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2期 2012年12月中 国 矿 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No.12Dec. 2012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姜海强1,2,李 猛1,2,吴晓刚1,2,杜 杰1,2,房 萧1,2(1.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基于义马矿区千秋煤矿工作面的采矿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建立了巨厚砾岩工作面覆岩移动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上覆巨厚砾岩层的位移变化、塑性区分布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砾岩层逐渐弯曲变形,接着上覆岩层总体均发生屈服,巨厚砾岩层与下方的岩层离层加大,到达一定距离后工作面左侧的岩层弯曲下沉强烈,岩层底部塑性屈服区域发生破坏,如果继续开采岩层会发生断裂,容易引起冲击矿压危险。
关键词:数值模拟;巨厚砾岩层;覆岩移动规律;冲击矿压危险 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12-0108-0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of the caving face under the thick conglomerate layerJIANG Hai-qiang1,2,LI Meng1,2,WU Xiao-gang1,2,DU Jie1,2,FANG Xiao1,2(1.School of Min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Mine Safety,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logical data of Qianqiu coal mine in Yima,the paper built a numerical modelof the caving face under the thick conglomerate layer using the software UDEC to study the overlying stratamovement characteristics.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as the increasing of mining area,the thickconglomerate layer gradually bended,then,the overlying strata yielde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hickconglomerate layer and lower strata increased.After a certain distance,the strata on the left of caving facesink intensely,and the plastic areas of lower layers were destructed.If the caving face continues to advance,the thick conglomerate layer may break,which could cause rock burst.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the thick conglomerate layer;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characteristics;rock burst收稿日期:2012-07-27作者简介:姜海强(1988-),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充填采煤。
煤层顶板岩层的特性,特别是巨厚坚硬顶板是诱发煤矿冲击矿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上覆岩层悬顶长度的增大,巨厚顶板岩层中聚积的能量变大,当顶板发生破断和滑移失稳时,巨厚顶板聚积的大量能量瞬间释放,从而诱发顶板型冲击矿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巨厚砾岩层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冲击矿压、地表沉陷等方面,鲜有对上覆巨厚砾岩层的运动规律和破坏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史红、姜福兴等利用两端嵌固梁力学模型,对厚层坚硬顶板的破断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层中的应力场分布,提出了大厚度坚硬岩层的3种破坏方式的力学判断。
王金安等运用弹性基础厚板理论,研究巨厚岩浆岩下煤层不同开采阶段对上覆岩层的影响,以及岩浆岩变形规律与破坏形式。
轩大洋、许家林等采用离散元计算方法,研究了巨厚火成岩下开采时的采动应力演化规律,从采动应力影响范围的角度,解释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原因。
本文结合义马矿区千秋煤矿21141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采动影响下覆岩运动变化的数值模型,得到了覆岩的位移变化、塑性区分布和应力分布规律。
1 采矿地质条件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位于矿井西部二水平第12期姜海强,等: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21采区下山西翼。
地面标高590.1~617.5m,工作面标高为-38.1~-84.7m,平均采深638m。
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1298m,倾斜长度130m,倾角10°~14°,煤层平均厚度为20m。
直接顶为深灰色泥岩,厚度23~27m,平均25m。
基本顶岩性为砾岩,厚度平均407m。
煤层底板岩性复杂,自上而下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含砾相土岩组成,厚度0.3~6.7m,平均6.7m。
