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001]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001]

成都市武侯区商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一、2017年工作总结(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7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2.5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增幅超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增幅排名五城区第二,全市第十六。

2. 服务业增加值。

2017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776.2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四,同比增长8.2%,短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增幅排名五城区并列第三,全市第十八。

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我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5.6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120.4%,排名五城区第一,全市第二。

4. 服务业重大项目。

2017年我区共有15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其中,14个在建项目,1个储备项目,计划投资75.4亿元。

2017年全区服务业重大项目实现投资98.01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130.7%,排名五城区第二,全市第六。

5. 外贸进出口。

2017年我区外贸进出口额完成82.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5.9%,完成进度排名五城区第一,全市第十二。

6.服务外包。

2017年我区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5665万美元。

7. 外贸产能转移。

2017年我区完成外贸转移5500万元人民币。

8. 电子商务。

2017年我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2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5.3%。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 统筹谋划,增添商务发展新引擎一是牵头拟制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试行)》(初稿)。

二是牵头完成《产业发展白皮书》涉及我区三大服务业集聚区资料汇编和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服务业集聚区信息平台,抓好“五位一体”工作落实。

三是加强商圈规划建设,提升发展红牌楼商圈、创新发展高攀商圈、特色发展女鞋主题商圈。

红牌楼商圈已实现85亿元销售额,2018年将建成“百亿商圈”。

四是编制《武侯区电子商务生态圈研究及投资促进方案》和《成都市武侯区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做优电子商务产业链,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着力招大引强,积极引导有意愿开拓西部市场的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铜道(西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都轩悦行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区,全区重点电子商务企业达44家。

2. 突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稳步发展一是深化黉门街便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做法受到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民政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地评估组领导好评。

二是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成功承办“成都造·全球行”第121届广交会专场推介活动,参展鞋企取得意向性订单总金额约2000万元;成功举办“成都·武侯融资租赁投资合作交流会暨‘中国西部金融中心30人论坛’启动仪式”,部分街道分别与6家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

三是牵头推进民生目标,建成晋吉农贸市场,完成西部二手车市场和长城汽车商业综合楼调迁工作,继续扶持蔬菜直通车运行,持续推动连锁便利店网点加密,西南地区首家无人超市落户大悦城,全国首家生鲜农产品无人超市在我区开设。

四是组织企业参加“新春欢乐购”活动等促消费、惠民生购物活动。

圆满完成第96届全国糖酒会规范场外交易秩序工作,受到市政府办公厅表彰。

3. 着力创新,促进外贸突破发展一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我区外经贸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业务。

借助省市商务平台,协助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二是大力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重点培育服务贸易出口龙头企业。

三是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进传统外贸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全年我区鞋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进出口额约3亿元。

四是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支持“蓉欧快铁”、“中亚列车”的运营和宣传推广,通过促进双黄金通道的常态化运行扩大我区地方产品出口。

4. 强化监管,推动商务商贸业健康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大型商超的安全隐患排查,督促隐患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完成对42家使用碳燃料烧烤店的取缔关停,对153家使用碳燃料烧烤店的升级改造。

三是关闭外迁196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推进餐饮、商业服务业“煤改气、煤改电”工作。

截至目前,已有5家完成整改,2家关停,3家搬离。

二、2018年工作要点(一)总体思路2018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中优”发展战略和“产业立区”战略,对标先进,创新举措,通过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推动经济指标实现领先增长,服务业集聚区加速优化提升,产业生态圈建设取得新成效,商务商贸业发展迈上新能级,外贸创新转型实现新突破,为奋力跻身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区第一方阵贡献武侯商务力量。

(二)2018年工作目标预计2018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完成45.5亿元,外贸进出口额完成86.2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900亿元。

(三)工作推进措施1. 实施“指标稳增行动”,加强统筹协调保增长一是做好对上协调。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科学合理下达年度目标,争取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为2018年工作获取有利空间。

二是做好目标分解。

及时掌握2018年市级目标下达情况,及时对相关指标进行合理分解,科学制定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督促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围绕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三是做好目标分析。

