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小学高段阅读复习
指导课
教学设计
教师:肖丽
班级:六年级一班
日期:2018.1.3
阅读指导复习课教学设计
姓名肖丽年级六年级课题小学高段阅读答题技巧
选文篇目及来源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桃花心木》
选自2016年上期期末测试试题、2017年上期期末测试试题
教学目标1.形成比较全面的阅读方法。

2.掌握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3.拓展阅读交流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形成比较全面的阅读方法。

掌握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步骤一、唤起旧知。

(5分钟)
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
生: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师:哪位同学说下接下来的阅读步骤呢?
生:接着我们要细读,对文章结构有个清晰地认识并能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

最后要阅读对答案进行纠正。

师:是啊,我们阅读三个步骤缺一不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阅读中,体会阅读技巧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二、阅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重点引导篇目)
.1.初读把握整体(10分钟)
师:快速浏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快速浏览全文,明确这是哪一类阅读,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反馈:写事类文章;事情发展顺序;本文主要写了母亲为儿子钉纽扣的一些细节描写以及儿子为母亲穿针线的刻画赞扬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告诉我们以后要多花时间陪伴父母。

师:同学们方法掌握得非常不错,是啊,在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泛读,感知全文内容。

(师板书:泛读——感知全文)
2.细读升华体会(20分钟)
2.1.文章结构的划分以及段意的概括方法
(1)通过对全文内容的感知给这篇文章进行层次划分,并概括第三部分段意。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并批注。

有想法了再小组讨论。

我的预设:
A第1段为第一部分;第2-4为第三部分;第4-7为第四部分;第8为第五部分。

B第1段为第一部分;第2-5为第二部分;第5-7为第三部分;第8为第四部分。

师抓关键词关键段对结构划分进行点评
师:你同意谁的看法呢?两位不同之处在于第5段属于第二部分还是属于第三部分。

师:下面让我们回归文本,找找第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反馈:第一句,“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这一段主要写儿子看到母亲这种情况.....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我们在对结构进行划分时要注意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尾。

(屏幕重点显示叙事类文章分段方法)
(2)师:我们对结构层次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那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第三部分的段意是怎样概括的呢?
反馈:儿子帮助母亲穿针线;母亲和儿子心灵的沟通;
师总结:在进行概括时要注意中心句,找到中心句把相应的任务事件用你的语言连接在一起就是段意。

2.2文章中心句的提炼。

师:我们现在对文章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现在你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吗?先思考在小组讨论。

我的预设:儿子以后想要多陪伴母亲;母亲对儿子的爱.....
师:点评,出示中心概括方法PPT(大屏幕显示)
师:但是现在有更多的问中心的呈现形式,我们要注意甄别语言。

(屏幕显示PPT第7页,其它中心的提问方法)
2.3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那我们怎么来判断它的作用呢?
我的预设:尾段,总结全文,点名中心;首段,总起全问......
师总结中心出现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作用。

(PPT屏幕显示)
2.4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词。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题本上的第2题。

我的预设:声誉日隆,意思是名声越来越大。

.......
师点评总结:某某同学对词理解的很透彻,但是我们要注意分析题干要求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那我们怎样来做这类题呢?(PPT屏幕显示做题技巧)
3.总结阅读方法
师:题本,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阅读这篇文章的?
师总结:阅读第二部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在解决问题。

(师板书:细读--解决问题)
三.再读文章,检查验证。

(15分钟)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对你做的题进行验证,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师板书:再读--检查纠正)
师总结:经过刚刚阅读三步走的学习相比大家已经掌握了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法,下面我们来阅读第二篇文章《桃花心木》。

四.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回答,师点评,进一步巩固阅读的三个步骤。

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叙事类阅读的技巧,我们可以感受到阅读好一片文章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情。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类文章的阅读技。

板书
泛读——感知全文
细读——解决问题
再读——检查纠正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构思是想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总结叙事类阅读的答题方法,为此我选择了上学期六年级期末测试题中的两篇阅读,以题为向导,总结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通过设计阅读三步骤让学生从泛读-细读-再读一步一步走下去,从内容、层次、段意、中心、句、词几个部分总结答题技巧,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的掌握阅读方法。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注意:
1.整堂课的内容过多,每个内容没有区分好重难点。

在整堂课中应该把
重点放在怎样划分结构层次和概括段意上。

2.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另外,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了
课堂时间拖沓。

这个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很好的把我文章的重难点。

3.在教学中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让学生小组
讨论的时候应先让先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带入到小组讨论中。

4.在呈现学生知识点时应先让学生做题后在进行总结,这样会让学生印
象更加深刻。

学生不但能够充分的体会答题技巧,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5.对标题分析不细致。

在本堂课中漏掉了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标题
的分析,比如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可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同时也可提醒学生在写作中采用此方法。

本堂课有一下几点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1.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

2.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换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3.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本节课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激励性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