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玄幻小说的文化意义与特质王生龙(新乡学院)摘要:网络玄幻小说作为新生事物近年来发展很快,小说作者运用网络规则操纵着文字符号的编排来玩耍个性,宣泄与游戏,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镜像,是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
我们要对这一文学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充分尊重网络小说语言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弊病加以整治和控制,积极引导,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网络玄幻小说创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玄幻小说;文化意义;文化特质网络玄幻小说是建立在思维想像基础上,叙述具有特异能力的人物与事件的幻想类小说,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母体,揉合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其背景通常都建立在非百分之百理性或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结构上,内容多有魔法、神怪、先知、超能力等。
1、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轨迹从2000 年初到如今,国内网络玄幻小说的文本形态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般认为,这段时间玄幻小说的发展轨迹可归纳如下:1.1 模仿阶段西方奇幻作品以及由西方现代奇幻小说改编而成的商业电影《魔戒》的成功,带动了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奇幻小说的升温,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全球化状况以及西方文化产品的强大渗透性,中国读者兴起了西方奇幻小说热,《龙枪》、《魔戒》系列原著的翻译作品适当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时网络中出现了西方奇幻小说的模仿创作热潮,并且使一直处于网络文学弱势地位的幻想小说跃升到了强势地位,2001 年与2002 年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写手们几乎全在创作西方魔法异世界的奇幻小说,当时的玄幻小说以西方中世纪神话为创作源泉,沿袭西方中古骑士文学的传统,带有很强的模仿痕迹。
代表作有今何在的《若星汉》、读书之人的《迷失大陆》等。
1.2 本土仙剑阶段2003 年与2005 年是西方奇幻的中国本土化,此时网络玄幻小说开始由西方奇幻魔法类的一统天下转向了多元化的题材与类型,而其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就是,中国传统的仙剑文化开始在网络幻想小说写手的笔下得以延续与发展。
这种创作转向首先体现在有西方奇幻文学特色的作品中,西方奇幻小说里最重要的两大成分即异世界与魔法皆被中国化了。
作品中的角色名字开始变作中国人名,发生背景开始中国化,异世界不再是欧洲中世纪特色的世界,而是中国特色的世界,西方的魔法文化开始在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里被本土化为中国仙剑文化,魔法逐渐被本土化为类似中国道家法术与武术内功之类的东西。
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为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苏逸平的《星座传说》等。
1.3 大玄幻阶段国内玄幻小说从诞生之初就表现为文本题材的丰富性,但明显的表现还是从 2003 年开始,大量的仙剑类题材、都市类题材、军事类题材、魔幻类题材、架空类题材以及网游类题材幻想作品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些都极大地扩大了传统玄幻的内涵与外延。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即玄幻小说在广义定义上形成了新的文类,笼括了所有幻想小说。
作为新兴的网络小说样式,这种大玄幻的丰富和庞杂让阅读者眼花缭乱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阅读需求。
代表作《沙盘》、《三国游侠》、《我就是流氓》等。
2、网络玄幻小说创作的文化意义若从单部作品来看,网络玄幻小说无论是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都不算高,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从总体上说是水平低下的快餐文学类型,毕竟这是民间创作大众创作而非精英创作。
但是,我们若从整个文学现象的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则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首先,大量的对西方奇幻文学的模仿创作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中非主流文化,而且这种创作实现了骑士与武侠这两种文类与形象的真正交流。
自刘若愚开始,很多学者己开始将西方骑士与中国侠客进行了平行的比较研究,但这两种形象却从未出现过其它关系。
但在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写手创作的奇幻作品中,我们惊喜地看见了这两种形象开始产生了交融关系,我们看见了中国写手们如何将西方骑士本土化为中国侠客的,我们看见了正因为西方骑士与中国侠客有异又有同,才造成了这种交融与改造。
其次,由于“玄幻”特色大量进入武侠小说里面,玄幻小说再一次对中国传统武侠小说进行了变化与发展。
这种变化与24发展分为两类:一种是武侠小说里面混入了大量的中西方神怪因素与西方奇幻的创作手法,如网友兰斯的《风流逸想》有大量中西方神怪文化因素,在创作手法上融合了西方奇幻文学的英雄史诗模式与中国武侠的复仇模式、争霸模式。
第二类即黑社会题材小说类的,其中一些优秀作品,由于其中现实主义因素的明显增加,才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了武侠小说,突破了武侠小说不能直接描写现实社会的缺陷。
第三,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发展了中国的神怪小说,在类型上突破了传统的神怪史话类、神怪寓意类、神怪世情类、神怪仙佛类这四大类型,形成了新的神怪小说类型。
同时,在思想意义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神怪小说,并实现了中国神怪文化对西方神怪文化的改造、吸收与融合。
3、网络玄幻小说的文化特质3.1 自我生命的自觉体验网络上的玄幻小说,例如《诛仙》、《道缘儒仙》等等,逐渐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武术本身,也同时不再受传统世俗文化道德的束缚,对于“侠”的理解有了更为丰富的含义,为了自我的理想而奋斗,持续追求,同样成为侠文化的一个意义层面。
