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有详细答案和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其硫酸盐的信息,用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Fe2O3与Fe3O4互为同素异形体B.制备Al用电解法,制备Fe、Cu可用还原法C.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有沉淀产生D.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B解析A项,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Fe2O3与Fe3O4是铁的不同氧化物,不是单质,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B项,由金属活泼性可以知道金属冶炼方法,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Al,还原剂还原Fe、Cu的化合物冶炼金属Fe、Cu,正确;C项,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错误;D项,操作步骤中粉碎后加水,氧化铁不能溶解,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铁离子,故操作错误,应溶于盐酸再加KSCN检验,错误。
2.(2018·重庆质量调研二)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变质,且变质过程与空气中的O2、CO2、水蒸气都有关的是()A.过氧化钠B.金属钠C.硫酸亚铁晶体D.亚硫酸钠答案B解析 A 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过氧化钠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错误;B 项,Na 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 2O ,反应为4Na +O 2===2Na 2O ,Na 2O 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 ,反应为Na 2O +H 2O===2NaOH ,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 2生成Na 2CO 3·x H 2O ,Na 2CO 3·x H 2O 风化脱水生成Na 2CO 3,符合题意,正确;C 项,硫酸亚铁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但硫酸亚铁晶体和二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题意,错误;D 项,亚硫酸钠与空气中的O 2反应:2Na 2SO 3+O 2===2Na 2SO 4,与空气中的CO 2、水蒸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矿物油污渍B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C .Cl 2、SO 2均有漂白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D .钠的金属性强于钾,工业上可用钠制取钾:Na +KCl=====850 ℃K ↑+NaCl答案 B解析 A 项,矿物油的主要成分为烃,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错误;C 项,Cl 2没有漂白性,SO 2不可以漂白指示剂,错误;D 项,K 比Na 活泼,该反应的原理是K 的沸点低,可以离开反应体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生成更多的K ,错误。
4.(2018·北京大学附中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等实验仪器B .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C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D .Fe 3O 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俗称磁性氧化铁,常用于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答案 D解析 氧化铝具有很高的熔点,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故A 正确;一般合金的硬度高于成分金属的硬度,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故B 正确;Fe 2O 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不是Fe 3O 4,故D 错误。
5.宋代《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硝(Na 2SO 4·10H 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色赤”物质是Fe(OH)3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答案A解析色赤物质应为Fe2O3。
6.(2019·成都模拟)用下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图装置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答案D解析钠放入装有水和煤油的烧杯中,钠在水和煤油的接触界面处反应,说明钠的密度介于二者之间,A项正确;利用煤油隔绝空气,将滴管插入试管底部,可以观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B项正确;镁条引燃,氯酸钾助燃可以引发铝热反应,C项正确;NaHCO3被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即使NaHCO3分解,也不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差异,D项错误。
7.(2019·银川调研)“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B.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瓦则是添加了红色耐高温染料C.土壤中含有的铜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CuO和红色CuD.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Fe3O4或FeO和红色Fe2O3答案D解析土壤中含有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时,分别生成了黑色Fe3O4或FeO和红色Fe2O3,故D项正确。
8.(2018·北京东城期末检测)科学的假设是实验探究的先导与价值所在。
下列在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Fe与Cl2反应可能生成FeCl2B.探究Na与H2O反应可能有O2生成C.探究Na2O2与S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D.探究Mg与HNO3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2答案B解析A项,Fe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2价或+3价,Cl2具有氧化性,该探究有意义;B项,钠只有还原性,与水反应时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故钠与水反应不可能生成O2,所以该探究没有意义;C项,类比Na2O2与CO2的反应,Na2O2与SO2的反应可能会生成Na2SO3,但由于过氧化钠有氧化性,SO2有还原性,所以可能会生成Na2SO4,所以该探究有意义;D项,硝酸是氧化性酸,硝酸中NO-3和H+均具有氧化性,镁具有还原性,反应有可能生成NO2和H2,该探究有意义。
9.(2018·广西玉林、贵港3月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K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K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C.向明矾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D.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NO-3答案B解析A项,由于是向K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等物质的量K2CO3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为K2CO3+HCl===KCl+KHCO3,所以没有CO2生成,错误;B项,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可将CaSO4转化为CaCO3,然后加入稀盐酸而除去,正确;C项,当SO2-4完全沉淀时,即Ba2+被完全反应,所以KAl(SO4)2·12H2O~2Ba(OH)2,所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SO2-4+2Ba2++4OH-===2BaSO4↓+AlO-2+2H2O,则Al3+完全转化为AlO-2,错误;D项,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没有强氧化性微粒),也可能呈强碱性,酸性条件下NO-3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条件下Fe3+不能大量存在,错误。
10.(2019·瑞金调研)关于FeCl3进行的实验,下列预测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项,蒸发时FeCl3水解得到Fe(OH)3,灼烧分解得到Fe2O3;B项,Fe3+的氧化性比Cu2+、H+的强,Fe粉首先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Fe3+易水解,在中性条件下生成沉淀;D项,Fe3+与HCO-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CO2气体和Fe(OH)3沉淀。
11.(2018·南开中学诊断)下列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为检验红砖中铁的价态,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红砖中只有三氧化二铁C.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D.将(NH4)2Fe(SO4)2·6H2O试样溶于稀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说明检验前该试样已变质答案A解析B项,无法排除是否含有Fe2+;C项,为防止Fe(OH)2被氧化,不能搅拌;D项,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
12.为测定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2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镁铝合金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方案二:称量m g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图中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测得固体质量增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方案一中若称取5.4 g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 mL 2.0 mol·L-1 NaOH溶液中反应,则V≥100 mLB.方案一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时,过滤后未洗涤固体就干燥、称量,则镁的质量分数偏高C.方案二中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还需测定灼烧后固体的质量D.方案二中若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则测定结果偏高答案A解析A项,含镁为5%时,金属铝的含量最低,5.4 g合金中铝的质量为5.4×(1-5%) g;则根据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2Al~2NaOH,5.4×(1-5%)-3×2)=2∶2,解得V=95 mL,因此取5.4 g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 27∶(V×10mL 2.0 mol·L-1 NaOH溶液中反应,则V≥95 mL,错误;B项,方案一中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后剩余固体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时,过滤后未洗涤固体就干燥、称量,相当于镁的质量偏大,则镁的质量分数偏高,正确;C项,Mg、Al均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则还需测定生成物的质量,根据镁铝质量守恒,氧化镁和氧化铝质量守恒,列方程可以求出金属镁的质量,进而求出镁的质量分数,正确;D项,空气中有氮气和氧气,金属镁能够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灼烧后固体质量增大,金属镁的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