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药物的讲义杂质检验
待测离子后加入一定标准量的待测离子
作为对照管,另一份作为供试品管,在
相同条件下依法操作,检查待测离子是
否超过限量 。
(2)外消色法:外消色法为加入一 定的有色物,如稀焦糖等,或经处理 降低色度,不干扰测定,如高锰酸钾 中氯化物的检查,可先加乙醇适量, 使其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2. 当有其它干扰物质存在时,必需 在检查前除去
3. 试剂:硝酸银 4. 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硝 酸银溶液,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 色沉淀
5. 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因 氯化银见光易分解。
6. 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 自上向下观察。
7. 平行操作原则
(四)干扰及排除 1.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
检查。 (1)内消色法:倍量法,为取供试 品两等份,其中一份经处理,消除其中
杂质量 ≤ 杂质限量 < 杂质量
药品合格
药品不合格
二、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1. 对照法
限量检查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 现。
特点:不需对照品
3. 比较法
含量测定法:测定杂质的绝对 含量,如测定吸光度、pH值等。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1, 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各药品项 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1,加水
使成40m1,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 硝酸银试液1.0m1,用水稀释使成 50m1,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 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 察,比较,即得
A. 0.20g B. 2.0g C.0.020g
D. 1.0g E. 0.10g
已知:c=1 g/ml=1×106 g/ml
V=2ml L=0.0001%
S V c 100 % L
2 1 10 6 100 % 0.0001 %
2.0g
第三节 一般杂质检查
一、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规定: 1.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四、药物的纯度与化学试剂的纯度
药物的纯度考虑杂质的生理作用, 药品只有两个等级:合格或不合格。
化学试剂有很多等级,如基准试剂、 优级纯(GR)、分析纯(AR)、化学纯 (CP)、色谱纯、光谱纯。
第二节 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一、杂质限量
指药物中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 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 (ppm)来表示
二、氯化物检查法
(一)原理 对照法
药物 C l: Ag3N H O N 3 O Ag 白 C色 l
对N 照 ( ac : ,C V ) lAg 3 N H N 3O O A白 gC色 l
(二)检查方法 药典附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
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 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 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1; 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验
精品
一、药物的纯度
指药物纯净程度,反映了药物质 量的优劣,含有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 的主要因素。
杂质(impurity)是指: 1. 有毒副作用的物质 2. 本身无毒副作用,但影响药物的
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 3. 本身无毒副作用,也不影响药物
的稳定性和疗效,但影响药物的科学 管理的物质
(1)碘中氯化物和溴化物的检查 (2)碘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 (3)溴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
3. 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 (1)加水振摇,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2)加热使供试品溶解,放冷,过滤,取 滤液进行检查。
(3)溶于有机溶剂如稀乙醇、丙酮,可加 稀乙醇或丙酮溶解后进行检查。
三、硫酸盐检查法
(一)原理 对照法
解引入的杂质
三、杂质的分类
药物中的杂质按来源分为 1. 一般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 铁盐、重金属、砷盐、酸、碱、水分、 易炭化物、炽灼残渣等。一般杂质其检 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的附录中。
2. 特殊杂质: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 物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 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异烟肼中的 游离肼、甾体激素中的其他甾体。特殊 杂质检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正文各药 品的质量标准中。
二、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1. 生产过程中引入
(1)原料、反应中间体及副产物 (2)试剂、溶剂、催化剂类 (3)生产中所用金属器皿、装置以 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所带来的 杂质
2. 贮藏过程中产生 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形
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
易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 酯、内酯、酰胺、卤代烃、苷类
(三)测定条件 1. 氯化物浓度以50ml溶液中含50~
80g的Cl所显浑浊梯度明显,相当于 标准NaCl溶液5~8ml。
2. 反应需在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 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ml为 宜。
(1)加速AgCl浑浊的形成;
(2)产生较好的乳浊; (3)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 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
等 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
醚、醛、酚羟基、巯基、亚硝基、 双键等
例.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途径为 A. 原料不纯或部分未反应完全的原料造成 B. 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或副产物分离不
净造成 C. 需加入的各种试剂产生吸附,共沉淀生成
混晶等造成 D. 所用金属器皿及装置等引入杂质 E. 由于操作不妥,日光曝晒而使产品发生分
(1)仪器的配对性 如纳氏比色 管应配对,刻度线高低相差不超 过2mm,砷盐检查时导气管长度 及孔的大小要一致
(2)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同步操作
2. 正确的取样及供试品的称量范围 1g不超过±2%,>1g不超过±1%
3. 正确的比色、比浊方法
4. 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 缘时应对供试管和对照管各复查二 份
特点:准确测定杂质的量,不需 对照品。
三、 杂质限量的计算
杂质限量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供试品量
杂质限 标 量准溶供液 试 标 体品 准 积量 溶液浓
LVc10% 0 S
示例1: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 准砷溶液2ml(每1ml相当于1g的As) 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量为0.0001%, 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药物 S2 4 O : Ba 2 C H C lB l a4 白 SO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