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10第四纪生物

0910第四纪生物

犸象。
• 猛犸象,是第四纪冰期时的特有动物。 • 猛犸象化石几乎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在我国分布在北纬38°以北的地区,主要 在东北和内蒙东部。
• 生存的时代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甚至延续 到全新世初,但以
晚更新世最为繁盛。
• 猛犸象居住在冻土 地带和草原地区,
• 它们的分布范围与 冰川的扩张和消退
• 有角动物的角也是鉴定动物种类的重要 标志。
• 对鉴定动物化石有意义的角,可分为洞 角和鹿角。
• 洞角分为角心和角鞘两部分。 • 角心是骨质的,从头骨生出: • 角鞘是表皮性的,包在角心外面,可以
和角心分离。 • 洞角左右成对,不脱换,不分叉。 • 牛、羊和羚羊等的角都属于这种洞角类
• 鹿角为骨质构造.角节下有角柄,嵌入 头骨中,角上分叉。角的分叉形状常作 为鹿化石分类的根据。
• 同时可以从组合中按其适应的生 态环境,来分析当时的古环境。
•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1. 哺乳动物群里出现三个新的现代属之一时便标志 着第四纪的开始,它们是真象属(Elephas),真马 属(Equus)和真牛属(Bos)。这个标准被称为豪格线 (Haug’s line)。
2. 更新世早期,少量(2—3个)新近纪残留种属, 大量更新世特有种属,部分现生种属。
0910第四纪生物
(一) 哺乳动物化石的鉴定 •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一般知识 (1)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
(2)化石埋藏地 A、洞穴堆积 B、湖(河)堆积 C、坡积物 D、残积物
(3)化石鉴定的价值 • 完整的骨架 • 头骨 • 牙、角 • 肢骨 • 碎片
• 哺乳动物的脊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 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
是露在牙床外面的部分,齿根是埋 在齿槽内的部分。
• 各种哺乳动物牙齿的数目用齿式来表示,
• 哺乳动物的牙齿多为较宽的牙 冠附以若干锥和棱,排列成异 常复杂的形状,不同种类的牙 齿形状变化很大,这对于鉴定 化石非常重要。
• 鉴定化石主要靠臼齿。
• 哺乳动物的臼齿构造都是由简 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
3. 角
• 它们的演化,一个种的绝灭,或者从比较 原始的种发展到进步的种,是逐渐发展的, 并且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的这种变化 不是同时进行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也有差 别。
• 用于地层分析时,必须考虑地层中所含各 类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情况,即第四纪哺 乳动物群的发展。
• 一方面是从动物群的组成中,新 种的出现,古老成分的残留,和 绝灭种出现与现生种所占的比例, 以及各种哺乳类演化的进步性质 等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 真马属是马科中高度发展的一属,它具 有特化的四肢,第三趾发育,侧趾退化, 掌骨长,趾骨比较短。门齿变宽,颊齿 高冠,原尖呈椭圆形或三角形,并且不 封闭。
• 真马在更新世和全新世都很繁盛.种类很多, 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并成为人类畜养的重要家 畜之一。
(2)犀牛科 • 最早发现于始新世地层中,更新世最为繁盛,
3. 更新世中期,大量更新世特有种属,个别残留种 属,较多的现生种属。
几乎分布在各大陆。 • 犀牛多数生活于热带,
只有个别种生活于寒 冷地区。 • 臼齿为脊形齿,上臼 齿为“∏”型,下臼齿 为新月型。
3. 偶蹄目
• 偶蹄目包括猪、河马、骆驼、 鹿、牛和羊等。
• 其主要特征是:四肢的脚趾 对称排列,每脚有四个或两 个脚趾。
• 此外,偶蹄目的多数头上生 有骨质角。
(1)鹿科
有密切关系。
5. 食肉目
6. 牙齿特征,门齿小,犬齿特别发达,呈锥 形,臼齿的嚼面有尖锐的突起。
7. 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食肉类化石有: (1)犬科 (2)熊科 (3)浣熊科 以大熊猫为代表。 (4)鬣狗科 (5)猫科 晚新生代地层中以剑齿虎化石
最为重要,是划分地层的标志之一。
6. 灵长目
7. 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种类繁多, 包括猴和猿。
4. 长鼻目 5. 现代的长鼻目只有非洲象和印度象,分别栖
居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
6. 但在中新世到更新世时期,除了澳洲以外, 象类广泛分布在各大陆上,种类非常繁多。
7. 在我国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象类 化石。
8. 中新世和上新世主要是乳齿象类。 9. 第四纪是真象类。 10.真象 包括剑齿象、古菱齿象、原齿象及猛
8. 人类也属于灵长目。 9. 其特征是: 10.脑高度发达,颅骨接近球形,听觉、嗅
觉及视觉都很发达,眼睛向前。
11.四肢灵活,高等猿类可以直立行走。 12.在晚新生代地层中猿类化石极为珍贵,
是划分地层和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 第四纪哺乳动物由于迁移和扩散,可以分 布到广大地区。
• 其特点鉴定化石的重要标志。 • 常见种属 • 布氏大角鹿 • 肿骨大角鹿 • 河套大角鹿 • 四不象鹿
(2)牛科 • 包括牛、羊及羚羊等反刍动物。
• 头部有洞角,牙齿高冠,磨蚀后齿冠上有复杂 花纹。
• 我国常见的牛科化石有水牛、野牛、原始牛及 羚羊等。
• 除尾椎外,各部分脊椎数目都少有变化。 一般有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7 个,荐椎2—5个,尾椎则为2—36个。
• 脊椎骨的数目可作为初步鉴定动物化石的 一个标准。
• 通常用C代表颈椎,D代表胸椎,L代表腰 椎,S代表荐椎,Ca代表尾椎。
• 把各脊椎的骨数记在各字母后面,列成脊 椎式。
(二)我国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1. 啮齿目 2. 原鼢鼠
(Pramyospalax) 齿形呈正“W”或 斜“W” 3. 鼢鼠(Myospalax) 4. 豪猪(Hystrix)
2. 奇蹄目
• 包括马科、犀科和貘科。
(1)马科 • 马科的进化历
史是从四趾到 单一趾的演变 过程,也是从 森林到草原生 活的过程。
• 马:C 7,D18,L6,S 5—6, Cal7--18 • 猪:C 7,D 14,L 6,S 4, Ca 20--30
2. 牙齿
• 哺乳动物的牙齿是鉴定化石最重要 的依据,特别是臼齿更重要。
•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 前臼齿和臼齿。
• 牙齿嵌在颌骨(即牙床)的齿槽中。 • 一个牙齿可分为齿冠和齿根,齿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