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船用电线电缆,IEC60092培训
船用电线电缆,IEC60092培训
1.额定电压 U0/U(Um)=150V/250V(300V) U0——导体对地或金属包覆层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m——设备可承受的最高系统电压最大值 2.导体 a.导体应由裸的或有金属镀层的退火铜线组成。 b.导体截面积为0.50mm2、0.75mm2、1.0mm2、1.5mm2 或 2.5mm2,采用第2类或第5类圆形结构。 c.导体断裂伸长率至少是15%。
返回目录
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 □ □ □ □ □□/□□ □□
标准编号 规格(芯数×截面) 额定电压 燃烧特型代号 外护层代号 铠装代号 结构特征代号 屏蔽代号 护套(或内套代号) 绝缘代号
如CHJPF86/NC
250V
系列代号 19×2×2.5mm2
返回目录
额定电压、导体
• 3.整体薄膜绕包静电屏蔽
屏蔽
薄膜带的搭盖部分不少于其总宽度的25%。 薄膜静电屏蔽可以由铝箔与聚酯粘结组成铝塑复合带,其中 铝箔最小厚度为0.008mm,聚酯最小厚度为0.010mm;也可由铜 箔与聚酯粘结组成,铜及聚酯的最小厚度分别为0.018mm及 0.023mm。 接地线的最大电阻应符合规定。
船用电线电缆 IEC 60092
• 一、IEC 60092-350:2008 《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
• 二、IEC 60092-376:2003 《额定电压150V/250V控
制和仪表回路用电缆》
• 三、 IEC 60092-353:2001 《额定电压0.6/1KV及以
下电力电缆》
一、 IEC 60092-350:2008
•
• •
•
船用电力电缆………………………………………….....C 2.绝缘代号 温水交联聚乙烯………………………………..…...J 3.护层材料代号 交联聚烯烃(PJ)、聚烯烃(PF) 4.铠装代号 镀锡铜丝编织………………………………..……..8 镀锌钢丝编织……………………………….……...9 5. 外护层代号 交联聚烯烃……………………………………........5 热塑性聚乙烯………………………………………6 无外护套……………………………………...….…0
返回目录
各种试验
例行试验:制造厂为了鉴定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 所有 成品电缆所做的试验。在制造方,可任选在交货长 度上或在切割成交货长度的制造长度上进行例行试验。
导体电阻的测量 例行试验 高压试验 绝缘电阻测试
各种试验
• 抽样试验:按照规定的频度在整根电缆试样上或从整根电
缆上取下一段进行试验,以检查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此试验由制造方进行。
• 4.整体编织静电屏蔽
屏蔽
编织应为裸铜线或具有金属镀层的铜线;编织线的最小直径 应为: 0.15mm,如编织层下的电缆假设直径不大于9mm; 0.2mm,如编织层下的电缆假设直径大于9mm。 编织线的接头应采用焊接、并绞或织入,整体屏蔽不应焊接, 编织应平整包覆,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6(编织密度不小于 84%) 接地线的最大电阻应符合规定,如金属铠装采用铜编织金属 铠装,其也具有整体屏蔽功能。
二、 IEC 60092-376:2003
150V/250V(300V)控制和仪 表回路用电缆
• • • • • • • • • • •
1.产品代号 2.表示方法 3.额定电压、导体 4.绝缘 5.成缆 6.屏蔽 7.内衬层和包带 8.护套 9.金属编织铠装 10.特殊试验 11.成品电缆试验
产品代号
返回目录
•
特殊试验
• 1.附加相容性试验
本试验是对以下电缆执行的附加试验,即弹性体绝缘 和护套,采用裸铜导体和铠装。
• 2.标志耐擦性
用浸过水的脱脂棉或棉布轻擦制造商名、商标的标志 和线芯的颜色10次,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返回目录
• 1.例行试验增加两点
成品电缆试验
a. 在20℃±5℃时,屏蔽绝缘电阻,单独屏蔽的对线组、三线 组或四线组单元及任何导体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1MΩ.km。 b. 在20℃±5℃时,任何屏蔽及铠装电缆的铠装之间的绝缘电 阻,应不低于0.25MΩ.km。
单元成分 对线组 三线组 四线组
a线 黑 黑 黑
b线 白 白 白
c线
d线
—— —— 红 红 —— 蓝
返回目录
• 1.单独包带屏蔽
屏蔽
•
各个对线组、三线组或四线组应采用纵包静电屏蔽带,其 金属面与接地线呈电气接触,标准搭盖部分不少于25%。接地 线的最大电阻要符合规定。 2.单独编织屏蔽 各个对线组、三线组或四线组的线芯上及编织层下应设置 隔离带。标准搭盖部分不少于25%。 编织应为裸铜线或具有金属镀层的铜线;编织线的最小直径应 为 0.15mm,如编织层下的电缆假设直径不大于9mm; 0.2mm,如编织层下的电缆假设直径大于9mm 编织线的接头应采用焊接、并绞或织入,整体屏蔽不应焊 接,编织应平整包覆,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6。 屏蔽带上应包覆厚度为0.023mm或0.050mm的聚酯带,搭 盖部分至少为总宽度的20%,接地线的最大电阻应符合规定。
