幻方使瑟尔了解到了自然‘混沌生序’地方法。
瑟尔效应源于幻方法则,幻方可以被用来理解任何事物。
俄罗斯, 莫斯科127412,Izhorskaya 13/19,俄罗斯科学院, 高温研究院.简介:在这篇论文里, 给出了磁力-引力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 并且,在研究设备的15米范围内,测量到了巨大的磁场和温度变化.PACS:41.20-q; 44.60.+k; 76.50+q对于检测旋转磁场系统的非线性效应, 外界一直都有非常大的兴趣. 这种效应在瑟尔发电机-或者说瑟尔效应发电机(SEG)中可以观测到[1-4]. 一个SEG是由3个同心圆环和环绕各个圆环转动的滚筒组组成的. 所有SEG的部件都是基于瑟尔的幻方法则制作的[5]. 滚筒们环绕着这些同心圆转动, 但是互相之间没有接触. 圆环和滚筒们都有各自的主要磁北极和磁南极. 显然, 滚筒的磁北极被同心圆环的磁南极吸引, 反之亦然.滚筒们和同心圆环都有相似的层次结构. 最外层的是钛(翻译注:怎么不是铜呢?), 然后是铁, 尼龙, 最里面一层是用钕做的.约翰.瑟尔认为电子从中间的元素(也就是钕)里发出, 然后穿过其他的元素.瑟尔声称, 如果没有用尼龙, SEG就会像镭射一样,发出一个脉冲电流,然后停下, 再积累, 再发出另一个脉冲电流. 尼龙在这里像一个控制闸门一样, 可以产生平稳的电子流.在磁化圆环和滚筒的的过程中, 运用了恒量和变量的磁场来达到在圆环和滚筒的表面上形成一个特殊的波形磁场(正玄波). 这个波形磁场的基本作用包括了滚筒的自发环绕圆环转动, 并发的重量减轻现象, 和递增的动力现象.因为对实验体的特殊几何构造设置, 这些现象才会发生. 当实验设备在临界条件下运转时, 一些生理现象和真实的物理现象也会出现.左边图1 单环转换器的变种形式. (翻译注: 单环转换器就是指简化版的SEG)右边图2 圆环和滚筒的截面插入磁铁之间的链式效应.实验装置的描述基本困难在于材料的选择上和在圆环和滚筒上保持一个必要的磁印格式.为了简化这个技术, 我们决定使用单个环的设计方案, 也就是只有一组滚筒和一个圆环. 显然很有必要把靠近轴承附近的滚筒强化, 并且使滚筒保持平衡. 在建议的设计方案中, 我们使用了喷气轴承来尽可能的降低摩擦带来的影响.在能找到的资料[1-4]中, 并没有清楚的告诉我们怎么建造和磁化一个直径一米的圆环. 为了做这个圆环, 我们用了多个磁化的稀土磁石片, 磁化时用了1 torr的残余感应. 这些磁片都是用常规手段来磁化的, 也就是通过电池供电给环绕的线圈来完成磁化. 之后,这些磁片被组成圆环形,并且用胶水把它们粘在了一个特殊的铁支架上面, 这样磁场能量就减少了. 为了制作这个圆环, 我们用了110公斤的钕磁, 而做滚筒则用了115公斤的钕. 没有用高频率场磁化来磁化. 我们决定用一个流动矢量和圆环与滚筒的主要磁场方向成90度的截面-插入磁铁来替代[1-5]中提到的印磁技术.这些截面-插入磁铁是用处理过的,残余磁场1.2T, 并且磁力稍微比其他基本材料大一点点的稀土磁铁做的. 图片1和2显示了固定的圆环1,和滚筒们2的排放方法, 还有它们相互间通过截面-插入磁铁的磁力作用而形成的传动方式. 在固定圆环和滚筒的表面之间,保持有一个1毫米的空气间隙.圆环和滚筒都各自被0.8毫米厚的不间断的铜片包裹着,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层了(翻译注:不像真正的SEG有4层结构,这里只有2层). 铜片和滚筒或圆环的磁铁之间能有直接的电流接触. 圆环和滚筒内的截面-插入磁铁们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 (翻译注:图2中,一个滚筒有12个截面-插入磁铁). 换句话说, 在图2里就是t1=t2.在图2中的,圆环1和滚筒2之间的参数比例是选好的, 以使得圆环的直径是滚筒直径的整数倍,并且要大于等于12倍. 