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
简要病史(六)
治疗经过
• (1)中药口服以清肝胆,清热解毒为主 • (2)塌渍治疗:选用白矾30g,冲冰盐水后外用 局部,收敛燥湿,促进水疱消退。三天后用中药 塌渍治疗:选用黄芩20g 黄连20g 黄柏20g 白矾30g 地榆20g 龙胆草20g (3)可见光治疗 • (5)西医给予抗病毒,调节免疫:营养神经 抗感染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 2.体温过高:与疱疹引起的发热有关 • 护理措施:1、每日监测体温4次,给予物 理降温,加强皮肤与口腔护理。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带状疱疹引起 的皮肤损伤及长期卧床有关。 • 护理措施:1.加强皮损区的护理,避免疱疹 受到摩擦,红外线烤灯照射水痂处,睡气 垫床加强翻身叩背。
健康指导
•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忌恼怒,情绪开朗,心气调 和。 •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个人卫生,睡前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 入睡,但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 (三)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物,禁烟 、酒。多食蔬菜、水果、行气通络、清解余毒之品、保持 大便通畅。 (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五)局部遗留神经痛时,给予积极治疗。 •
八、饮食护理
• 2、脾虚湿蕴证:(1)宜进健脾利湿之品,多 食冬瓜、扁豆、山药粥等,以清热解毒,健脾 利湿。如有水肿,食物中适当限盐,可配合服 用赤小豆汤、薏苡仁汤等,利水消肿。 • (2)药膳食疗方:凉血绿豆粥,取绿豆、粳米 各50克,生地、赤芍、丹皮各20克,将生地、 赤芍、丹皮煎汁后去药渣,再加入淘净的绿豆 与粳米,加入适量水熬粥,加糖后服或以菜肴 佐食,具有凉血清热,和营祛湿作用,有助于 疱疹的消退。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 1.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局部如有皮损应及 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 防感染。 • 评价: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中期水疱溃破糜烂明显适用。选用大黄30,枯矾20 ,苦参30,地榆30,金银花30,荆芥20,五倍子30,煎 水微湿敷患处
五、中医外治法
• 外搽 初中期水疱无破溃,无糜烂渗液用三黄洗剂或黄酒外 搽每天三次;溃破糜烂渗液者湿敷期间可间歇外搽青黛 油、紫草油 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仍有疼痛者用金粟兰酊外搽。
相关知识链接
• 患带状疱疹的饮食注意 •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辣椒、羊 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 生热。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牛奶 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 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 慎食酸涩收敛之品: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 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 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 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 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七、病症治疗及护理
• (3)继发感染:
• ①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裤。 • ② 遵医嘱给药,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二便等变化 。 • ③ 观察局部皮损情况:水疱未破者,遵医嘱可用梅花 针或刺络拔罐,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局部水疱大 ,不宜挑破,可用消毒注射器沿边缘抽出疱液,但不去 除疱皮;或用康复新洗液等药液湿敷患处,促使水疱干 燥、结痂;水疱破溃糜烂面切勿自行使用用消毒剂涂搽 ,以免刺激伤口,影响其愈合。一旦病情变化,及时通 知医生
简要病史(三)
•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脏病病 史,无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 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 不祥,系统回顾无特殊。
简要病史(四)
•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T:38.6℃,P:138次/分,RR:23次 /分,BP:110/50mmHg ,神志清醒,发育正 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舌 红,苔黄,脉数。 望:舌红 。 问:左侧腰背疼痛 闻:无异味。 切:脉弦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 理评价
• 1.疼痛: 与疾病引起的神经痛有关。 • 护理措施:1.嘱患者注意休息,协助患者采用保护 性的体位减轻疼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 持安静。 • 2指导病人放松自己,分散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 看动画片,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及营养神经的药。 • 评价:患者诉左侧腰腹部疼痛缓解。
六、西医治疗
(一)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丽珠威(万乃洛韦
)、 聚肌胞等。 (二)止痛药:消炎痛、芬必得、颅痛定等。 (三)皮质激素:适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 (四)其它药物: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 (五)外用:阿昔洛韦膏、疱疹净药水等。
七、病症治疗及护理
