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而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这就为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开创了新的机遇。
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整合和优化,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显而易见,以往那种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
一、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材内容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联系,同时还提出了学生应具有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等能力的要求。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之中。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与运用,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新教材在设置上,无论是知识引入,例题讲解,还是习题配备,处处都体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运行程序思想的渗透。
数学应用题数值的选择上也更贴近实际,提倡对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更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解题方法。
课后的小资料中更是着重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上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重塑高中数学教学结构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重塑高中数学教学结构,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直观的特性,灵活随机变化的特点,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及时展现曲线的变化。
学生很容易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变式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思想和步骤。
在解不等式的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制作网页,不仅教师可以灵活的选择各种变式训练,而且学生可以借助网页链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发挥课件也是插件的作用,打破以往教学课上与课下思维断流的弊端。
在概率教学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己查找回答:概率是怎样产生的、概率在彩票中的应用、计算机键盘设计和概率的关系、基因的遗产与变异中的概率、天气如何预报,积极参与到学习研究中。
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讲解,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
利用计算机创设出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环
境,让学生参与制作,通过自己动手加深领悟。
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
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就能够深刻理解与掌握该定义。
三、信息技术有效地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学生应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源库,无论什么学习内容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现在日渐兴起的远程教学、网上学习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
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通过软件、网络技术的使用,使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将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实践中证明其在数学课堂辅助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果仍然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那么,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大投入,低产出”的局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教学的开发与推广,我们的学生已经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在不断的尝试和学习。
我们的教师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