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一个重要部门,但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功效发挥如何以及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是否改善了治理质量等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与实证检验。

本文对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措施。

标签: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1 概述
1.1 内部审计的涵义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的治理机构和管理高层迫切需要以可靠地信息为依据做出决策,内部审计恰好能满足组织需求,它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四大基石。

国际内审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动作效率。

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4月15日召开的“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加快法治建设,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历史机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客观基础;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平台。

1.2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
①财务收支审计,是对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评价和监督。

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内部各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为相关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③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④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针对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⑤其他审计,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对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2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对企业内部审计认知上存在偏差
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属于“管理导向”的“控制系统”,在认知上侧重于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评价职能。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完善国家审计体系的宗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代表单位高层管理者对本单位下属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监督,而且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
活动的监督,属于“监督导向”的“检查系统”,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过于强调其监督,而忽视了评价的职能。

这种只能事后发现问题,而不能提前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认知无法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2.2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法规不够完善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

而且,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大多是笼统的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有关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规定形同虚设。

尽管我国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对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同样触及不多。

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

2.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只有一部分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机构权威性不够,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的单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上仍是一个空白或流于形式,这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无法彰显,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地位的不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便发现公司的一些违纪行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参与时,也不会进行纠正和披露。

2.4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这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内部审计为整个企业的监督评价部门,其人员应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由从财务人员转岗出来的,独立性不强,知识结构单一,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较差,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计算机审计几乎处于空白,且有的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导致了内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需要。

3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内部审计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

3.1 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近年来,审计署和中国内审协会先后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二十余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从我国企
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体情况,建立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3.2 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在运营管理机制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管理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靠拢。

内部审计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职能范围也随之增加,内部审计职能不仅查错防弊,更是作为“智囊团”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单位的机构设置、战略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

3.3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而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决定其独立程度,即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什么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决定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内审委员会或董事会,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独立性,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

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企业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

3.4 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是实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突破的关键。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展和深入,对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如引入具有管理、经济、工程、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

企业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以便高质量的为企业服务。

4 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展望
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前进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审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要显示出它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审计领域和审计深度方面不断探索。

而且,内部审计作为当代企业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不断完善企业现代内部审计制度,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帮助企业建立科
学的公司治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立彦.面对双维挑战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2003(7).
[2]薛军,施慧萍.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现代管理科学,2003(8).
[3]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
[4]林钟高,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2).
[5]冯建,蔡丛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财经科学,2008(5).
张玲(1977-),女,山东威海,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秦贞婷(1988-),女,山东济南,山东经济学院会计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