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1.1综述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由省发改委以豫发改交通2009[824]号文件批准建设,是新建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是河南省重点工程。
项目起点位于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南接线与G107辅道互通式立交(申庄互通式立交)东匝道的终点,向东至省种牛繁育中心东侧转向南,于后牛岗村东北上跨连霍高速,路线跨贾鲁河、魏河,沿京港澳高速西侧南行,到达郑州市东四环,路线沿东四环向南延伸,与金水东路、航海东路平交,过郑汴路、陇海铁路,经圃田营、王士明庄,至小芦庄东,路线折向东下穿京港澳高速,经黄商东,路线折向南下穿郑民高速(在建),过谢庄乡,于小李庄南跨南水北调干渠,到达本项目终点航空港迎宾大道转盘处。
路线全长41.9公里,建设里程长37.64公里,总投资约24.9亿元。
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实现我市航空港、公路港、铁路港和信息港的“四港联动”,并促进“郑州新区”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路网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过境交通压力,优化投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1.2道路工程本标段范围内全部为新建路段,路基宽度60m,道路设计线位于中央花坛左侧10m处,路线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线处。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结构总厚为72cm。
侧石安装和花坛填土前,在花坛内及路缘石下铺设两布一膜防水土工布,以防止花坛内水侧向渗入快车道路面结构层内。
1.3雨水工程雨水工程以南水北调干渠为界分为两个排水系统:1.3.1 K29+000~K32+800雨水沿道路向北排入绕城路雨水系统。
雨水设计管径d600~d1500。
1.3.2 K32+800~K33+500本段采用边沟排水,边沟与道路纵坡相同,向北排放。
1.4桥梁工程南水北调桥中心桩号K32+474,起点桩号K32+344,终点桩号K32+604,桥梁全长260m。
桥轴线与总干渠呈90°正交。
主桥为主跨11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属于大型桥梁,其跨径组合为(70+110+70)m。
南水北调桥纵面位于R=10000m 凸形竖曲线上,桥面横坡为单向1.5%,最大纵坡3.337%。
单幅主梁箱梁为单箱双室结构,箱梁顶板宽21m,厚0.3m,设 1.5%的单向横坡;底板宽12.5m,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箱梁墩顶截面高度6.5m,跨中高度3.6m,箱梁梁高从跨中至桥墩中心2.5m按1.8次抛物线变化。
主梁0号、1号块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2号至跨中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最长悬臂浇筑段长4m。
箱梁采用C55混凝土,纵向预应力采用17φs15.2和19φs15.2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1.5 五大责任主体建设单位: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勘察单位: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二、目标设计2.1质量目标本工程总体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
2.2安全目标为高效、优质、安全的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创安全无事故工程,特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如下:2.2.1 杜绝责任行车和一般行车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2.2.2 杜绝任何伤亡人事故,确保人身安全。
2.2.3 杜绝交通、设备、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2.3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弃碴,泥浆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均按有关施工与环境管理办法执行,并积极响应业主提出的其它环保要求。
2.4 文明施工目标遵照业主有关工地文明施工要求,配制各类牌图和宣传标语;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行为文明,控制噪音,场地整洁有序,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三、组织机构与措施3.1 组织机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统一有效的工程指挥系统是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为此,项目部组成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新技术应用施工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项目工程师、施工员、质安员、各专业班组及各专业分包单位。
由项目工程师与施工员负责组织各专业班组及各专业分包单位实施应用各项新技术。
从组织上保证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同时项目部把新技术应用项目进行分解,落实至班组,责任到人;并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求各成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任一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均应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既要确定目标,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3.1.1公司领导小组组长:王岭军副组长:任保山王申李真成员:杨桂红闫冀兴李鑫张振苏吕静3.1.2 项目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人员名单3.2.1 在每一项新技术应用前,对该项新技术的施工工艺、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理论学习,确保各管理人员心中有数;3.2.2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类似工程参观学习,并分析总结,取长补短,确保各项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3.2.3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项目部研究通过的技术交底和规范实施,确保执行力。
保证对于出现的问题,不隐瞒,不推卸责任,及时整改。
3.2.4 在施工过程中,同时做好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后期成果申报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准备。
