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doc 20页)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doc 20页)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doc 20页)
弯曲模
零件简图:如图3-11所示
零件名称:汽车务轮架加固板材料:08钢板
厚度:4mm
生产批量:大量生产
要求编制工艺方案。

图3-11 汽车备轮架加固板零件图
一.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备轮架加固板,材料较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汽车备轮架强度。

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凹
上式中
圆角半径;
板料厚度;
为中性层系数,由表查得;
,为直边尺寸,由图3-13可知,
将这些数值代入,得毛坯宽度方向的计算尺寸
考虑到弯曲时板料纤维的伸长,经过试压修正,实
际毛坯尺寸取。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部位尺寸,最后得出如图3-14所示的弯曲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2)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
图3-14的毛坯形状和尺寸较大,为便于手工送料,选用单排冲压。

有三种排样方式,见图3-15a、b、c。

由表查得沿送料进方向的搭边,侧向搭边,因此,三种单排样方式产材料利用率分别为64%、64%和70%。

第三种排样方式,落料时需二次送进,但材料利用率最高,为此,本实例可选用第三种排样方法。

图3-14 加固板冲压件展开图
a)材料利用率64% b)
材料利用率64%
c)材料利用率70%
图3-15 加固板的排样方式(3)冲压工序性质和工序次数的选择
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和次数有:
(a)落料;
(b)冲孔6个;
(c)冲底部孔2个;
(d)冲孔;
(e)冲2个腰圆孔;
(f)首次弯曲成形;
(g)二次弯曲成形。

(1)工序组合及其方案比较
根据以上这些工序,可以作出下列各种组合方案。

方案一:
(a)落料,如图3-16所示。

(b)冲壁部孔6个。

(c)冲底部两个孔、一个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3-19。

(d)首次弯曲成形,如图3-17所示。

(e)二次弯曲成形,如图3-18所示。

方案二:
(a)落料和冲2个腰圆孔。

(b)冲底部两个孔、壁部六个孔和孔。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方案三:
(a)落料和冲零件上的全部孔。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方案四:
(a)落料,见图3-16。

(b)冲底部两个孔、一个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3-19。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e)冲壁部两个孔。

(f)冲另一个面壁部四个孔。

方案五:
(a)落料,见图3-16。

(b)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c)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d)冲底部两个孔和一个孔。

(e)冲腰圆孔。

(f)冲侧壁六个孔。

方案六:
(a)落料,见图3-16。

(b)冲底部两个孔、一个孔和两个腰圆孔,见图3-19。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e)钻壁部六个孔。

对以上六种方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方案一,从生产效率、模具结构和寿命方面考虑,将落料和零件上的孔组合在三套模具上冲压,有利于降低冲裁力和提高模具寿命,同时模具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

但是,该方案的二次弯曲均安排大冲孔以后进行,弯曲回弹后孔距不易保证,影响零件精度。

方案二,落料和冲腰圆孔组合以及底部两个孔和壁部六个孔组合冲出,可以节省一道工序,但是模具结构比方案一复杂,同时多凸模厚板冲孔模容易磨损,刃磨次数增多,模具寿命低。

二次弯曲工序均在冲孔后进行,产生与方案一相同的缺点。

方案三,落料和零件上的孔采用复合模组合冲压,优点是节省了工序和设备,可以提高和生产效率,但模具结构复杂,且壁部六个孔处的孔边与落料外缘间距仅8mm,模壁强度较差,模具容易磨损或破坏,因此不宜采用。

方案四,壁部六个孔安排在弯曲后进行,可以提高孔距精度,保证零件质量,但是壁部冲孔的操作不便,同时弯曲后二次冲孔的模具费用也较高。

方案五,全部冲孔工序安排在弯曲成形后进行,缺点是成形后冲孔,模具结构复杂,刃磨和修理比较困难,上、下料操作也不方便。

方案六,情况与方案四基本相同,但壁部六个孔改为钻孔,可以保证孔间尺寸,提高了零件精度,同时可减少两套冲孔模,有利于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

