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
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
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还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
实施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我们没有诚心,不知道为家长着想,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最终我们只会将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长的配合。
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很多,遇到棘手的问题,因自己有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了一种桥梁。
所以,和家长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
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
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
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类型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希望共同努力,提高育人质量。
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
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
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