继续落实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纳入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相关行业重点企业数据月度预报机制,建立目标运行月度分析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短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指标平稳运行。

四是做好挖潜增量。

对2017年我区新开业的万达广场、吾悦广场两家大型城市综合体内具备成长潜力的零售企业进行深挖入库,保持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

五是做好统筹协调。

通过召开服务业发展调度会等形式,加强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跟踪监测,强化与区级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

2. 实施“能级提升行动”,围绕“中优”战略增动能一是推动商贸业提升发展。

实施“商圈提升发展行动”,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形象展示,引导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提升商圈辨识度,推动高攀商圈、红牌楼商圈和女鞋主题专业商圈形象提升、品质提升、贡献提升,红牌楼商圈力争打造为“百亿商圈”。

二是推动商业街区特色发展。

注重人文环境打造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三国文化、音乐创意、女性时尚等特色街区产业内涵。

协同推动音乐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探索设置行业业态准入导则,逐步形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锦城音韵”景观。

三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

制定出台《武侯区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实施意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整合相关部门力量,重点引领发展六种新形态,提质发展九大领域,打造生活新场景,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加快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复制推广黉门街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加强各类便民服务资源的梳理整合,促进大型商业、社区便利店、社区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四是推动商务服务业高端发展。

加快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出台《武侯区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支持总部企业在我区集聚落户,打造“总部经济发展高地” ,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发展能级。

五是推动新兴业态创新发展。

大力扶持和引进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新零售业态,以及跨境电商体验店等新经济业态,重点推动“盒马鲜生”西南总部、聚美优品西南总部在我区落地,培育壮大新经济,增添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造新零售发展旗舰区。

六是推动老旧商品市场转型发展。

按照“中优”部署,调整优化商品市场空间布局,对不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永丰汽配城、富强汽配城和沃尔建材市场实施关闭疏解,对鸿达汽配城实施规范整治,对新世纪电脑城实施转型升级。

3.实施“经济地理重塑行动”,深入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是完善集聚区建设管理体制。

深入落实园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园区设计规划导则、产业引导政务政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五位一体”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集聚区统筹发展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集聚区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集聚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三是牵头拟制《武侯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围绕2018年度集聚区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对相关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对具体目标进行分解落实。

四是建立集聚区统计运行调度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探索制定集聚区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集聚区综合考评办法,科学反映集聚区建设发展成效。

五是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服务业集聚区信息平台,推进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楼宇、主导产业、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构建集聚区产业发展智能化运行服务体系。

六是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宣传。

会同功能区管委会,通过招商推介等多种形式,加强集聚区营销推广,促进集聚区品牌形象提升。

注重宣传推广,及时发布商务领域重大举措、商业信息,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挥新媒体发布及时、传播迅速的优势,借力借势,打造商务氛围新名片。

4. 实施“产业生态圈构建行动”,推动主导产业聚集发展一是通过政策引领促进要素聚集。

宣传落实好《成都市武侯区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通过龙头引领、服务资源带动,做强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应用层、服务层和支撑层。

二是加强产业招商。

协同区现代商务商贸业推进办,全年拟开展5次以上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商务商贸产业招商推介会,重点引进培育各领域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知名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平台,突出龙头带动,着力招大引强,通过实施强链、补链、扩链,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环境。

三是实施“品牌塑造行动”。

会同武侯新城管委会,争取国家和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支持,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区。

四是规划打造电商生态小镇。

牵头推动武侯新城电子商务集聚区产业规划的落地实施,推动打造力方国际、神州数码等电子商务专业楼宇,强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载体资源支撑。

五是大力推动智慧商圈建设。

以来福士、中粮·大悦城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为试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现有商圈进行互联改造,构建以智慧商圈为代表的现代商务商贸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六是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推动建立武侯区电子商务协会,依托协会成立“武侯区电子商务企业联盟”。

通过举办电子商务创客秀、主题沙龙等活动,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文化氛围。

争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会议主办权,打造武侯区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