因为圆环和滚筒的周长同样会是这个比例,所以选择这个直径比就可以让设备中的各部件之间达到“自旋磁波共振模式” (magnetic s pin wave resonant mode).整个磁装置系统的各个部件都被以统一的设计方案装在了一个铝制的平台上. 图3是装载了单环转换器的平台的概括图. 这个平台装了弹簧和减震器, 并且通过3个支架的支撑,在垂直方向有一定的移动空间. 整个系统只允许最大10毫米的位移, 并且设备的位移会被位移感应器14测量记录. 所以,在实验时,平台的瞬间重量变化可以实时测量的到. 整个装载了磁装置系统的平台的初始毛重为350公斤.圆环1,是完全固定了的.滚筒2,被装在了一个可移动的分离器3上, 滚筒和分离器一起被称作转子. 转机连接在装置的底部的转轴4上. 转子的转动可以通过这个转轴传达(到其他地方). 转轴的底部是通过一个摩擦离合器5 连接到一个启动发动机6上. 启动发动机是用来启动转换器,加速使其达到自主持续转动的模式.作为转换器的主要负载的发电机7,被连接在了底部转轴上. 带有裸露核心9的电磁感应器8装在滚筒的旁边.当磁滚筒2,穿过电磁感应器的裸露核心时, 会使电磁感应器8的磁流回路闭合. 由此在滚筒和感应器之间产生一个电动势的力(又叫EMF). 这个力直接作用在活性负载10上(由一组总负载为1kw的感应线圈和白炽灯组成). 电磁感应器8上装了一个固定在支架12上的电动机11. 驱动线圈被用来的平滑的稳定转子的转速rpm, 但是转子的速度是可以用主负荷10来调整的.为了研究高电压对转换器的特性产生的影响, (我们)装了一个放射性电子定向系统(system for radial electrical polarization). 在转子的外围, 有一些电极13被装在了电磁感应器8之间. 电极到滚筒2有10毫米的距离. 这些电极连接着高压电, 高压电的正极连接着固定圆环1,负极连接着定向电极. 定向电压能在0-20kv范围内调节. 在实验中,(我们)一直都是使用20kv的电压.为了以防紧急刹车的需要, (我们)装了一个普通汽车上的刹车片在转子的底部轴承4上. 发电机7, 和一系列的开关连接到一个普通的被动电阻负载上. 开关连接着一些普通的电热水器, 通过开关就可以使得发电机的负载能逐步的从1kw增加到10kw.在这个用来实验的转换器的中心, 有一个油摩擦发热机15, 准备用来收集多余的输出功率(超过10kw后)到热转换框上去. 但是因为实际的输出功率没有超过7kw, 实验中并没有用到它. 电磁感应器连还额外连接着带有一串总功率为1kw的白炽灯的负载, 以此来促使转子的转速完全稳定.实验结果这个磁力-引力转换器是建在实验室地上的3个水泥支柱上. 实验室天花板的高度是3米, 实验室的公共工作面积大概为100平米. 除了由铁和水泥做成的天花板, 紧邻这个磁装备系统处有一个发电机和一个电动机. 这些电机含有十几公斤的铁,有可能会影响(deform使..残缺)到装备的磁场格局.这个装置是由电动机带动并加速转子的转动来启动. 转子的转速被平稳的提升, 直到电动机上装着的电表显示出零或者负值时. 电表的负值说明电路中存在方向电流.(翻译注:说明装置已经开始发电了). 这个反向电流在转速大概550rpm的时候被侦测到了.在转速200rpm的时候,整个装置的重量变化能被位移表14测量到. 之后,通过电磁摩擦离合器, 电动机和装备完全分离. 并且普通的发电机连接到了可变换电阻负荷上. 转换器的转子继续自我加速并且当接近到转速550rpm的临界模式时, 装置的重量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平台的重量变化vs 转速装置重量的变化除了取决于转速的外,还取决于发电机输出了多少电到负荷去, 还取决于施加的定向高压. 我们在图4中看到, 在最大的输出功率处,也就是6-7kw时, 整个装置的重量(初始毛重Gi=350kg)变化ΔG达到了35%. 施加超过7kw的负载则会导致转速的逐步降低并且退出自发模式, 导致转子最终完全停下来.平台的净重Gn可以通过施加高压电到距离滚筒表面10毫米的定向环形电极上来控制. 