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课: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课: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实验中学教案
授课题目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型
复习课第(19)课时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模型
授课时间
2019年4月
考标要求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渗透的学科思想
1、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2、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专题二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眼与视觉的形成:
晶状体——折射光线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视觉的形成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二、耳
鼓膜——产生震动听小骨——传导震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二、复习课讲授
PPT出示眼球的结构图.
1、眼球的结构:
①让学生对照课件,识别眼球的主要结构以及其功能。
②把照相机中的镜头、光圈、胶卷的功能类比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视网膜的功能。
镜头——晶状体光圈——瞳孔胶卷——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让学生根据眼球的主要结构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及矫正:
①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②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 记忆方法:近大网前凹
4、耳的结构:
①让学生观察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弄清楚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②让学生重点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
③师生共同小结人体“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三、课堂总结和课堂作业
①、视觉和听觉形成经过的结构
②、视网膜(感受器)成像,视觉中枢(神经中枢)形成视觉,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神经中枢)形成听觉,产生听觉或产生视觉不是反射,一定要做出相应动作才是反射。
③、课堂上完成19课时基础篇例题和变式题
四、作业布置
《核心素养》19课时作业篇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社会责任感。
重点
难点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检查基础篇填空情况
组长和课代表检查学生完成19课时基础篇情况,展示台出示19课时基础篇的答案,学生校正答案。解答18课时作业篇的疑难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