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探析
·军事医学·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探析
何 爽,滑树红
[关键词] 战场;心理适应性;实战化;训练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E0051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6485/jissn20957858201901035
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式容易对 官兵心理产生冲击,使官兵身心紧张,压力增大,进而诱发一 系列心理问题,导致部队战斗力下降。为了在未来战争中取 胜,就需要让官兵在非战争的环境中体验到近现代战争环境 的心理刺激,从 而 提 高 其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和 战 场 心 理 适 应 能 力,以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 1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的内涵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 根据训练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战场环境、模拟实战情境和 显现战场的惨烈景象,使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受到逼真的情 境刺激并产生感知体验,从而增强其对未来信息化局部战场 的认知能力和对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1]。战场心理适应性 训练是一套系统性的训练,训练内容全面、丰富和系统化,涉 及受训官兵的心理坚韧性、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性、抗恐 惧能力、生存能力和心理康复能力等诸多内容。开展战场心 理适应性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充分认识心理训练主 客观相统一的机理,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使所 研究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平时训练。
特点、适应作战对象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适应战场环境训
练指适应作战区域的地理、自然及实体环境及其变化,使官
兵具有在各类恶劣战争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心理能
力。适应作战特点是指适应现代战争进程快、样式多变、激
烈程度高、指挥复杂等特点,使官兵具有与现代战争特点相
适应的心理能力。适应作战对象训练是指要适应作战对象
的武器装备、作战样式及其变化,使官兵具有与各种作战对
象对抗的心理能力。战时心理适应性训练是通过让官兵参
加贴近实战的模拟训练和高难高危的复杂科目训练,使官兵
身处高科技战争的复杂情境中,培养官兵对现代复杂多变的
战场环境的 适 应 能 力,保 证 在 未 来 战 争 中 始 终 保 持 沉 着 冷
静、不怯战、不退缩的心理品质。
3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的方法路径
3.1 紧跟实战任务需求确立训练课题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
练要紧紧围 绕 实 战 化 需 求 确 定 训 练 目 的、任 务、训 练 方 法。
要立足于当今战场的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练,立足于我军
官兵心理特点练,立足于参训官兵岗位职责练,以此提升部
队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
3.2 根据作战各 阶 段 制 定 训 练 步 骤 针 对 不 同 军 兵 种、不
目标是提升战场心理适应能力,达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
标要求。
(下转第 88页)
·88·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 2月第 17卷第 1期 JournalofBethuneMedicalScience,Vol17,No1,February,2019
速地控制症状,且局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溶液不会引 起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因此用药安全性良好。但值 得注意的是,亚 甲 蓝 具 有 神 经 毒 性 [12],因 此 不 能 用 于孕妇,这也是本研究排除孕妇的原因。
战场心理适 带 ”[2]。 通 过 训 练,可 以 让 官 兵 在 训 练 场 与 战场之间顺利过渡。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就是在设定的特 定作战情境、特定作战任务、特定作战对象的基础上,全面提 升官兵的战场心理适应能力而展开的训练。战场心理适应 性训练的中心任务是提升部队战斗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靠 的是科学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经验,这就需要构建一种新 型的心理训练理论和实践训练体系。由于训练场和战场之 间存在差异,传统心理训练不能适应复杂的战场需求,因此 要改进传统心理训练的方式方法,探索更加适合未来战场的 心理训练途径。 2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的内容分析 2.1 官兵基础心理品质训练 包括“知、情、意和团体”四个 方面的训练。“知 ”指 认 知 能 力 训 练,主 要 培 养 官 兵 的 观 察 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等心理能力。“情”指情感训练,通过 模拟各种战场环境,让官兵感受自身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 培养官兵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及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心 理品质。“意”即意志训练,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科目,培 养官兵顽强、自 信、坚 强 不 屈 的 心 理 品 质。团 体 训 练 是 指 通 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训练科目的方式,培养官兵团队合作能 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健康维护系 通讯作者:滑树红,Email:1822618992@qq.com
2.2 岗位技能心 理 训 练 根 据 未 来 战 场 岗 位 任 职 需 求,对
不同兵种、不同职级军官、不同年度士兵设置与之相对应的
训练内容。如指挥员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在决策、指挥与控制
同岗位特点及不同作战阶段的任务,设置不同等级场景,使
官兵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心理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适应水
平,达标后 进 入 下 一 等 级 的 训 练。通 过 战 场 心 理 适 应 性 训
练,使参战官兵能够认识到在不同战场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心
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为实战中迅速调整自我达到良好适应
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3.3 围绕具体作战方案设计训练内容 根据不同作战方案
设计训练场景。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要突出实战特征,要在
信息干扰大、火力强、工兵破、特战袭、海上突和空中突降等
情况下,要在机动割歼、纵深夺要、立体抗反、城镇夺控、掩护 保障和抗敌逆登等场景中进行心理适应性训练[3]。
3.4 立足作战任务创新训练方法 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的
过程中所需要的周密思维、准确的判断力和特殊情境下高度
的心理稳定性等心理特征。士兵训练的重点是培养熟练运
用武器装备、完成战斗任务时所需要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的心理特征。专业技术人员训练的重点是培养细致的观察
力、敏锐的感知力和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等心理特征。
2.3 战时心理适 应 性 训 练 包 含 适 应 战 场 环 境、适 应 作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