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生态构建常见动植物基础知识2016.11.21
水生态构建常见动植物基础知识2016.11.21
主要形态特征
无直立茎,匍匐茎光滑或粗糙。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或全缘; 基出叶脉3-9条,平行,可直达叶端,脉间有横脉连接。果实圆柱形或三棱长柱形,光滑或 有翅。种子多数,长圆形或纺锤形,光滑或有翅;花果期8-11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苦草叶长、翠绿、丛生,常生于溪沟、河流、池塘、湖泊之中,适宜近岸带浅水区域。 国内分布广泛。
• 生活习性
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 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分布范围较广泛,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 ,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泛的。 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食物:鲢鱼终生 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cm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水生态构建常见动植物基础知识
2016.11.21
第一章 沉水植物篇
• 概念
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草本植物。水生态常见 沉水植物主要有苦草、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等。
•
作用
沉水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向湖水释放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保持湖水的高度氧化状态,促
进有机污染物和某些还原性无机物的氧化分解;沉水植物与湖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 成为“生物膜”的附着基,能够提供强大的生物降解能力;可以直接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盐, 降低湖水营养水平,次级代谢产物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周丛生物还能直接捕食浮游藻类, 还能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并输出大量的营养盐。
沉水植物——苦草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适应性强,生态幅相当宽,在淡水与咸水中均可繁茂生长;适宜水深2-3m。中国南北 各省区均产。生于河沟、水渠、池塘等各类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在西北地区亦 见于少数微碱性水体及咸水中。全球分布,尤以两半球温带水域较为习见。
种植时间及种植方式
适宜种植时间11月份到第二年6月份,以扦插种植为主。
种植时间及种植方式
全年均可种植,扦插种植为主。
沉水植物——黑藻
形态特征
茎圆柱形,表面具有纵向细棱纹,质较脆。叶3-8片轮生,先端锐尖,边缘锯齿明显, 无柄,具腋生小鳞片;主脉1条,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果实圆柱形,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性喜温暖,耐寒,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不低于 4℃,喜阳光充足的 环境,环境荫蔽植株生长受阻,新叶叶色变淡,老叶逐渐死亡;适宜水深1.5m内。 黑藻分布广泛,生于淡水池塘、湖泊和水沟中。
全年可种植,流动水体、静止水体环境皆宜,以扦插发种植为主,植株较长时可从中 间剪断种植。
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
形态特征
茎长50-200cm,近圆柱形,纤细,直径0.5-1mm,下部分枝稀疏,上部分枝稍密集。叶 线形,长2-10cm,宽0.3-1mm,先端渐尖或急尖,穗状花序顶生,具花4-7轮,间断排列; 花序梗细长,与茎近等粗;花被片4,圆形或宽卵形,径约1毫米;雌蕊4枚,通常仅1-2枚 可发育为成熟果实。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水上无冰即可栽培,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 当苦草、轮叶黑藻尚未发芽时,该草已大量生长,伊乐藻不仅可以在光合作用的过程 中放出大量的氧,还可吸收水中不断产生的大量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剩余的饵料 溶失物及某些有机分解物,这些作用对稳定pH值,使水质保持中性偏碱,增加水体的 透明度;一般生长于小于2m缓流水域。在国内分布广泛。
滤食性鱼类,以过滤水体中的微生物、小型浮游生物和悬浮的碎屑物质为食物的鱼类, 水生态常用的主要有鳙鱼(花鲢)、鲢鱼等。
肉食性鱼类,幼鱼一般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10-20cm以 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泥鳅及其他 幼鱼),水生态常用的主要有乌鳢、鳜鱼、鲈鱼、黄颡鱼等。
一般于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种植;扦插法种植为主。
第二章 鱼类篇
鱼类地位与作用
鱼类群落在水生态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 生态系统的长效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水生态主要鱼类
水生态构建中常见鱼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以及野杂鱼。 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稳定、持久运行起促进作用,而以沉水植物为食 的草食性鱼类、杂食性等归为有害鱼类——野杂鱼类。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耐受性极强,适应性强,在多种类型的基质(泥底、沙、砾石底质)上都能繁茂生长。 马来眼子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在湖泊、池塘、灌渠、河流等静水水体和流水水体中均 能繁茂生长,它对水流有较高的耐受性。马来眼子菜是许多河流、湖泊生境中的优势种类。 一般适宜3.0m以内水深。