2 模拟软件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2.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取本文的数值模拟软件采用二维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该软件能够很好地模拟岩体的复杂力学和结构特性。
离散的岩块允许大变形,允许沿节理面滑动、转动和脱离冒落;在计算过程中,能够自动识别新的接触。
单个块体可以是刚体或者是可变形的,接触是可变形的。
节理的相对运动遵循法向或切向的线性或非线性运动关系。
结合CAD软件,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岩体运动变化的应力场、位移场、速度场等各力学参量的变化。
2.2 数值模型的建立根据21141工作面的采矿地质条件,建立了与工作面实际情况基本相同的数值计算模型。
由于本文研究上覆巨厚砾岩层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模型没有简化,模型上边界为地表,数值模型的左右边界不小于一个完整工作面的开采及影响范围,大小为1380m×700m。
建立的数值模型见图1。
图1 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数值模型2.3 模型的开挖步骤模拟煤层从左到右开挖,开挖步距为10m,模型左右边界为位移约束ux=0;下边界也为位移边界uy=0。
模拟岩层的参数采用岩石真实的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千秋煤矿岩性及力学性能层号岩石名称模型深度/m厚度/m弹性模量/GPa抗压强度/MPa泊松比密度/(103kg·m-3)内摩擦角/°1砾岩421 421 24 45 0.28 2.2 352细沙岩451 30 35 60 0.25 2.6 303砾岩464 13 24 45 0.28 2.2 354粉沙岩503 39 28 40 0.27 2.1 285砾岩518 15 24 45 0.28 2.2 356细沙岩539 21 35 60 0.25 2.6 307砾岩549 10 24 45 0.28 2.2 358粉沙岩575 13 28 40 0.27 2.1 289泥岩603 28 16 28 0.3 1.8 2510 2煤629 26 9 16 0.34 1.6 2611泥岩633 4 16 16 0.3 1.8 2512粉砂岩638 5 28 40 0.27 2.1 28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3.1 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覆岩位移变化规律当21141工作面进行分步开采时,不同开采阶段上覆岩层的位移及垮落情况不同,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工作面刚开始推进时,上覆岩层只出现了一些弯曲,并未有岩石垮落。
当工作面推进40m距离时,此时直接顶发生初次垮落,垮落值为0~5m,覆岩继续弯曲变形。
当工作面推进60m距离时,此时基本顶初次来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50m左右。
岩层垮落明显,垮落值达到了16m。
并且上覆岩层呈现出较大的弯曲变形,岩层之间离层明显。
当工作面推进150m时,由于开采距离加大,上覆岩层出现明显的弯曲下沉,砾岩层坚硬不垮,其下面岩层垮落面积较大,垮落的岩石充满了采空区。
当工作面推进310m时,采空区被垮落的岩石充满。
砾岩层以下的岩层发生大面积旋转下沉,在细砂岩和巨厚砾岩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离层,巨厚砾岩层悬空不垮落。
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巨厚砾岩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垮落。
当垮落岩石充满离层空间时,砾岩层不再发生垮落。
901中国矿业第21卷图2 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岩层垮落形态3.2 21141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覆岩的塑性变化规律图3为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覆岩塑性区发展形态。
工作面推进60m时,工作面顶板大部分区域发生屈服,形成屈服区和塑性区。
小部分区域发生拉伸破坏。
顶板与巨厚砾岩层之间的岩层,受采动影响较小,塑性区发展缓慢。
上方的巨厚砾岩层,由于自身的刚度较大,所以其没有发生明显变形。
图3 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覆岩塑性区发展形态工作面推进到100m后,覆岩塑性区发育面积加大,顶板与覆岩发生弯曲下沉并且岩层底部出现了屈服。
工作面前后方的煤体区域受采动影响后,屈服体积更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工作面推进到200m后,工作面前方的岩层几乎都发生了塑性变形,上方的岩层之间有屈服变形和塑性变形产生,左侧的岩层弯曲下沉强烈,岩层底部塑性屈服区域已经发生破坏。
3.3 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时覆岩的应力变化规律2114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图4(a)是工作面分别推进60m、300m和550m时的应力变化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开采空间的变大,工作面最大支承应力值也不断变大,煤壁两端的支撑应力在25~30MPa之间,采空区应力降低到15MPa以下。
当工作面推进310m后,巨厚011第12期姜海强,等: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图4 工作面推进不同距离应力情况砾岩层不再悬空,开始触底稳定,采空区应力得以恢复。
图4(b)是工作面分别推进800m、1050m、1300m时的应力变化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推进距离的加大,采空区垮落的岩石逐渐被上方下沉的岩层压实,岩层受到支撑应力增大,最大值达到28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