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静
〔内容摘要〕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交通建设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

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

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

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

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

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

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

“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是建设资金短缺。

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

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

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

“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

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

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

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贵州省发改委和交通厅于今年3月出台了《贵州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项目管理的各项程序。

相关部门要根据《办法》规定,总结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今后五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特点,改进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办法,以使农村公路建设各项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五制”、“三控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

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多方筹资,确保建设资金配套到位。

“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投资和补助大大增加了,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除国家补助外,市、县财政各需投入建设资金10150万元。

资金筹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方、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要利用好政银合作贷款解决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专项用于县、乡、村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养护补助;四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方式,拓展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五、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三分建,七分养”是长期的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市、县两级政府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养护责任,健全养护机制,明确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使乡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管理工作常规化,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同时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此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继续组织好农村客运网络化实施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推广经济实用车型,合理安排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

“十一五”期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要把“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把增加农民就业的路子送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

六盘水市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农村公路状况还比较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交通要先行,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向新型农民的时代过渡,提高参政的意识,促进“管理民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