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叙例记叙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叙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
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所以写作议论文时,应注意“叙例”之法。
一、叙述故事法。
此法就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事例;但要注意两点:1、精练准确。
根据论点的需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
”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选择这个事例确能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
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吝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可修改为: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
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
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做法,让海顿赞叹不已。
2、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因为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为了更准确充分地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例如: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如用这个事例证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论点就要增补一些内容,可这样叙述: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
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
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
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二、概括排比法。
就是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
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1、如论证“逆境可以成材”则可如下排比概述。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宫刑著成《史记》。
2、如论证“坚持是成功的条件” 则可如下排比概述。
马克思花了40年终于写成《资本论》;托尔斯泰历时37年最终写完《战争与和平》;司马光写用了19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
三、对比法。
对比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手法。
对比法一般是指把同类之中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明确它们的不同之处,揭示出对比双方的本质。
如: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四、叙议结合法叙议结合法就是紧扣论点之要素,通过表示各种关系的词语,把要素的关系表达出来。
此法简洁凝练,亦可构成排比句式,使例证更具说服力。
例如:1、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祖逖又怎么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走笔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而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数学明珠而享誉世界呢!2、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运用例证法写议论文,“叙例”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叙例”恰当,不仅文体“中规中矩”,而且为议例(紧扣论点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议论)铺平道路。
思考练习:一、用排比叙例法叙述如下三个事例,来证明“成材当立志不移”这个观点。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二、依据排比叙例法补全最后一个事例。
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班超志在报国,投笔从戎,面对匈奴从容不迫,沉稳冷静,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志在禁烟,斩钉截铁,面对洋人不卑不亢,稳中含刚,让洋人胆战心寒。
毛泽东,,,,。
三、用叙议结合法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生存而历尽艰辛。
1、大禹治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三过家门不入,因为他心中挂记着人民的安危;2、霍去病转战边塞,血染疆场,击败匈奴,因为他们想着国家的安危;文天祥,,,。
四、用叙议结合法叙述下面两个事例来论证观点。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
如果没有压力和挑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忧患意识,进而丧失斗志,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坐以待毙。
1、世界拳王阿里经常在比赛中为自己找一些“压力”,甚至用钱雇人充当自己的反对者,激起自己最大的斗志来击败对手,每场比赛皆立于不败之地。
2挪威某公司的老板运用了“鲇鱼效应”让公司的每个人都有紧张感,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
所以说,只有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五、依据对比论证叙例法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身材矮小的晏子,智慧过人,出语不凡,他是美的;双腿残疾的孙膑,用兵如神,兵法传世,他也是美的;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妙笔生花,动人的乐章传遍全球,他更是美的。
相反,漂亮的潘金莲,传下的只有千古淫妇的代称;,;,。
六、依据论点,叙述下面的事例。
1、论点:具有民族气节,敌人也会向你致敬。
(注意:精练及补充一些材料)杨靖宇献身抗日泯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2、论点:要把科学知识献给祖国。
(注意:精练)科学家献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3、论点: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
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
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
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傅抱石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议论文写作如何叙例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这句话,那么,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它包括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
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引例就是用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事例以证明论点;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
•合理剪裁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
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论据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如《谈骨气》一文,关于文天祥的事迹,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适当剪裁了文天祥卫国战斗中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内容,只针对性的概述了最能体现文天祥“有骨气”,即宁死不投降、失败了再干的内容:“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拘禁在一个阴冷的地牢军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害了。
”这样,事例就有的放矢的证明了论点。
“打破常规的重要性”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
”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