返回目录
绝缘
• 绝缘应是一层紧密挤包在导体或隔离层上(如存在)
的包层,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或金属镀层(如 存在)。
• 绝缘厚度:
a.各种绝缘类型和导体截面的平均厚度不小于国标规定 值; b.对于多芯电缆任一点的厚度可能小于规定值,但其差 值应不超过规定值的10%+0.1mm; c.对于多单元电缆任一点的厚度可能小于规定值,但其 差值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0%+0.1mm; d.包覆于导体或绝缘上的隔离层或无机包带的厚度不计 返回目录 入绝缘厚度。
考核编织密度、钢丝直径、钢带厚度
返回目录
外护套
• 外护套应呈紧密整体,紧密包覆于下方的构件上。 • 外护层应容易剥除
•
——从金属护层上剥除外护套 ——从内护层上剥除金属护层 外护套厚度: 除非相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其最小厚度可低于 规定值,但光滑圆柱表面上护套不得低于85%的 标称厚度-0.1mm; 不规则圆柱表面上护套不得低于80%的标称厚度0.2mm。
内护套
• 内护套应呈紧密整体,紧密包覆于下方的构件上。 • 内护套厚度:
除非相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其最小厚度可低于规定值,但 光滑圆柱表面上护套不得低于85%的标称厚度-0.1mm; 不规则圆柱表面上护套不得低于80%的标称厚度-0.2mm。
返回目录
铠装
• 金属编织铠装,如铜丝编织铠装 • 金属丝铠装,如细钢丝、粗钢丝铠装 • 金属带铠装,如双钢带铠装
•
IEC60092-350附录A及B述及的的方法计算假设直径。 护套的颜色 除非另有规定,护套应为黑色或灰色。 注:允许采用其他颜色,以便与低压和中压电力电缆颜色有所区别
返回目录
金属编织铠装
• 编织线可采用铜(裸铜或镀锡)、铜合金(裸铜或镀锡)、
• • •
铝合金、镀锌钢。 编织线的接头应采用焊接、并绞或织入,整体屏蔽不应焊 接,编织应平整包覆。 编织密度不小于82% 编织线的直径要求: 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10mm时为0.2mm; 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10且≤30mm时为0.3mm; 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30mm时最小值为0.4mm。 所使用的编织铠装层应既不粘连内衬层或内护套,也不粘 连外护套。
屏蔽
• 屏蔽可包在单组件上(分屏蔽),也可包在多跟线芯或多 •
个组件上(整体屏蔽)。 屏蔽应由以下之一构成: a. 薄膜绕包屏蔽 b. 编织屏蔽心层或线与铜带的组合
成 缆
多芯电缆的芯线应绞合成缆,允许采用S/Z方式,可 采用填充料使电缆圆整。
左绞(S)
• 2.型式试验增加两点
a. 从内层和外层中选取至少二组对线组、三线组或四线组,在 频率1kHz下测量其互电容。 b. 从内层和外层总的对线组、三线组或四线组中选出至少二组, 在频率1kHz下测量电感,在20℃时测量直流电阻,测定电感 与电阻的比值。
三、0.6/1KV及以下电力电缆
产品代号
• 1.系列代号
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
• 1.导体 • 2.绝缘 • 3.屏蔽 • 4.成缆 • 5.内护层、填充及包带 • 6.内护套 • 7.铠装 • 8.外护套 • 9.各种试验
• 导体应由裸的或有金属镀层的退火铜线组成。 • 需包覆热固性绝缘的铜芯线与绝缘层之间如无隔离层, •
应镀覆金属;包覆热塑性绝缘的导体可不镀覆金属。 用目测检查,金属镀覆后导线表面应光滑、均匀及光 亮,导体与绝缘应不粘接。 ——对于所有类型导体,标称截面一般应不超过 630mm2。 第2种非紧压圆形导体和第5种软导体的标称截面应不 小于1mm2 ;第2种紧压圆形导体的标称截面应不小于 10mm2 ;扇形导体标称截面应不小于25mm2。 ——所有导体应有规则形状,应无尖锐突起及其他会 损坏绝缘的缺陷。
导体检查 尺寸检查 绝缘及护套的热延伸试验 抽样试验 PVC低温性能试验 铜线金属镀层试验 镀锌试验
各种试验
• 型式试验:在供货之前,按商业惯例对某类型电缆进行的试
验,以证明电缆的性能符合预期用途。
室温和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的测量 电性型式试验 浸水后测量交流电容增值 4h高压和耐压试验 型式试验 绝缘和护套厚度测量 老化前后绝缘和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 非电性型式试验 成品电缆试样的附加老化试验 导体金属镀层试验 燃烧试验 失重试验
返回目录
接地线的最大电阻
接地线的最大电阻(IEC60092-376) 线芯导体的标称截面 mm2 0.50 0.75 1.0 1.5 2.5 接地线的最大电阻 Ω/km 61.2 42.5 28.3 28.3 21.2
内衬层和包带
•
内护层、包带应为非吸湿性材料,该材料应与其所接触的 电缆构件相容,当处于电缆运行温度时亦能相容。 挤包或绕包的内衬层厚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