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财富不断增加,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通货膨胀和负利率也催化了居民的投资热情。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国外金融理财观念的更新互相渗透,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寻求打破依靠存贷利息差的新型盈利模式。
外在需求因素和内在创新发展因素共同推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迅猛发展。
然而中国理财市场仍属于一个新兴市场,存在着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尚不到位,产品设计单一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对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推动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政策建议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Analysis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ising income levels, increasing disposable wealth, so 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ducts is also increasing. Inflation and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re also a catalyst for investment enthusiasm of residents.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oreign financial planning concept of updating mutual penetration, m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actively seek to rely on deposit and lending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to break new profit model. In summary, the external demand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s. However,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is still in an emerging market,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supervision is not in place, a single product desig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s to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oping to promote China's banking personal financ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lay a facilitating role.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Policy Recommend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沿革与发展 (2)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 (2)(一)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2)(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结构相对稳定 (3)(三)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发行种类比较丰富 (3)(四)理财产品平均收益高于同期存款 (4)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5)(一)理财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新 (5)(二)分业经营阻碍理财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6)(三)投资者对利率市场化与理财产品发展认识存在误区 (6)(四)资金池业务对银行监管提出的挑战 (7)(五)理财产品面临诸多风险 (7)四、政策建议 (8)(一)积极打破传统盈利模式,加快战略转型 (8)(二)加强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后续服务 (9)(三)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丰富银行理财产品品种 (9)(四)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9)(五)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 (10)(六)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引导银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0)参考文献 (10)引言银行理财是在对目标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客户管理财富的业务。
投资计划被定义为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约定的方式承担收益和风险,银行只接受客户的委托管理资金。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20多年来,发行种类日益丰富。
从单一的债券型、外币型为主发展到如今的结构化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满足了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发展初期,产品绝大数由国有银行发行,现在已经发展成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力,以城市商业银行为辅助,以农商行和外资银行为补充的多元化发行结构。
可是各种缺陷、问题伴随着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也不断凸显,理财产品缺乏新颖的设计理念,销售人员缺少相应的专业素养,资金池套利问题,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分业经营等问题都被投资者诟病,给理财市场的迅猛发展亮出红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便具有的实际意义。
规范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降低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市场定位有利于理财市场长期发展。
监管部门不断出台完善理财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为理财市场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沿革与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2005),银行理财产品的萌芽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对外开放的交流使得国外先进金融理念渗透到国内。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涉猎个人理财,接受客户的理财咨询为其制定财富管理计划。
此阶段居民主要集中于对所持外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2003年,中国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
此后,国内商业银行也争相模仿推出外币理财产品,但都没有形成规模。
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揭开了我国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序幕。
2004年是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研发的摸索阶段,还没有相关监管制度出台。
这期间的产品的发行注重高门槛,较强的流动性,风险和收益一般较小。
并且类型单一、设计简单。
2005年年初国内出现首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
第二阶段为(2005年11月~2008年中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阶段。
发行规模较萌芽阶段有显著的增加。
这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民间资本需求大增,投资机会增多,金融市场整体表现良好,银行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在存款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此阶段,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提高。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得到了高速发展。
银行理财市场从2005年的356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8年上半年9100①亿元人民币。
2005年12月,拥有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可以发行与股票、股指、商品等挂钩挂钩类理财产品。
资金配置市场也开始逐渐涉及股票市场、票据市场等。
产品类型丰富,结构化的理财产品收到投资者的关注。
第三阶段(2008年中期至今),银行理财产品成熟、规范阶段。
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证券市场市值纷纷跳水,投资者选择抛售离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也趋于理性。
发行银行也减少了与国外证券市场联动性强的理财产品,监管机构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对理财产品发行的审批,严格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政府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投入4万亿保证GDP增长,造成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居民为了资产增值保值,将目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虽然理财产品市场迅猛发展,但是问题也不断凸显。
银行理财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之间互相模仿缺乏创新;理财销售人员不够专业;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庞氏骗局”等出现的问题都给理财市场的迅猛发展亮出红灯。
这一阶段给相关监管部门提出难题,如何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过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两者间权衡,制定出对双方都有利的监管政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一)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图1是2004年至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种类和规模的变化。
2004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品种单一,大多数属于外币理财产品,投资门槛较高。
光大银行在2004年发行的我国首只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标志着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步向发展之路。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04年—2012年,不管从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上都取得空前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2004-2007年,发行规模平稳增长。
2007年的大牛市,居民资金向证券市场涌入,理财市场表现不温不火,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证券市场都造成很大的冲击,投资者持有的证券市值跳水,纷纷抛售恐被套牢,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热度,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处于观望阶段,倾向于选择流动性高、风险低的货币型理财产品。
这类银行理财产品被认为是股票的最佳投资替代品,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所以在2008年发行规模激增,比上一年上涨4.5②倍,①/2008-07-23/107629120.html②/view/b8b791f404a1b0717fd5dd63.html为理财市场吸引更多关注。
之后三年,产品发行规模稳步上涨,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2010年,政府之前投入的用于抵抗金融危机的4万亿效果开始显现,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加上证券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同时之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表现良好,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