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 课堂实录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 课堂实录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采藻缤纷,在以往的课程中,我们听过屈子的仰天长啸,品过北朝民歌的粗犷,尝过西曲吴音的甜腻,更欣赏过唐人醉月飞觞仗剑天涯的万丈豪情,但无论豪放还是婉约,中国的诗词总是离不开酒,诗人们总是以酒为伴,用酒抒怀,今天,我们就走近自称酒中仙的李白,走近他的将进酒,看看李白是如何用酒来表情达意的。

同学们把书翻开第41页,并拿出你的学案。

首先找一个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而诵读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名家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蕴涵于诗中的情感的。

在刚才的听读过程中,你发现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了么?对,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过程。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和起伏呢?非常好,这源于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好,现在再给大家时间读一遍,然后请同学们概述李白在这一曲高歌中,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按情感的变化全诗又分为几个部分?好,就读到这里,哪个小组来回答?其实通过对大家学案的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这道题理解的都非常好,所以我们已一起来总结概括一下吧。

好,概括的非常准确。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完成了探究一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按照大屏幕上的分组,小组分工,合作探究,一起来追寻诗歌情感的脉络,走进诗人的内心。

给同学们两分钟讨论,汇总整合你们本组的答案后,我们一一来展示。

好,就探讨到这里,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

诗歌的第一层次表达是悲,那么同学们考虑,诗人在悲什么呢?对,“悲”的是“朝如青丝暮成雪”,也就是人生易老。

那么诗人都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悲呢?请一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学生质疑:对起兴手法不太熟悉,能不能给我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探究小组回答:从《诗经》里好,刚刚一小组的同学展示的非常全面,对同学提出的质疑也作出了准确的回答,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给你们点个赞啊。

但老师要在这里提示大家一下。

起兴这种写法不要把它局限在《诗经》里,它不是诗经中独有的手法。

这种写法其实在中国古代诗词里比较常见,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是不是起兴啊?对,是。

他是用孔雀东南飞来起兴,引起下文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描写。

再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不是也是起兴呢?对,而且它和本文是一样的,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时间的流逝。

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所以同学们不要把起兴这种手法局限在诗经中啊。

诗歌的开端可谓是惊心动魄,诗人先言悲,将悲融进奔流到海的河水与“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白发之中,这种悲源于“志士惜日短”,源于人生短暂,那你如何通过诵读来表达这种巨人式的感伤呢?哪组同学想来展示一下?同学们觉得读的怎么样啊?恩,“君不见”这一句读非常从容,因为它是领起句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的是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所以要重读才能读出惊涛动魄的气势。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写人生易老,要读出慷慨生悲的情感,声音沉而缓。

重音应落在“悲”字上。

好,学习了诵读指导后,哪组同学再来尝试一下?好,有进步。

既然韶光易逝,人生苦短,那李白主张朋友做些什么来派遣这种悲伤呢?对,“人生得意须尽欢”。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就进入了他感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由“悲”转成什么了?“欢”,如何来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呢?请三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好,其他同学有需要质疑或者补充的吗?同学质疑:这道题是炼句题,它的答题步骤是怎样的?同学回答:翻译,情感,手法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探讨的非常深入,看到了老师的出题意图,这是诗歌鉴赏常考的炼句题型,既然是常考题型,我们必须完善它的答题步骤,翻译情感手法。

在这一层次中,重点突出的是李白的欢,那么我问同学们,这种欢快,这种欢乐,是发自内心的吗?是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谁来说一下。

为什么不是发自内心的?联系背景介绍天宝二年,就是大概是公元742年,李白当时呢,是42岁,当时唐玄宗下诏书,宣李白进京,让李白呢,进京之后,这个时候李白呢他是感觉到好像时机到了,他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这之前呢,李白进过长安一次,但是那次呢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在他42岁的时候呢,唐玄宗诏他进京了,他觉得这个时候可以了,结果他在长安待了两三年,就给了他一个待诏翰林,并没有怎么重用他,而且后来呢还客客气气地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踌躇满志的李白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他别无他法,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天生我于世间,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这样乐观自信的未来,与朋友欢饮,即使是千金散尽了,也在所不惜。

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思想性格。

那你在诵读时要如何表现这种自信呢?哪组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自信?同学们觉得读的怎么样啊?恩,读的比较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读的好,读出了自信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及时行乐,所以语速要快,要读出洒脱劲。

