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大量失败案例分析证实,现场管理者观念陈旧、理念错误 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在方案实施中对关键工序、工艺某些 重要环节与细节的控制失误往往是重要因素。
从理念到实践,从超前地质预报到方案设计,从工艺控制 到工序管理,从监控量测到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等, 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接 下我想就以上问题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 指正。
2、应力升高区 围岩深部应力升高的区域,但其强度尚未被破坏,相当于
一个承载环。坑道上方形成承载拱,承受上覆地层的自重, 并将荷载向两侧地层传递。此即围岩的成拱作用。 3、初始应力区 距离坑道较远的岩体所受开挖的影响较小,仍处于初始的 一次应力状态。
三、围岩压力的分类
1、松动压力 松动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洞室形状或大小、地质构造、支护型式和刚度、洞室埋深,
以及时间因素和施工方法等。 一次应力 (初始应力)状态: 洞室开挖前,岩体处在相对静止状态,其中任何一点的岩
土都受到周围地层的挤压而处于应力平衡状态。 二次应力状态: 洞室开挖以后,解除了部分围岩的约束,原始的应力平衡
随着隧道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也带来了新的地质难题: ①超浅埋隧道的结构稳定与地面限沉问题; ②极深埋隧道的岩爆和高应力下隧道结构大变形问题;
③隧道穿过特殊地质地段(如岩溶洞穴、岩爆、瓦斯、膨胀性围岩、 冻结层、第四季沉积砂土等地段)时也往往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工
程地质问题,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一部分 隧道工程洞室支护、结构设计和工法选择的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围岩压力 一、围岩压力的定义与内涵 周围岩体作用于隧道和地下洞室衬砌或支护上的
荷载,也称地层压力。
围岩压力是开挖隧道后围岩变形和应力重新分布的一种物理现象。人 们从开挖洞室后围岩变形和坍塌,衬砌或支护产生变形和开裂等现象, 逐步认识到围岩压力的存在。
四、围岩压力的现行理论
1、岩土柱理论 开挖坑道以后,由于支护或拱圈向坑道内部位移,引起其
顶部上覆岩土柱的下沉,两侧地层对柱体产生与下沉反向 的摩擦力,故上覆岩层重量减去岩土柱两侧的摩擦力即为 围岩压力。
铁路行业的方法:拱顶土柱的下沉,将带动两侧三棱体下滑,由三角 楔体的平衡条件求出与土柱间的摩阻力,土柱重量减去此摩阻力即为 土体竖直压力。该理论多用于浅埋隧道,但也可推广用于深埋隧道。 当隧道埋置极浅或遇软土层时,土柱两边的摩阻力接近于零,故围岩 压力直接为土柱全重。
就隧道工程而言,若对地质条件有足够深度的了 解,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能够适时预报,通过 动态设计与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对隧道施工安 全风险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
就地质工程而言,对于地质条件的预测及地质灾害的预报 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建设者,往往成为大型工程项目的重 难点问题。
地质灾害常常导致隧道建设严重受挫。即使工程规模较小, 若地质条件差,施工技术措施不当,也会变成相当困难的 工程。
2、压力拱理论 对埋置较深的隧道,顶部岩体失去稳定,产生坍塌而形成
不延向地表的局部破裂区。该区内的岩体自重即洞室支护 上的荷载。破裂区上部边界线有抛物线、椭圆、半圆和三 角形等不同假定,如科默雷尔岩体破碎理论等。
50年代初期,曾广泛采用普氏地压理论,假定岩体为松散体,其压力拱承受 上覆土柱的全部均布重量,根据散粒材料不能承受拉应力,即弯矩为零的条 件,得到拱形为抛物线,其矢高:h=b/f
岩体可以由于节理裂隙或岩石强度破坏而引起松动,直至 坑道的顶部和侧部产生坍落。
2、形变压力 定义:围岩变形受到支护约束而产生的压力。 形变压力除与围岩应力有关外,还与支护时间及其刚度有
关。柔性支护可产生一定位移而使形变压力减小,宜大力 推广。但初期支护必须足够强,否则须及时施做衬砌,以 免围岩位移过大而形成松动压力,不利于结构受力和稳定。
和稳定状态被破坏,围岩中出现了应力的重分布,围岩向 洞室内部空间变形,并力图达到新的平衡。
二、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三个区域
1、应力降低区 在松软围岩中,岩体的强度很小,不能承受开挖后急剧增
大的洞室周边应力而产生塑性变形,沿坑道周边围岩应力 松弛而形成一个应力降低了的区域,高应力向围岩深部转 移。扰动了的岩体向坑道内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一定数值 就会出现围岩失稳和坍塌。 在坚硬而完整的围岩中,由于岩体强度大,坑道周边未达 到开裂和坍塌,故无应力降低区,这种洞室往往是自稳的。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 汪纲领
●隧道工程洞室支护、结构设计和工法选择的基础理论。 ●隧道施工的基本工法与辅助工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信息化施工与动态反馈设计。 ●隧道工程通过岩溶地质地段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城市地铁和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隧道施工技术也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隧道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都有 了较大增长。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隧道最 多的国家,是地质最复杂的国家,也是今 后隧道发展最快的国家。
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勘察手段 的局限性,使得勘察成果往往不能满足施工方案对地质条 件的需求。为了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突变 而形成地质灾害,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进行管理 十分必要。
就施工技术措施而言,技术方案、工序管理与工艺控制是 技术管理的三大基本问题。技术方案不合理,工艺控制不 到位,工序管理不正确往往直接导致重大安全风险甚至造 成项目失败。
松动压力和形变压力经常同时存在。但以地质条件、支护 类型和施工方法等不同而以某一种为主。
在松散地层中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而回填不密实时,通常 以松动压力为主;而及时作的柔性喷锚支护则以形变压力 为主。形变压力常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大,最终才趋于稳 定。
说明:在膨胀地层中,还会产生水和化学作用引起岩土体积膨胀的膨胀压力, 这也是形变压力的一种。在脆性岩层中,因坑道开挖,使围岩原先的高压力 突然释放引起岩爆而产生的冲击压力,则属松动压力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