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备考的建议及知识点总结汇编

高考地理备考的建议及知识点总结汇编

高考地理备考的建议及知识点总结汇编高考地理备考的阶段建议1.一轮复习:依纲据标,落实基础第一轮复习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如对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明确区域定位与地理要素的背景化。

其次,要明确区域定位的依据和方法,区域地理一般以小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考生对某区域内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

由于区域轮廓的不规则性,应依据经纬网,并结合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湖、城市等进一步定位。

经纬网定位、区域地理要素定位已成为地理试题的门槛,是解答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再次,要挖掘重点区域的命题素材。

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基本素材的积累,特别要注重提炼命题素材。

以课题的方式积累素材,形成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

如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要重点关注气候的过渡性、日本太平洋工业区和外向型经济、产业转移等;以美国地理为背景,重点内容有美国的地形与气候分布、三大工业区的区位分析、农业带与农业区位分析、人口迁移、生态问题和气象灾害等;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区域,重点内容有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城市与工业区位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构成与产业转移、环境问题(咸潮、赤潮、酸雨、灰霾、土地退化等)等。

一轮复习的重点是进行课本知识的梳理,但并不意味着不用联系生活实际。

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用知识去分析热点,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适当挖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能逐渐培养能力,避免出现二轮复习中的热点回放或热点专题,导致知识与热点相脱节。

当然,对时事热点的学习,应注重思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因为热点只是背景材料,相关的知识才是考查的落脚点。

名师寄语第一轮复习是一次对知识的重新学习,所以,对很多在高一、高二没有学好地理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只要按部就班,认真复习,一样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师兄(姐)秘笈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复习成果,在复习过程中,不妨将要求掌握的知识分成几大块和若干小块,并设计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一份综合模拟试卷,虽然刚开始可能得分不高,但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加,成绩会逐步攀升;每份综合模拟卷做完后,要结合参考答案认真分析,将自己出错的知识点标注在统计表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统计,就不难发现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要特别关注已经复习过的章节,对常错的知识点要认真剖析,这种统计也会为二轮复习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2.二轮复习:重构体系,突破主干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1)通过专题复习,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应用等。

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能反映地理学科主要面貌或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具有相对集中和系统性强的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

近年来的地理试卷,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这似乎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潜规则。

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近年来有些知识在试卷中的复现率很高,也说明了主干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主干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小专题的方式逐个突破,把握了这些主干知识,就能在复习备考中达到举纲的效果。

专题复习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地理知识的体系构成,建议分为以下四大系统:①地球运动系统: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

②人地关系系统: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贯穿教材的很多章节,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分布、特点、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③区域地理系统: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由于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④地理图表系统:日照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质示意图、统计图表等。

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图表的判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高考的成绩,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进行综合归纳,获取和解读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2)注意建立知识网络,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

(3)关注热点、焦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知识的运用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所学的地理主干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最常见的素材。

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重大科技成就等,要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应注意把热点地区落实到图上、注意思维的发散,注意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

师兄(姐)秘笈本轮复习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原理的图示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示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地理特征。

3.三轮复习:模拟训练,强化能力在第三轮复习时,专题复习、查缺补漏、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建立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从近几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审题方面:①审题不到位、不准确、不全面;②读图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③不能准确确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

答题方面:①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不熟悉,不能准确答题;②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答案的准确度不高;③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总结;④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层次不明确;⑤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关键词错别字多。

由此可以看出,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成为考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

我们应该严格训练,努力做到答题语言规范、条理清晰、要点全面,养成一定的审题与解题习惯。

名师寄语此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师兄(姐)感悟高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

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高考自然地理的必背知识点自然地理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