重音落在“须尽欢”和“空对月”上,“空”字适当用拖音。

重音落在后面。

“烹羊宰牛且为乐”这一句要轻读,这样才能突出“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气。

重音落在三百杯上,三字适当用拖音。

好,学习了诵读指导后,哪组同学再来尝试一下?因为这部分的情感是乐的,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的昂扬向上一些。

既然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所以诗人此时已然微醺,他情不自禁的要为朋友高歌一曲,那他唱了一首什么歌呢?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好,其他同学有需要质疑或者补充的吗?诗人认为豪华的生活不足贵、不稀罕,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

有人认为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因此此时流露出的是诗人不愿意面对,不屑于面对官场。

也有人认为诗人在前文提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他坚信自己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同学们怎么看呢?认为前者是肺腑之言的举手,认为后者才是心里话的举手。

好,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相同的疑惑,好,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时间思考一下,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同学们来体味一下。

有才华的李白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重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那么这种悲伤和愤怒是不是很正常也很好理解啊?但是面对这种窘境,他又有什么办法吗?对,没有,他只能用长醉来自我安慰。

这其实是是一种无奈之举。

他想通过长醉不愿醒来忘却这种悲伤和愤怒,,但酒真的能解愁吗?对,不能,李白在自己的诗中就作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满心愁绪的诗人,当他一心想排解这种愁绪但却又无法消愁的时候,他的愁绪是不是又增加了一层呢?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一个满心愁绪的李白。

现在同学们可以理解这个内心复杂的李白了么?这几句诗,李白的愤慨之情跃然纸上,那么你在诵读的时候要如何展现这种愤慨呢?哪组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理解?好,同学们觉得读的怎么样啊?诗人此时酒已至酣,反客为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句读的比较好啊,因为是呼告的形式,所以要读的轻快一些。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两句要读得亲切些。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蔑视权贵,所以重音该在前还是后啊?对,要在后面。

“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李白对现实的怨愤, 所以要读得酣畅淋漓,“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在陈述,所以要轻读。

“惟有饮者留其名”要重读,这样才能表现诗人的自信与豪放。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平缓而略带感情色彩地读,重音落在“十千”和“恣欢谑”上。

好,现在哪组同学再来尝试诵读一下?恩,读的也不错。

既然这部分是愤慨的,因此在读的时候,语气要加强一些,要读的掷地有声。

经过愤慨的宣泄,诗人的情绪也达到了顶点。

同学们来找一找,最后这一层次哪几句突出体现了诗人的狂?好,对了,诗人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让人一醉方休,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裘马换酒的豪举把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还有吗?很多同学都忽略了最后一句,把把一己之愁说成万古愁,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狂放啊?如此狂放的李白依然无法排遣李白心中的忧愁,但他为什么要把一己之愁说成万古愁呢?请六小组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好,其他同学有需要质疑或者补充的吗?同学质疑:对于愁的理解我认为还有时间短暂好,通过刚刚两个小组的合作,我们把这道题完善了。

老师来补充一下吗,愁若止于自身,那是无意义的。

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李白的愁,这种愁不是一己之愁,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清醒而又不合时宜的人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这种愁在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中有很多体现。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么?比如孔子的悲者如期来,不分昼夜。

屈原的曹操的苏轼的辛弃疾的因此这种愁是横亘古今的愁,是一切“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者所共有的。

那么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如何展现这种愁呢?哪组同学想来展示一下?好,同学们觉得读的怎么样啊?“五花马”这三句读的不错。

因为这三句体现的是李白的豪放洒脱,所以要重读。

“与尔同销”可放慢节奏,两字一顿,“万古愁”三字要用拖腔,唯有如此才能宣泄诗人满腔的怨愁。

好,现在哪组同学想再来尝试一下。

恩,读的也不错。

我们在读这部分时,尤其是万古愁时,要用夸张的语气来读,效果会更好。

作者的情感富于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掩盖不了内心的愁绪。

无论怎么安慰自己都是无济于事,随着酒劲,李白爆发了,他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泄出来,最终走向了狂放。

下面让我们高声诵读,要注意刚刚老师给大家的诵读指导,再一次体会李白内心的复杂情感。

好,同学们读的不错啊。

已经能听出来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了。

那通过本节课,你能总结回顾出诗歌诵读的哪些技巧?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将进酒让我们体会到了李白的悲壮欢乐,自信豁达,也读到了李白的激愤狂放,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李白啊!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只是一种消极行为。

杜甫在认识他初就看出了这一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旦于酒结缘总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

所以对李白,我们要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

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我们更应该学习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乐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