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一地质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东接重庆,南连贵州和云南,北衔甘肃和陕西,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的结合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第二、三级地形阶梯,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地貌
四川地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貌东西差异大。

一龙门山、大凉山的主脊线为界,四川地貌可以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

东部是四周山地环绕、中间低陷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地势低矮,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阶梯中相对凹下的部分。

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属于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

2地势高低起伏悬殊。

四川跨越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四大地貌区之间。

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四川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

四川地势此起彼伏之悬殊是四川自然景观和农作物都具有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地面高低悬殊,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四川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平原(坝子)、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大类,以及除海洋外全国其他地貌类型在四川几乎都有分布。

三气候
四川地处亚热带,由于面积辽阔,东西不地貌差异大,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气候差异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

四川是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份之一,东部盆地属于湿润温暖的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是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西南部是冬干夏湿的西南季风气候。

四川气候的复杂也体现在气候垂直分带类型多。

2气候差异显著。

据热量、降水、日照的差异,四川的气候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区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盆地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霜雪少见。

同时盆地区降水也较丰沛,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川西南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

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日照丰富,多风较干燥,冬寒而夏凉。

四水文
四川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

受构造和地貌的影响,东部四川盆地的河流呈不对称向心状水系。

四川水资源丰富,省内大部分地区位于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河流水系发育良好。

水资源以河川径流量最为丰富。

由于四川河流均发源于川西北高原或盆地边缘山地,谷坡陡,河床窄,落差大,险滩多,流速急,水能资源丰富。

同时,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四川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而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大。

总的来说是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地区差异大。

五生物
四川复杂的气候类型,地形结构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特异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好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川植物资源分布广,种类丰富,藏量大,例如四川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无论是种类还是产量都名列各省区前茅。

另外,四川还是我国油料植物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油料有:油桐、油茶、胡桃、花生大豆、油橄榄、花椒以及红花等。

四川的动物资源种类亦繁多,按资源保护及利用的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例如“国宝”熊猫;二是毛皮、革用类动物;三是药用动物,例如麝香和鹿茸;四是渔猎动物;五是食虫、捕鼠动物;六是羽用动物。

六土壤
四川地貌的差异使得省内的水热状况发生重新分配,导致并影响着四川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地域性分异,因而出现以下各种不同的土类:在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主要为黄壤;再川西南山地河谷主要为红壤;在川西北高山高原森林与草甸及草垫草原下主要为暗棕壤、山地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

再从山体高度来看,在盆地边缘山地的垂直温暖带、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着黄棕壤、棕壤或暗棕壤,而在西北高山高原的对应位置上则是褐土和棕壤。

因此,全省可划分为三个地带,东部盆地湿润森林土壤地带、西南山地河谷森林土壤地带以及川西北高山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森林于草甸草原土壤地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