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安全生产管理}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安全生产管理}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
的建立实施
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都已经积极推进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作为民航大国的中国,不仅要不断购买欧美先进的飞机,在“硬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要在飞行安全管理的“软件”建设上与时俱进和发达国家——民航强国保持同步。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05年初召开的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要求,旨在将安全管理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会议决定将完善CCAR-121/135部,后来发布咨询通告AC-121/135全面推进SMS建设,并且给出航空运营人建立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时间表:
·2009年5月30日前进行期准备工作;
·2010年1月1日前完成体系策划工作;
·2010年5月30日前完成文件编制工作;
·2011年1月1日前通过局方补充审定。

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特点
事实上,为了提高航空运输安全水平,各级民航组织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

航空安全管理理论的在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②:·机械时代: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从技术层面提高安全水平。

事故学理论就是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

·人为因素时代:关注人为失误原因,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航空器设计了科学的人机界面,并引入驾驶舱资源管理、机组决策和配合能力训练等科学管理手段。

危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理论在此阶段发展起来。

·组织管理时代: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关注安全隐患,重视系统管理观念,将系统的风险评估、发现、分析和控制作为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系统安全理论就是这阶段的成果。

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这第三阶段管理思想的体现。

本人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革命”,不是把以前执行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到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融合资源,完善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搞“集团军”和“运动战”;不是在“安全100天”活动中一大帮安全审查人员对各部门、生产环节进行安全集中整顿,就像学校开学的时候进行全校大扫除一样;而是持续对风险识别、评价、改进、状态监控和过程控制、评价反馈这样闭环控制来实现持续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规章,更不是挂在墙上的死规章或者标语口号等形式主义。

不是一个具体的硬性指标,而是如同全面质量管理(TQM)一样,体现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

安全管理如同食物中的盐,对于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也没有必要单吃。

所以要把安全管理措施融入、渗透到具体工作规定和流程中里面。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仅仅针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更加注重、倡导和营造积极的新型安全文化。

激励员工勤于学习思考,善于沟通信息(尤其是主动报告),积极主动工作。

把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程序、标准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种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事后诸葛亮|”和“马后炮”,也不是简单的“亡羊补牢”。

对于事故发生后(事后),要着眼于整个系统,找出真正的危险源,制定改正措施。

而且在事故发生前(事前),凭借员工的信息、经验和推断,主动报告,通过主动的风险识别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主动式的风险识别也体现了安全“关口前移”的理念。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与航空运营人、机场、空管和维修机构等大规模的企业机构相比,以飞行模拟机为运营设备的飞行训练中心,它的安全压力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是必需的,只是规模小了点。

安全管理体系,顾名思义,这个体系就是围绕安全为核心进行管理而建立起来的。

既然称之为管理,那么它和一般的管理学的理论是有共性的。

安全管理体系也反映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管理基本职能。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③:
(1)建立有效的安全组织。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需是自上而下地推行,所以有效的安全组织是必需的。

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设备、设施,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发生问题的教训也恰恰在于责任落空……”④。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组织职能。

(2)建立安全管理政策与目标体系。

制定尽可能细化和量化的安全目标,完善安全政策(《航空安全手册》是很好的参照资料)、规定和工作程序。

建立各个部门沟通和协作的渠道,建立独立的安全审计和监督过程。

这体现了管理中计划的职能。

(3)建立安全监督系统。

建立风险评估(可接受、可容忍和不可接受的风险梯度)和风险控制程序,建立及时可靠并具有反馈功能的安全信息系统,制定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体系。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控制职能。

(4)培养和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这一步骤是整个SMS中最灵活、最简单(也可能是最困难的)和最有效的步骤,而且这一步骤要贯穿整个体系。

安全的落实不仅仅在于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责任心。

SMS的主动的安全管理特征就是体现在员工的自下而上的主动报告中。

尤其对于与安全最近的一线员工,他们可以凭借直觉和经验发现设备的异常(声音、气味等蛛丝马迹)和安全隐患。

而员工的责任心来自于教育、企业文化和领导合适的激励。

员工的不满将导致责任心缺失,这本身就是安全隐患。

可见,员工的责任心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员工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属于管理学中人事和领导职能的范畴了。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1)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本人结合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运行情况,画出这个运行系统的结构简图:图:1.1
在这个系统简图中,管理作为平台,其他部分都是在管理下运行的。

系统运行时,风险来自于:
·设备和环境对人员(训练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伤害;
·人员和环境对设备的损坏;
·环境(内、外环境)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和损坏;
·管理本身对于设备和人员的伤害和损坏。

这一条最容易忽略,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真正的危险源,并以此制定正确的措施。

(2)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始终把风险管理形成闭环管理,遵循:
·事前/事后查明安全危害。

·保证实施和维持可接受的水平所必需的补救措施。

·对达到的安全水平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

“识别-评价-控制-监控-评估”的顺序能够清晰地辨别出风险源以及措施的有效性,做到“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

(3)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的可执行性和效率。

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制定的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不仅要正确(正确与否有待实践的检验),而且要有可执行性和效率。

制定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人性化的规章和流程。

(4)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

“从上而下”推动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需要“自下而上”的配合。

通过人本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来说,它的运行环境相对稳定,所以完善规章、工作流程和建设良好安全文化,调动员工积极性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一定会持续地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
保障飞行训练中心安全地运营。

引注说明:
①、④:李家祥局长在2009年初在民航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部分引用了《安全管理系统:提升航空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安全与质量部孙映祥。

③:参照了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的资讯通告AC-121/135。

感谢阅读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