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431115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2.5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专业限选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信息保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PGP邮件加密软件,防火墙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与VPN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等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传输层安全协议的工作流程及其配置方法等,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体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防范意识和相关的技术水平。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网络安全概述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网络的安全机制。

教学要求:(1)熟悉网络安全的概念;(2)了解网络面临的主动、被动攻击及主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2.计算机病毒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概述,病毒的定义及特点,病毒的分类及特征,病毒的检测、清除及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1)熟悉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了解常用病毒防治软件和硬件。

3.信息保密技术教学内容:加密体制的分类及基本要求、传统的加密技术(古典密码),对称密码技术(DES、非对称密码技术(RSA)。

教学要求:(1)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及加密体制的分类;(2)掌握典型的DES分组密码算法;(3)熟悉RSA公钥密码算法。

4.信息认证技术教学内容:数字签名技术,站点认证,身份认证技术,RSA数字签名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技术、杂凑技术的概念;(2)了解RSA数字签名算法;( 3)掌握认证的概念和站点认证、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利用公钥密码进行数字签名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5.防火墙技术与虚拟专用网教学内容:Internet 受到的安全威胁、防火墙技术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常用的防火墙的软件。

教学要求:( 1)了解目前Internet 受到的安全威胁;( 2)熟悉防火墙的安全策略,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及其应用;( 3)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用途,( 4)掌握一种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6.PGP 邮件加密技术教学内容:PGP邮件加密技术概述,PGP邮件加密原理,相关密码技术。

教学要求:(1)掌握PGP邮件加密原理;( 2)熟悉常用邮件加密软件的使用方法。

7.网络站点安全教学内容:入侵手段,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口令安全,网络监听和扫描器。

教学要求:( 1 )了解入侵攻击的主要手段;( 2)熟悉入侵检测、响应和追踪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法;( 4)熟悉常用的网络攻击方法;( 5)掌握端口扫描原理;( 6)熟悉常用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

8.安全通信协议教学内容:协议的起源,协议的概述,协议规范,相关技术。

教学要求:(1)了解SSL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和SSL的实现原理。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安全加解密算法,安全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掌握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软件,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防范意识和相关的技术水平。

要求实验前做好准备,熟悉实验相关的技术和原理,制定实验方案,编写相关的程序或文档;实验独立完成,认真观察与思考;实验后进行分析小结,写出实验报告。

基本要求:1、掌握典型加密算法的原理,并编程实现DES或IDEA加解密算法;2、掌握常用的安全工具软件使用方法;3、掌握常用的侦听与入侵检测方法和手段。

四、教学时数分配理论:38 实验:10 上机:其它: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 . 网络安全概述 2实验一DES加密算法的简单实现(C/VC++)22 . 计算机病毒 2 实验二PGP邮件加密软件的使用 23 . 信息保密技术 6 实验三Ip包监视程序实现 44 . 信息认证技术18实验四漏洞扫描 25 .防火墙技术与虚拟专用网46 . PGP邮件加密技术 47.网络站点安全 68 .1安全通信协议49 .1机动 2合计48 学时五、其它项目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试方式为闭卷。

2、习题:每章布置一定的习题和课外思考题,巩固课内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不单独安排习题课,在课内抽少量时间对习题和思考题进行讲解。

3、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通过讲授密码学基础理论、密码协议、防火墙技术及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软件等理论和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增强必要的安全意识,学会必备的安全防护技能,为以后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和管理打好基础。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彭新光等,科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目:[1] 袁津生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袁津生等.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用编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汤惟.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Bruce Schneier著.吴世忠等译.《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 I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第一章3D打印概论1、3D打印的历史2、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3、3D打印技术的分类4、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5、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市场第二章正向三维工程设计1、简单零件设计2、钣金造型3、自由造型4、曲面设计5、装配设计6、特殊曲面第三章逆向工程设计1、三维数据的获取2、三维数据的处理第四章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1、融熔沉积技术2、紫外光固化技术3、立体光固化技术4、分层实体制造技术5、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6、粉末粘接技术第五章制作及后处理1、FDM技术的制作及后处理2、其他技术后处理流程简介第六章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1、桌面3D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2、桌面3D打印机的参数设置3、桌面3D打印机的维护第七章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1、Creo 2 0 系列Win32/64 详细图文安装教程2、Cimatro n 单机版软件的安装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利用资源:网络资源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学分与学时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三)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一)评价形式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