缺点是增加了钻孔工序,增加工序时间。

通过以上的方案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生产批量条件下,选用方案六是比较合理的。

确定了工艺方案以后,就可以进行该方案的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各工序的冲压力计算和冲压设备的选用。

图3-16 加固板落料模
1-下模板、2-导柱、3-导套、4-卸料板、5-螺钉、
6-螺钉、7-凹模、8-上模板、9-销钉、10-挡料销、
11-螺钉、12-凸模、13-销钉、14-销钉
三. 各工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上面的工艺方案分析和比较中,已选用了模具种类,如选用落料模、冲孔模、首次弯曲模和二次弯曲模等,在最佳工艺方案六选定后,再确定各工序模具的具体结构形式。

本实例为便于介绍和分析,在各工艺方案分析和比较时,已给出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见图3-16、17、18、19等,因此,这里不再另述。

图3-17 务轮架加固板第一次弯曲模
图3-18 备轮架支架加固板第二次弯曲模
图3-19 加固板冲孔模
1-下模板、2-导柱、3-导套、4-上模板、5、7、9-凹模、
6、8、10-凸模、11、18、20-定位销、12-垫板、
13-凸模固定板14、16、17-紧固螺钉、15-卸料板、
19-凹模固定板、21-定程柱、22-挡料销
四. 计算各工序冲压力和选择冲压设备
(1)第一道工序——落料
(a)平刃口模具冲裁时,落料力按下式计算:
将加固板毛坯的周长,厚度以及08钢材料的抗剪强度代入上式,得
为了降低落料力,改用斜刃口模具,落料力
上式中,为模具斜刃口部分长度。

考虑到落料时条料容易安置和定位,模具的部分刃口可以设计成平口的。

因此,表示刃口部分的长度(如果模具刃口全部做成斜口的,则),如图3-16所示。

图中
平刃口长度,
斜刃口长度,


(b)推件力
设同时梗塞在凹模内的零件数,查表系数,代入上式,得
(c)选用冲压设备
这一工序的落料力,推件力,因此,工序所需的总压力
&n,bsp; &,nbsp;
从总压力出发,应选用1000kN压力机,但是1000kN压力机的工作台,对加固板落料模尺寸偏小,不能安装,故应选择1600kN压力机。

(2)第二道工序——冲孔(图3-19)
(a)冲压两个孔,冲孔力<,/DIV>
(b)冲压孔,冲孔力
(c)腰圆孔冲孔力
(d)选用冲压设备
工序总的冲孔力
故可选用1000kN压力机。

(3)第三道工序——首次弯曲成形(图3-17)
该工序冲压力,包括自由弯曲力,校正弯曲力和压料力(或推件力)。

(a)自由弯曲力
上式中,
安全系数:
宽度:
弯曲半径:
08钢抗拉强度:

(b)校正弯曲力
冲压件在行程终了时受到的校正弯曲力,可按近似计算。

加固板冲压件首次弯曲的投影面积
查表得单位校正力,代入上式得,
(c)压料力
,
&nb,sp; &am,p;am,p;am,p;am,p;am,p;am,p;nb,sp;
取系数0.5,则
(d)选择冲压设备
由弯曲工艺可知,弯曲时的校正弯曲力与自由弯曲力、压料力不是同时发生的,且校正力比自由弯曲力和压料力大得多。

因此,可按选择冲压设备,实际选用2500kN压力机。

(4)第四道工序——二次弯曲成形(图3-18)
该工序所需压力,有自由弯曲力、校正弯曲力和压料力等。

因校正弯曲力大于自由弯曲力和压料力,且在弯曲时这些压力不是同时产生的,故在选择冲压设备时,只需计算校正弯曲力就可以了,即。

加固板零件二次弯曲的投影面积,取,代入上式,得,实际选用2500kN压力机。

五. 编写工艺文件,填写冲压工艺卡。

点击下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