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综合版)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 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付出”让他们的人生异 彩纷呈,“付出” 更使他们青史留名。
七、道理论证:
包括引证法和自身的道理分析(即演绎 法)。
小结
论证时如果仅仅使用一种方法,有 时论述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 不妨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 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 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和道理 分析有机结合。
(二)、引证法(道理论证)
定义:引证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 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 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 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
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 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 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 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4.叙事之后要有精当的分析论述,从而将摆 事实和讲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难道
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 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我 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 最棒的。这也是最基本的。海伦·凯勒就 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 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 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 聋思想不糊涂、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 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旃的正义感和出色口才 。他就是用反证法(又叫“归谬法“)来讽谏的
(归谬法:扩大园林只会增加反对朝廷的人,一旦天
下人群起而攻之,只好请麋鹿来帮忙,这显然是荒谬 的。)
六、比较法
把两个或多个人或物放一块来分析, 用以证明观点的一种方法。
观点:成功源于不懈的付出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 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 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 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 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 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 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2.要简洁,不宜过多。过多的引文,
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
别。
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 确无误;
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 人称的转换。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 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 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 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 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 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朋友的关怀,沟通 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 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 匙。
特别提示:
无论是何种布局方法,分论点 的设置上,都可以从:为什么、是 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等角度去考 虑。
二、论证方法讲解
(一)、例证法(举例论证)
定义: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 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 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 种论证方法。
作用: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 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以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 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 劫哉!(苏洵《六国论》)
点评:
用攻战中秦之所得,诸侯之所失与 赂秦中秦之所得、诸侯之所失对比, 说明秦不用战争就能获得土地,六 国不用战争就失去土地,因此六国 最终灭亡,是历史必然,对比鲜明,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 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谁的生命质量更高?有人说,在 革命年代,是保尔-柯察金;在今天, 是比尔-盖茨。你的看法呢?请写一 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祝大家成功 再见
2、递进式结构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如:从现象 说到本质;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从经验说 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是什么” 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 ……
观点:节俭是美德(为什么)
1、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 的尊重。 2、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的荣誉感。 3、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人类的责任感。
点评:
引用前人的诗句,用来 作讲道理的依据。证明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友情的沟通。”
(三)、喻证法(比喻论证)
定义: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 点的方法。
作用: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 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 获得读者的认同。“巧喻而理 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 动。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教学目标:
1、简要学习议论文谋篇布局的方法 2、学习议论文论证的方法。
1、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
本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结论 解决问题
怎么办
引
议
联
结
细分一下又可归为:
A、总论——分论——总论
B、总论——分论
C、分论——总论
其中,“分论”部分又可以分别为:并列式、递进
式、正反对比式
点评:
文中运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 灯”“姨太太”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 物作比方,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态 度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把抽 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 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 透彻。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四)、对比法(对比论证)
定义: 就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 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 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 业成功的保证。
论点:坦然面对生活(为什么)
1、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以贝多芬挑战命运的事例来论证)
2、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
(以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创造事例来论证)
3、坦然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以梵高自杀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3、对照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 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 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见),对比可以使 观点更为鲜明。
论点:勿为情障目
正面:不为情所障,则得真知灼见。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
反面:以情障目,不见泰山。(周幽 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迷恋杨贵妃祸 国殃民)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 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 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所叙 述事例的重点部分要突出。切忌拖泥带水, 过于详细。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 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 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五)、反 证 法(又叫“归谬法”)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就是先假 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 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的论 点。进而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
例如: 秦始皇在位时,曾经把大臣召集起来,告诉他们
自己要建一个大园林,东起函谷关,西到陈仓。许多 大臣心里都不赞成,但不敢说出来。大臣优旃见大家 都不吭声,就走上前去,一本正经的说:“这个计划太 好了,在这个大园林里,我们可以多养些禽兽,等敌 人来侵犯时,就让麋鹿用角去抵他,这样足以把敌人 吓跑!”秦始皇笑了起来,终于放弃了建大园林的计划 。
议论文三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是什么)
(以廉颇与蔺相
不见当年秦始皇。)
1、宽容是中如华的故民事族来的论证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
展的重要构件。
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以梁唐,太宗是容人忍们魏 心灵
沟通的桥梁。
征的事例来论证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 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 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 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3. 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
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 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 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 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 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 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 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 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 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 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 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 危机。(鲁迅《拿来主义》)
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 伟大的自信。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 能上学,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 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硬是在体无完肤 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 辈子都要跛脚,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 :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 他还是做到了。他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 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
作用: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 方法。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要点: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 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 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 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