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及职业防护_图文
第二部分:职业防护
目的
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 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后 造成的伤害;
保障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 全。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2011)》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暴露部位的处理 暴露后的评估 暴露后的血清学检测 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暴露部位的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 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 冲洗,禁止直接按压伤口。
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的碘伏、0.2% 的安尔碘或者75%的乙醇进行消毒,必要时(如,伤口较大) 包扎伤口(动物伤除外);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 盐水冲洗干净。
禁止回套针帽,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 操作手法
安全注射预防原则
(一)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证充足的光线; (二)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具;
1、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 2、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 3、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
(三)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四)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安全注射
从全球范围来看,注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次性注射器具重复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具消毒不合格; 注射器具用后处理不当,随意丢弃或未将其置入防水、耐 穿刺的容器内,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安全隐患; 医务人员在注射中和注射器具用后处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 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对安全注射的意识淡漠,缺乏防护 知识和措施; 医疗过程中过度采用注射。
职业防护
在医院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不包括汗液)及其污染的物品、非完整皮肤 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工作人员接触这些 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 视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 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注射及职业防护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安全注射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安全注射预防原则
第二部分: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职业暴露后的报告与相关文件管理
第一部分 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的含义
安全注射是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 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3、安全输液器具的使用:
− 降低头皮钢针的输液比率: − 带针尖防护装置、安全密闭式输液器在手术室、急诊室、
ICU等高危科室使用率>90%。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具,采用安全针头 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
安全密闭式防针刺伤
真空采血系列
使用锐器收集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容量、放置高度、放置地点…)
医务人80-90%是由针刺伤 所致,其中护士占80%
来源:SIGN(全球安全注射联合会)对医护工作者中针尖伤害的调查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 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打普通留置针 拔出针芯时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未正确选用掰安瓿的方法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定义——
职业暴露:易感工作人员在未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
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源。
工作人员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或可疑污染 HIV、HBV、 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锐器所刺伤。
工 作 人 员 的 粘 膜 、 非 完 整 皮 肤 在 工 作 中 接 触 HIV 、 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病人的体液、 血液或病毒提取物。
回套针帽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抽血 :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打普通留置针拔出针芯时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架上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降低过度注射,保障注射安 全。
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 损伤性废物的管理。
职业防护器械的使用
1、锐器盒的配置使用:
−
处置室、处置车上、治疗盘上配置锐器盒;
− 锐器盒不易刺穿。
2、手套的配置使用:
− 每个处置室、护理站、检验科工作台都配备有足够的手套, 手套的领用无限量。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处置治疗后用物,也是护士被针刺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的原因
替别人收拾残局的时
丢弃过程中损伤
针头从装满利器的收集箱中突出
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
针头丢弃在塑料袋中
安全注射
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
血液传播: HBV、HCV、AIDS、梅毒等 呼吸道传播: 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 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
病毒等 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
物等
据估计:
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
定义
狂犬病暴露: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 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 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 病毒感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