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电影日本沉没看日本危机意识

从电影日本沉没看日本危机意识

从日本沉没看日本危机意识08贸易经济2班石黄菲200825046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电影日本沉没引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这话题,通过日本的危机意识根源及其背景,日本的相关教育,日本危机管理。

日本自然灾害频发,但损失很少,皆因日本人危机意识深刻,灾害到来之际,全名防备,将灾害减到最少。

从此,我们可以反观中国这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我们不是只能善后的国家,我们中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

关键字:日本沉没,灾害教育,形成原因,启示小说“日本沉没”设想由于大陆板块的移动整个日本岛国将在一年之内沉入太平洋底。

日本将消失,电影中,日本人请求他国援助,接纳本国灾民,最后绝望的日本人炸断了海底的大陆板块,留住了日本的岛屿。

日本拍这样的影片,并不只是在炫耀自己的电影水平,在更大意义上,是为了在日本人心上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会让人居安思危,展现了国难当前,国民团结互助还有为国牺牲感情。

日本国家的资源状况让人不容乐观,这是日本危机意识的根源。

据说,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等,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

一位日本人士说,不能跟中国比,日本天生不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

这样的观点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想法,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国土面狭小,资源严重匮乏,国内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别国进口。

日本矿产资源严重匮乏,很多战略性资源要靠国外进口,这无疑对日本的军事防卫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这些是日本资源数据,据日本官方网站发布,日本的资源状况大致为:日本矿产资源极端贫乏,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日本原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为84%,其中铝100%、镍100%、磷10 0%、石油99.7%、天然气94.5%、铁矿石99.6%、铝矾土100%、煤85.1%、铅84.9%、锌6 6.9%。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资源能源进口大国。

日本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高,覆盖率高,但总量是相当的缺乏。

森林面积1987年为2526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6.8%,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木材蓄积量达27亿立方米。

日本粮食不能自给,因而主要以水产品为主食。

日本水产资源很丰富,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

日本近海渔场是世界著名大渔场,鱼的种类多达700余种,其中主要为沙丁鱼、鳕鱼、青花鱼、霸鱼。

这种资源状况的分布这种状况不利于战略防备更不用说进攻了,粮食、石油等是关系一个国家战略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话,一但国际局势突变,别国切断其资源进口渠道,这个国家将会很快因资源不足而垮掉,决定了日本不可能来进行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它的战争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质资源作保证,尤其是二战后,别国对日本切断了很多战略资源上的供给。

这些状况使得日本人不得不居安思危,提高危机意识,这样,他们的民族才能够不断进取,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日本又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其对国民的未雨绸缪的教育对减轻这些危害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据日本气象厅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每年平均有8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光顾日本列岛。

但是,近年在日本发生的里氏6级至7级地震中,人员伤亡相对都比较轻微。

所以,日本政府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和国民丰富的应急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日本本州岛中部有一片濒临太平洋的地域被称为东海地区,那里发生的大地震具有周期性,震中通常位于静冈县骏河湾周边地区。

为了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把东海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日本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从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各地方的现状着手调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各种对策,并于2003年5月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实施计划》在这种未雨绸缪,提前预警机制下,日本人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从小就开始接受防灾抗灾教育。

学校专门开课教授灾害来临时应如何行动等应急常识,社会上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

有时还借助专门的防灾设施,让市民体验灾害发生时的感受,练习如何逃生和自救。

位于东京都墨田区的东京消防厅防灾馆就是这样一处公共设施。

防灾馆内有一个模拟地震室,可以逼真地模拟地震时房屋摇晃的情景。

教员会向前来参观的民众讲授正确的避难方法,比如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关闭煤气开关,然后采取正确姿势迅速钻到桌子底下。

讲解完毕,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地震“现场”体验并练习自救。

防灾馆内还能模拟火灾,参观者不仅可以使用灭火器,还能亲身体验“火场逃生”的正确姿势和路线等。

这里还有专业人士讲解正确的急救方法,比如心肺复苏按压手法和人工呼吸的方法、姿势等。

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

每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组织大规模的防灾演习,其中的一项内容是演练当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发生强震时,各地应如何组织或参加救灾。

正是经过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洗礼,并保持警钟长鸣,地震来临时很多日本人才能沉着自救,力争将地震对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程度。

日本的军事国防力量也让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严重。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国宪法和有关国际条约都明文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低水平。

日本自卫队实际是一支没有正规军名分的军队,它的三军规模在远东地区排名居末。

处在讯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始终保持危机的头脑,不断奋斗,不断努力前行,不断创新,这个国家已与国民深深联系在一起。

我们知道,日本人和中国在钓鱼岛的争端也是由于日本危机意识,那么小的一个国家,海水上涨,国土面积不断减小,对岛国的日本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日本沉没将成为现实的写照。

日本,这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面前并没倒下,而是昂起头,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

作为泱泱大国的我们,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力量日益强大,在自然灾害面前,一次一次的痛哭,我们该向日本学习什么呢?以下是近几年来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2008年1月中旬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南方遭受有史以来的特大冰雪灾害,严重的破坏,给电力交通运输设施造成极大破坏,灾害波及21个省直自治区。

死亡人数达129人,滞留旅客400多万人次。

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遇难者69229人,受伤者374643人,失踪人数17923人,经济损失: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

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

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

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为主。

经核定,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亿人(次),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4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04.6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损坏房屋301.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13.9 亿。

面对这么严峻的数字,我们反思,我们失去了多少同胞,浪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为什么就不能像日本那样灾害来之前未雨绸缪,来之后沉着应对,我们有太多的去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减少灾害,减轻损失。

中国人自大,危机意识薄弱,早在2005年8月,由北京专业调查公司发布的《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中有4成不知道哪里有避难场所,更有近7成根本没有想到过避难。

中国人的危机意识,似乎早就被淡化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对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就丢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自古以来都是很强烈的。

今天,太平时日的中国人没有资格放弃忧患意识,在自然灾害频仍的中国大地上,放弃了灾害危机意识,就是放弃了生存和发展的意识。

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是国家最大的危机。

想要国家真正的繁荣,复兴,是要从国民做起的。

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其他国家关于中国经济,军事,国力方面的论述,大部分人听的心花怒放,扬眉吐气,我觉得这是国外那群人在过分高抬我们,使中国人偏离正确轨道。

我们的政府也在掩饰很多数据,让国民看到一片繁华的景象,让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

其实,如果身为祖国一份子的我们,知道国家的不足,危难,正面临的危险,真正可以让整个名族紧张起来,回复精神,不被外表所迷惑。

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大部分人懒散,不愿意为祖国去奋斗,没有奉献精神,这何尝不是国家的悲哀。

为了使国民整体忧患意识增强,让国民的发展与整个民族连为一体,我们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很多。

首先我们要从幼年孩子抓起,向他们灌输忧患意识。

日本人在世博时,都不失机会给儿童传授忧患意识,让儿童去思考,怎样使民族发展更好。

青年的教育也不能少,政府应该多报道负面新闻,不应该只让群众看到好的一面,让我们了解真实的数据,与国家共同进退。

参考资料:《国际先驱导报》中《向日本人学习危机意识》,作者嘉闻。

中国政府网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