• (1)淋巴结肿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遵医嘱给以外敷金黄膏,消肿止痛。密切观察 体温变化。 • (2)眼结膜炎: • ① 根据眼科医生的医嘱,按时眼部用药及清洗 眼部分泌物,临睡前外涂金霉素眼膏,用消毒 纱布覆盖。 • ② 并鼓励患者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注意眼 部卫生,不可用手按揉眼,观察视力变化,以 免造成失明等严重后遗症。
皮肤科、肛肠科查房 严重带状疱疹
主查护士:\ 被查护士: \
查房的目的
• 1.熟悉带状疱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掌握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及辩证施护 • 3.掌握带状疱疹的护理重点及难点,提高护士 专科能力 • 4.熟悉带状疱疹的国际国内新进展
查房流程
1 2 1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病情分析阐述
相关知识链接提问、讨论
八、饮食护理
• 3、气滞血瘀证:(1)饮食宜清淡,多食丝瓜、 陈皮、萝卜、柑橘等行气通络之品。 • (2)药膳食疗方:黄芪川芎粥取黄芪30克、川 芎9克、糯米60克。先将黄芪、川芎加水煎煮半 小时,取汁后加淘净的糯米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带状 疱疹皮疹已消、局部疼痛不止且伴有体虚盗汗诸 症者。
查房流程
1 2 1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病情分析阐述
相关知识链接提问、讨论
2
查房小结
一、定义及病因
• 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火毒,兼受邪毒 蕴蒸肌肤所致,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 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 为特征的皮肤病。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 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 、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 •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染毒邪 或年老体虚等而发病。
潜在并发症及处理
•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处理:1.病室温度宜偏暖,避免直接吹风, 防止感受风邪,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注意 休息。 • 2、可遵医嘱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营养,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目的 ,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烫伤。疼痛剧烈, 根据医嘱予止痛药或配合针刺,理气止痛 。。
七、病症治疗及护理
• ((4)神经痛:
• ① 此期疼痛较轻,如疼痛加剧,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师 ,以免延误治疗。 • ② 耳穴埋豆法,神门为镇痛要穴,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层 的兴奋与抑制,内分泌可调节植物神经及血管的舒缩功能, 因此可取肝、胆、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及相应病变部位所 对应的耳穴2~4个,两耳交替贴穴,每日按压4~6次,每次 1分钟,使耳廓有酸、麻胀痛感,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免 压破皮肤。 • ③ 可给与理疗、微波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 织营养,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的目的,操作时注意安全, 以免烫伤。
2
查房小结
简要病史(一)
一般情况
24床患者: 刘
5
、女:7岁 住院号:1500
付款方式:医保支付。 住址:海南省三亚市,未婚。家庭支持统良 好。
入院日期:2015-3-28
西医诊断:严重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 蛇串疮
简要病史(二)
主诉:左侧腰背红斑水疱伴疼痛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腹部出现散在红 斑丘疹,未予重视,后红斑水疱增多,渐及腰背 部,伴疼痛不适,难以忍受,为求进一步治疗, 遂来我院,门诊以“严重带状疱疹”收入院。入 院症见:患儿精神稍差,体温稍高,饮食可,自 诉皮损处疼痛剧烈,不能触碰,难以入睡,大便 一般,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 专科检查:左侧腹部及腰背部散在红斑,上有米 粒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疱壁紧张,疱液部分 呈血性,呈簇集性分布,红斑、水疱沿单侧神 经走向呈带状分布。左腋下可见一鹌鹑蛋大小 暗红色肿块,中心可见淡黄色痂壳,压痛明显 。
简要病史(五)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全项:3月29日血红蛋白:90g/L↓,红细 胞压积:27.3%↓,平均红细胞体积:70.5fL↓,平均 血红蛋白量:23.3pg↓; • 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0U/L↑,白蛋 白:28.1g/L↓,球蛋白:50.5g/L↑,白蛋白/球蛋白 :0.56↓,前白蛋白:92.00mg/L↓;C-反应蛋白 :5.33mg/L↑;红细胞沉降率:115.00mm/h↑;
八、饮食护理
• 1、肝胆湿热证:(1)宜进食清热解毒之品。患
者口苦、便干、溲赤,宜多食西瓜、冬瓜、扁豆等清 肝胆之火、易消化之品。忌食甘肥厚味、煎烤油炸、 辛辣刺激食品及海鲜发物,忌烟酒,以免湿热内生加 重病情。 • (2)药膳食疗方:清热苡仁汤,选用薏苡仁50克, 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板蓝根30克。先将大青叶 、紫草、板蓝根三味煎汁去渣后加薏苡仁煮熟,然后 加冰糖适量即成。进食汤与苡仁。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作用,连服10天为一疗程,可反复食用2~3个疗 程,适宜于带状疱疹病程早、中期。
• 针刺疗法
对带状疱疹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使用于 本病后期或后遗神经痛者。针刺方法一般是依照皮疹 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有内关、合谷、曲池、 阴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
五、中医外治法
• 艾灸疗法 • 耳穴贴敷 • 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