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甲酰四氢叶 酸防治
23
【不良反应】
骨骼系统反应:低钙血症、佝偻病样改变、骨 软化症
过敏反应:皮疹、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缺乏、再障
其他反应:胎儿致畸,如腭裂
24
【药物相互作用】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苯二氮卓类、磺胺类、 水杨酸类 抑制肝药酶:异烟肼、氯霉素 肝药酶诱导: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21
【临床应用】
抗癫痫 治疗大发作和部分发作的首选药 对小发作(失神)无效,使病情恶化 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 三叉神经痛和舌神经痛等,其神经元放电与癫痫 有相似的发作机制 抗心律失常
22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静脉注射引 起静脉炎
齿龈增生:药物自唾液排出刺激胶原组织增生 神经系统反应:眼球震颤、复视、眩晕、共济失调 血液系统反应:抑制叶酸吸收并加速代谢,可致巨
19
【药理作用及机制】
作用机制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
PTP:反复高频电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引起突触 传递的易化,再以单个刺激作用于突出前神经元, 使突触后纤维的反应较未经强直刺激前增强。
20
【药理作用及机制】
作用机制 产生膜稳定作用 ➢ 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 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 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
57
【不良反应】
五消失 肺部湿罗
音消失
一大 瞳孔放大
阿托 品
二干
口干、皮 肤干燥
四快 心律加快
三红 面部潮红
58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老年性痴呆:一种由器质性的脑损伤导致的智 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 力丧失,分为阿尔茨海默痴呆(AD)和血管性 痴呆(VD)。
59
致病机理
β-淀粉样蛋白 在神经元细胞 外异常沉积形 成老年斑
局限性发作 癫 痫 发 作
全身性发作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
复合性局限性发作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肌阵挛性发作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14
15
抗癫痫药的发展史
抗癫痫药发展较慢,自1912年 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年 才发现苯妥英钠。两种药物一 直应用至今。近20年,又合成 了很多新药,但仍停留在对症 治疗水平。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所
形成的NFTs(神经元纤
维缠结)
60
分类
➢ 胆碱酯酶抑制药:多奈哌齐、 利凡斯的明、 加兰他敏
➢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美金刚 (NMDA:N-甲基-D-天冬氨酸)
61
多奈哌齐
➢选择性中枢AChE抑制药 ➢明显抑制脑组织中的AChE,提高突触间隙 AChE的含量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胆碱功能增强,恶心、呕吐 和腹泻
35
抗惊厥药
惊厥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 表现为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 常见于小儿高热、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子痫 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36
硫酸镁 (magnesium sulfate)
➢ 特点: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性质、用途不同 ➢ 口服:下泻利胆 ➢注射:抗惊厥、降压 用于产前子痫等惊厥
增加脑内GABA含量 具有Na+通道和Ca2+通道阻断作用 ➢ 不良反应:一过性消化系统症状,肝损害,致 畸作用
32
癫痫用药选择
癫痫类别
抗癫痫药
大发作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神经运动性发作 同大发作
小发作(失身发作)乙琥胺、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局限性发作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癫痫持续状态
49
【不良反应】
心血管反应 ➢ 30%在治疗初期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DA作用于交感神经反馈性抑制NA释放 ➢ DA作用于动脉壁DA-R,扩张血管 ➢DA作用于心脏β-R,引起心律不齐
50
【不良反应】
长期反应
➢运动过多症:异常动作,手足、躯体、舌不自主运动,可 用DA-R阻断药左旋千金藤啶碱治疗
25
苯巴比妥(鲁米那)
➢ 抗癫痫作用
主要用于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也可用于单纯性局限性 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 作用机制
增强脑内由GABAA 受体介导的Cl-内流有关,能降低病灶 及周围神经元的兴奋性
➢ 不良反应:嗜睡、精神萎靡
26
乙琥胺
➢ 仅对小发作有效而对其它型无效,首选用于 癫痫小发作 ➢ 作用机制:主要与T型Ca2+通道阻断有关 ➢ 不良反应
相对分子量小 脂溶性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与p-糖蛋白亲和力低
7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CNS药物作用的复杂性 CNS药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1)非特异性中枢抑制剂:麻醉气体、乙醇、镇静催眠药 (2)非特异性中枢兴奋剂:戊四氮 (3)选择性中枢药物 CNS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胆碱药物+左旋多巴(帕金森)
46
【体内过程】
➢ 约1%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被AADC转化成DA, 补充纹状体内DA不足,治疗PD。
➢ 其余被外周多巴脱羧酶脱羧,变为多巴胺,不能透 过血脑屏障,只在外周发挥作用,引起严重不良反 应。