这种自我理想的追求很容易与当今年轻一代对于“自我”的看重联系起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作者和读者更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很多网络玄幻小说承接了还珠楼主的表现风格,注重表现传统道家的内功修为,并强调人物本身的自我修炼,在小说中追问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主人公尽管经历种种人世间的凡尘俗事,但是学武和行侠仅仅成为一种人生体验,武学的提高并不是主人公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他们往往是追寻俗世所没有的“天道”,而传统的儒家道德文化也逐渐消解和淡化,他们活得更为健康和洒脱,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自我生命的自觉体验。
3.2 本土文化多元化的崛起西方现代奇幻小说究其精神源泉,一是古代欧洲各民族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二就是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三就是基督教的宗教精神与文化、政治因素。
虽然在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大渗透力之下,在商业电影的强大影响力下,2001 年与 2002 年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写手们几乎全在创作西方的神怪小说———魔法异世界的奇幻小说。
但当热潮过去,众写手皆冷静下来时,网络玄幻小说则开始由西方魔法世界小说的一统天下转向了多元化的题材与类型,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传统的神怪文化开始在网络幻想小说写手的笔下得以延续与发展。
2001 年与 2002 年的奇幻作品是对西方现代奇幻作品的刻意模仿,但在写手们的中国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了奇幻的武侠化,而 2003 年与 2004 年则是西方奇幻的中国本土神怪化,西方奇幻小说里最重要的两大成分即异世界与魔法皆被中国化了。
实际上,西方现代奇幻小说的三大精神源泉中,骑士文学与基督教精神是很难被本土化的,因为骑士的内在精神己在前两年被彻底武侠化了,但骑士作为一个西方贵族阶层,其形象与中国的不分阶级性的、放纵不羁的侠客形象格格不入,所以很快被写手们抛弃不用了,于是在2004 年及以后,关于骑士的描写大量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中国侠客,对于写手们来说,欧洲中世纪的墨守陈规的呆板骑士形象是怎么也赶不上中国侠客的潇洒与可爱的。
那么,西方现代奇幻文学对于他们来说,唯一可取的、唯一有吸引力的、唯一能够能被他们改造得完全中国化的就是那些西方神怪文化了。
以萧潜的《缥渺之旅》为例,西方文化中的魔法被本土化为中国道家的法术与武术内功一样的东西。
但实则西方文化中的魔法主要依靠念动契约咒语来使用魔神之力量和念动元素操纵咒语来运用水、火、土、气等元素魔法,获取咒语是关键,依靠的是外界力量而非自身力量。
因此,西方文化创造出的魔法就被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写手们改造成中国式的了,成为可以通过修炼而内化为自身力量的一种魔力。
这是西方奇幻文学的中国文化,也是中国武侠文化的发展。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武侠文化开始吞并融化了中国网络幻想写手所知的西方神怪文化。
3.3 对人性本质的探索对于建构在想象基础上的网络玄幻小说而言,其中一个主要的思想追求就是将人类文明历史中的宗教神性世俗化,从而在具有隐喻性的文本中表达出对于人性的张扬和整合。
《诛仙》中,神与魔同样有喜怒哀乐、同样有七情六欲。
九尾狐美丽而多情,知世间情爱而留恋凡尘俗世。
普智大师为打通生死玄关而不惜血洗村庄,但旋即悔悟,至死也不肯原谅自己。
传统的宗教领域中,神性是与理性、崇高联系紧密的,但是在最近的网络玄幻小说中,神性与人性是共存的,在普智大师的身上,神性、人性等各种性格符号的扭结合一和多重本质属性的互化贯通刚好印证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划分:自我与超我。
在很多本土化的网络玄幻小说描写中,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道家、佛教的经义于其中,很多文章都有关于“修炼”的描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灵魂救赎和25人格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于人性的整合。
虽然在文本中引用了佛道修炼的一些理念,但是在小说中,主人公仍然是作为一个“人”来描写的,具有人性一切善良与丑恶的特征。
可以这样认为,宗教神性的理念在中世纪文学中,还是高高在上而令人敬畏,同时也是神圣的,神灵永远是善良、智慧、和慈爱(或者是威严的),而在于网络玄幻小说中,神和魔的出现常常带着人性的气息,萧鼎在谈到《诛仙》的创作中也认为“胜在有人情味”,“一开始妖精或者人都有信仰,都努力地得道成仙。
但即使有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也无济于事,只是更虚无,所追逐的成就和内心的需要并没有关系,只有情感才能抚慰心灵”。
因此,对于网络玄幻小说中的“神”的形态描写,我们不能将之看作是传统意义上的神,他所具有的是一种处于整合状态的性格形态,弗洛姆将之称为“生产性”性格,“生产性是人运用他之力量的能力,是实现内在于他之潜力的能力”。
对于很多优秀的网络玄幻小说而言,神性的宣扬后面是对于人性的张扬以及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索。
3.4 文化价值体系的缺失网络玄幻小说文本构造真实地反映了当前青少年所面临的文化信仰存在缺失,并表现为人生价值观的虚无和紧张。
很多网络玄幻小说中欲望的赤裸表白及对传统道德的巨大颠覆都折射出了时代道德的真空和价值的扭曲,作者和读者都表现出了集体信仰的缺失,这种缺失的一个表现就是小说内容道德感的削弱和淡化,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得到正面描写和公开支持。
在网络玄幻小说时代,作者对欲望的标榜与追求是赤裸裸的,《我就是流氓》直接宣扬“杀人、放火、抢劫”,主人公高中毕业后直接加入黑社会,做着杀人越货、收取保护费的生活,作者不仅抛弃了固有的批判模式反而对此有着很强的心理认同感,而且以主人公的身份表明了立场,“虽然背后有人说我们是‘黑社会’,是‘流氓’,我是不在乎的,每个月还有 600 来块的固定薪水,比一般小市民强多了”。
因此,网络玄幻小说借鉴了骑士文学的“忠君、护教、行侠”,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武侠精神,而侠文化中的多种正面道德内涵很好地起到了临时替代信仰对于心灵的引导作用,作者试图将人性表达固定在一个伦理禁忌体系之内,以实现主体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