四、工程拟采用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1.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黄河泛滥平原区,地下水位较高,高填方路段沉降较大,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桥头路堤沉降不大于10cm,因此,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进行处理,桩长10m,桩径0.5m,间距1.5m,呈梅花状布置。
应用量为2863根。
1.1.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测量放线→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混合料搅拌→灌注及拔管→移机养护→桩头处理1.1.2.1测量放线(1)控制点引测布置根据已知水准点、坐标点及设计图纸测设搭板位置,并利用已有或新引测控制点对搭板位置位置进行控制。
引测控制点时要考虑后续施工过程,合理布置控制点位置,避免后续工作影响控制点使用。
将控制点位置编号并绘图记录。
对控制点采取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如圈围、标示、加固等。
(2)钻孔(桩)位置放线钻孔位置放线应根据搭板具体形状和尺寸进行,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信息及相应的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CFG桩相关参数(桩径、间距及桩长等),然后根据CFG桩参数进行钻孔位置放线。
1.1.2.2钻机就位(1)将长螺旋钻移至待钻孔位置,调整钻机水平,将钻头锥尖对准桩位中心。
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示意图(2)根据钻机架上的前后和左右的铅锤调节钻杆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小于1%。
(3)然后再次检查钻头锥尖是否对准桩位中心,对中和竖直这两个步骤反复进行,直到钻机钻杆竖直的正对桩位中心。
1.1.2.3钻进成孔(1)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
一般应先慢后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
(2)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否则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
(3)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在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
当动力头底面达到标记处桩长即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时还需考虑施工工作面的标高差异,作相应增减。
1.1.2.4混合料搅拌(1)根据能使CFG桩达到相应强度等级的配合比进行配料,经准确计量后,按碎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水的先后顺序进行上料,有利于拌合均匀及减少扬尘。
(2)每盘拌合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20cm,在泵送前混凝土泵料斗及搅拌机搅拌筒应备好熟料。
1.1.2.5灌注(1)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
(2) 成桩的提拔速度宜控制在2m/min左右,成桩过程宜连续进行,应避免因后台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
施工中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
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
1.1.2.6移机养护(1)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时由于CFG桩钻出的土较多,应人工及时清理,避免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助于减少施工中找桩位和设备就位的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在已灌注CFG桩混合料临近初凝时,人工将桩身保护桩长大部分挖除,留下约20㎝的保护桩长。
(2)下一根桩施工时,还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准确。
(3)灌注成桩完成后,桩顶采用湿毡布及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护。
1.1.2.7桩头处理(1)人工开挖清除保护土层。
清除保护土层时不得扰动基底土,亦须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
(2)找出桩顶标高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按同一角度对称放置2个或4个钢钎,用大锤同时击打,将桩头截断。
严禁用钢钎向斜下方击打或用一个钢钎单向击打桩身或虽双向击打但不同时,以致桩头受一定的弯矩造成桩身断裂。
1.1.3.1在施工中,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所有原材料、成品进场时必须有合格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时才能投入使用。
1.1.3.2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明确各项工作的技术标准,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1.1.3.3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隐蔽工程未经监理检查不隐蔽。
1.2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了防止花坛内水侧向渗入快车道路面结构层内,在花坛内及路缘石下铺设两布一膜防水土工布。
它是一种质量轻,具有一定柔性的平面土工材料,易于现场裁剪和连接,也可重叠搭接,施工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专业技术人员。
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花坛内积水下渗入道路结构层,使结构层产生破坏的情况。
应用量约为 35024 ㎡。
1.2.2施工准备1.2.2.1技术准备对劳务队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土工布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1.2.2.2材料准备检验进场原材料的出场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认真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对原材料分类堆放并做好防雨准备。
1.2.2.3主要机械设备土工布放卷架1.2.3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措施1.2.3.1施工工艺流程花坛内土方整平→人工铺设土工布→搭接、固定→检查→合格后进行花坛填土(1)土工布的铺筑面要平整,局部不平整的要提前处理完成,特别是尖刺突起物一定要清理干净。
(2)铺设时先行固定土工布端部,固定好端部后,人工将土工布缓缓向前拉铺,每铺 10 米长进行人工拉紧和调直一次,直至一卷铺完。
然后继续铺贴第二卷,两卷接缝处需采取搭接,搭接宽度为20cm,固定好搭接部位后,继续用人工将土工布缓缓向前拉铺,要求土工布铺设后与花坛底部与侧面紧密贴合。
以此类推直至铺设完成。
(3)以卷长为单位作为铺设的段长,段长内铺满以后,再整体检查一次铺筑质量,然后接着铺筑下一段。
纵向搭接要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
(4)铺完后检查是否有搭接不够的或者有卷曲部分,将不合格部分修整完成后并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