种植时间及种植方式
鱼苗放养
晴好天气放养,鱼种下塘前要采用浸浴法消毒,常用3%-5%的食盐水浸洗5-7分钟,高 锰酸钾20mg/L浸洗10-15分钟。另外,还可以用漂白粉或聚酮碘等药物。
肉食性鱼类——乌鳢
识别特征
乌鳢形呈长棒状。头部扁平,头大,口裂大。吻部圆形。口内齿牙丛生。偶鳍皆小, 背鳍和臀鳍特长,尾鳍圆形;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 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 斑点。
生活习性
乌鳢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但从不主动追赶猎物。捕食对象随鱼体 大小而异。体长3cm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cm以下的苗种 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cm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 青蛙为捕食对象乌鳢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乌鳢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 能力。乌鳢是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 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根状茎发达,在水底泥中蔓延,节部生根,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 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 以根茎在泥中越冬,夏季生长旺 盛,冬季生长慢,能耐低温,一年四季可采收;一般适宜2.5m以内水深。其适应性强,中 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为世界广布物种。
生活习性
鳙鱼性温驯,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滤食性,主要 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 类)和人工饲料。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 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生长繁殖
繁殖期在4-7月。产卵场多在河床起伏不一。当河水流域降雨,水位陡然上涨、流 速加大时进行繁殖活动。
滤食性鱼类——白条鱼
识别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背缘较平直,腹缘稍凸,腹棱自胸鳍下方至肛门。头稍尖,侧扁。吻 短,吻长大于眼。口端位,斜裂。眼中大,眼间宽而微凸,其间距大于眼径。体背青灰色, 侧面及腹面为银白色,全身反光强,无其它任何花纹。
生活习性
初级淡水鱼,善跳跃,主要摄食藻类,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壳类及水生昆虫等。 繁殖力及适应性强,能容忍较污浊之水域,一般离水10分钟左右就死亡。 低海拔常见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流、湖泊及水库等水体之上层,广布于 中国大陆。
鱼类放养
根据不同品种繁殖季节,择机放养,一般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 行,择晴好天气放养。
滤食性鱼类——鲢鱼
识别特征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全年可种植,适宜缓流或静水水体。种植方式扦插种植为主,可包泥法和压实法等种 植。
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
形态特征
茎圆柱形,直径约2mm,不分枝或少分枝,节间长可达10-50cm;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 具长柄,先端钝圆而具小凸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浅波状,有细微的锯齿;穗状花序 顶生,具花多轮,密集或稍密集;花序梗膨大,稍粗于茎,长4-7cm;花小,被片4,绿色; 雌蕊4枚,离生。果实倒卵形,长约3mm,两侧稍扁,背部明显3脊,中脊狭翅状,侧脊锐。 花果期6-10月。
种植时间及种植方式
南方地区全年可种植,流动水体、静止水体环境皆宜。种植方式扦插种植为主,可包 泥法和压石法种植。
沉水植物——金鱼藻
形态特征
茎细柔、长40-150cm,平滑,具分枝;叶4-12轮生,无柄,叶片1-2次二叉状分歧,裂 片丝状,或丝状条形,长1.5-2cm,宽0.1-0.5cm,先端带白色软骨质,边缘仅具刺状小齿;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腋生,无花被;总苞片8-12,钻状;花期6-7月,果期8-10 月;果实成熟后下沉至泥底,休眠越冬。
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
形态特征
直径0.5-1mm,具分枝,近基部常匍匐,于节处生出许多纤长的须根,节间长2-10cm。 叶长条形,无柄,长2-6cm,宽2-4mm,先端钝圆,基部与托叶贴成短的叶鞘,叶缘具微细 的疏锯齿,果实倒卵形,长约4mm,果花期6-9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
生于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流动水体和静止水体皆宜,适宜水深 2m左右。国内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西南各地。
种植时间及种植方式
一般于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种植;扦插法、包泥法、压石法均可。
沉水植物——菹草
形态特征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又名虾藻、虾草、麦黄草。具近圆柱形的根茎。茎稍扁,多分枝, 近基部常匍匐地面,于节处生出疏或稍密的须根。叶条形,无柄,长3-8cm,宽3-10mm, 先端钝圆,叶缘多少呈浅波状,具疏或稍密的细锯齿;果实卵形,花果期4-7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