➢ 若同时服用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可使进入 脑内的左旋多巴增多,同时减少外周的不良反应。
机制:Mg2+对抗Ca2+ 肌松 中枢作用
注意:严格掌握剂量、观察病人反应 、备用Ca2+剂 ➢ 局部外用:50%高渗溶液湿敷 消炎消肿
37
38
第四节 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Alzheimer’s disease,3A9 D)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溴隐亭 ➢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 D2R ➢激动结节漏斗部D2受体: 减少催乳素 和生长激素 释放
54
【临床应用】
治疗PD,辅助左旋多巴控制不自主运动和过 度开—关现象
泌乳闭经综合征和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55
四、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 ➢ 药理作用:促进L-DOPA进入脑循环,促进DA
41
分类
帕 原发性
金 森
动脉硬化性
综 合
脑炎后遗症
征 化学药物中毒性
42
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 常
病 人
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4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4
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
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多巴胺前体药 左旋多巴的增效药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促多巴胺释放药
抗胆碱药
45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 (levodopa,L-DOPA)
47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治疗PD病 起病初期疗效更显著
➢起效慢,用药2~3周才出现体征改善;1~6个月获得 最大疗效 ➢对轻症和年轻患者疗效较好,对重症和老年患者疗 效较差 ➢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的疗效好 ➢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48
【不良反应:因外周转变为DA所致】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腹泻 ➢DA直接刺激胃肠道和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D2R,D2R阻断药多潘立酮可消除恶心,呕吐 ➢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卡比多 巴亦可预防
52
二、左旋多巴的增效药
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α-甲基多巴肼):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抑外周AADC 心宁美:本品+L-Dopa 1:4或10
MAO-B选择性抑制药 司来吉兰(丙炔苯丙氨):对肠道MAO-A无作用, 能迅速进入脑内,抑制DA降解
硝替卡朋 抑制COMT(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53 酶)
地西泮、戊巴比妥
33
抗癫痫药的选用
控制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首选药 精神运动性发作,卡马西平是主药 小发作选乙琥胺,持续状态推安定
34
用药注意事项
➢ 合理选用药物 ➢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 不宜突然停药,症状完全控制后,还要维持治
疗2-3年再逐渐停药,以防复发 ➢ 不可随便更换药物 ➢ 长期用药要注意毒副反应 ➢ 孕妇禁用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抗帕金森病药物分类级代表药物,左旋多巴 的体内过程及与卡比多巴合用的机制
熟悉:常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 了解:中枢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40
抗帕金森病药
英国,J Parkinson,1817年 又称震颤麻痹,是中年以后发病,
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 徐 缓为主要 表现的一种常见的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多发生在50岁以后,约3/4患者起 病于50-60岁
➢症状波动:服用3~5年后,40%~80%出现 “开-关反应” 突然发生多动不安(开),而后出现运动不能,震颤及强 直(关)。
➢精神障碍:10%~15%出现精神错乱,梦幻、幻觉、幻视 或抑郁症,可用氯氮平治疗
➢ 增加眼内压,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51
【药物相互作用】
维生素B6: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增强外周多 巴脱羧酶的活性,使多巴胺生成增多,增强左旋 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阻断DA受体,使左旋多巴失效, 不宜合用 抗胆碱药 :可增强疗效
29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 临床应用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药物 抗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和小发作的作用 神经痛: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尿崩症 抗抑郁作用
30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 不良反应 眩晕 视力模糊 恶心呕吐 共济失调 手指震颤 水钠潴留
31
丙戊酸钠
➢ 广谱抗癫痫药,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的首选 药物 ➢ 作用机制
常见胃肠道刺激症状、精神行为异常
27
苯二氮䓬类(GABA受体)
➢ 地西泮 静脉注射,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 硝西泮 主要用于癫痫小发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