当高压电在20kv以下时(电极是负极), 发电机能提升发电功率到6kw以上,但这并不会影响ΔG ,如果转速被保持在400rpm以上的话. 这个效应的”紧缩现象”和滞后现象(一种”残余感应”)都被观察到了. 图4展示了转换器的加重(+G)和减重(-G)模式vs 转子转速.转子加速和转换器负载的图示.局域性的平台重量变化的效应是可以反转的, 这和转子转动的方向有关, 并且反转的效应有同样的滞后现象. 顺时针的转动会导致临界模式发生在550rpm处, 并且产生和引力的矢量方向相反的排斥力. 相对来说, 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则会导致临界模式发生在600rpm处, 并且产生和引力的矢量方向相同的力. 这两种模式在达到临界模式时有50-60rpm的差距. 有必要提到一点, 就是在临界值550rpm以上的区域很有趣, 但是应为一些原因, 这些区域的相应研究未能实行. 有必要注意的是, 可能还有其他的共振模式适合更高的转速, 并产生显著的有用的负荷能力和重量变化. 从理论假设出发来看, 采集的机械能对转换机的磁系统的参数和转子的转速的依赖性有着非线性的特征, 并且收获的效应没有最优化. 从这方面来看, 如何实现功率输出的最大化,和重量变化的最大化, 和转换器的能源来源问题, 在实际应用和科学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对这个测试的转换器实验品来说, 因为磁系统是由不同的磁片组成的, 所以机械性的耐久力不足,使得更快的转速不可行.图5详细的解释了平台重量和输出到阻力负荷上的功率对转子转速的依赖性. 图示包括了定向高压开启(图上方) 和定向高压关闭(图下方)模式. 在顺时针转动时, 从启动到进入自发状态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5分钟.(用来启动的电动机的功率是2kw, 转换器的转轴减少了功率的1/10). 在达到临界模式时(550rmp), 平台毛重的变化量已经达到+/-30%. 当转换到共振模式的时候, 转速迅速提升到590rpm, 并且重量变化达到+/-35%. 这时, 能听到一个让人不舒服的高频轰鸣声. 在图5中, 这个点就紧靠临近点之后.(临界点在曲线a1倾向时). 在达到590rpm后, 第一步的1kw的电阻负荷连接到了发电机上. 轰鸣声一度停止了, 转速减少的很快, ΔG也发生了变化. 当转速又开始提升时, 第二个负荷又连接上了, 这时转子转速稳定在590-595rpm之间. ΔG继续变化. 负荷以1kw的增量逐步开启, 直到总负荷6kw. 所有的开启时间间隔都相同, 并且大概是10-30秒. 12-15分钟后, 转速瞬间提升了, 然后达到了完全稳定状态.以毫无疑问的可重复性, 这个转换器在3个月之内进行了超过50次试验. 应该注意到, 在图5的曲线转角处a1,a2,a3,a4,a5, 转速会加速提升, 如果发电机没有再增加负荷, 在这些点处转速就会继续提升. 需要2倍的负荷来使转速回到以前的转速模式.其他有趣的效应包括, 当转换器在黑暗的房间工作室, 能在转换器的转子周围观察到电晕形状的放电现象. 电晕发出蓝-粉色的光, 并且能闻到臭氧的独特味道. 在图6中, 电离云覆盖了圆环和转子的区域, 因此便呈现环形的形状.在转换器周围的电晕放电现象在滚筒表面上的电晕发光背景中, 我们分辨出了一个波形图像. 在滚筒旁边有一些更亮的条纹行放电. 这些放电时白-黄色, 但是弧形放电附带的特有声音却听不到. 在圆环和滚筒表面上完全看不到弧形放电会导致的腐蚀伤害.前面有一个没提到的细节就是, 在装备附近有一些垂直的同心圆磁”墙”. 我们注意到, 并且测量了这个在转换器周围15米内的不寻常的永磁场. 俄罗斯产的磁表F4354/1被用来测量这些磁场. 这个磁表用了放置在铜屏蔽内的霍尔效应感应器(来探测磁场强度)(翻译注: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