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天然气转化合成甲醇
3.3.1概述
1.性质:
易挥发、易燃、有乙醇香味;
与水、乙醚、苯、酮以及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按各种比例混溶,但不与水形成共聚
物;
能溶解多种树脂,但不能溶解脂肪;
有剧毒,空气中允许浓度为0.05mg/L, 爆炸极限为 6.036.5%。
碳一化学工业:
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CO2、CH4 、CH2O 、CH3OH 、HCOOH 、
HCN 及其衍生体系)为原料,以有机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为手段制造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
工业的总称。
用途:化工原料、燃料、溶剂、防冻剂等。
(1)燃料
①直接作燃料②甲醇-汽油混合燃料③ 合成MTBE,提高汽油辛烷值
(2)甲醇蛋白
经生化反应,生成单细胞蛋白
(3)甲醇化学
乙烯、碳酸二甲酯(DMC)、甲酸、甲酸甲酯
3.甲醇的工业生产方法
早期( 1661 年)用木材或木质素干馏法一氯甲烷水解法甲烷部分氧化法化学合成法1923 年, BASF 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高压法(T>380 ℃, P=30MPa )
1966 年, ICI ,低压法( 5MPa)
1972 年, ICI ,中压法( 10MPa)总生产能力4000 万吨
1971 年, Lurgi ,低压法
产量和消耗仅次于乙烯、丙烯、苯。
4.原料路线
20 世纪 50 年代前,以煤和焦炭采用固定床气化法生产的水煤气为原料;
50 年代以来 ~至今,以天然气蒸汽转化法生产的合成气为原料;
60年代后,重油部分氧化法有很大发展;
将来,煤的间接液化制甲醇技术将会占重要地位。
天然气、石脑油、重油、渣油、焦炭、煤、含氢气及CO 的废气国外:天然气80%
10%
重油、渣油
石脑油 5%
煤2%
国内:以煤、重油为主
这些副反应的产物还可以进一步发生脱
水、缩水、酰化或酮化等反应,生成烯烃、酯类、酮类等副产物。
当催化剂中含有碱性化合物时,这些化合物生成更快。
副反应不仅消耗原料,而且影响粗甲醇的质量和催化剂的寿命。
特别是生成甲烷的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不利于操作控制,而且生成的甲烷不能随产品冷凝,存在于循环系统中更不利于主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反应
速率。
③ 空速:
低空速:促进副反应,降低甲醇选择性和生产能力
高空速:抑制副反应,提高反应器生产能力和甲醇纯度;太高空速,甲醇浓度太低,难分离。
ZnO-Cr2O3: 20000-40000h-1
CuO-ZnO-Al2O3 : 10000h-1
④ 原料气组成
a.氢气过量H2/CO= 2.2~3.0
①抑制 Fe(CO)5 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而造成的失活
②导热
③ 加快反应速度
b.适量的 CO2 (~ 5%)
降低热点温度,抑制二甲醚生成。
c.惰性气体CH4、 Ar
PCO、 PH2 ↓,使 x↓。
3.3.6反应器
(1)设计要求
a.维持适宜反应温度,确保优化确定的转化率、选择性和空速。
避免催化剂烧结,关键是
移走反应热,避免飞温。
b.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尽可能大
c.结构简单,便于装卸
(2)反应器类型
根据移走热量的操作方式:等温式、绝热式
根据冷却方式:直接冷却-激冷式
间接冷却-列管式
a. 冷激式绝热反应器(ICI 、 MGC )
优点:简单、空筒、装卸方便,生产能力大
缺点:床层轴向温差大,出口浓度低 ,合成效率低
特点:
优点:①合成反应几乎是在等温
条件下进行,副反应少,粗甲醇
杂质少;②催化剂床层温度易
控制,床层的温差较小,操作平
稳;③出口甲醇浓度较ICI 高,
总循环气量比ICI 几乎少一半;
缺点:①材质与制造要比较高,
结构复杂,制造困难,维护成本
高;②列管占用了反应器大量
的空间,催化剂的装填量仅占反
应器的 30%;③因用副产蒸汽从
催化剂床层移热,受蒸汽压力限
制,在催化剂寿命后期难以提高
反应温度;④限于列管长度,
扩大生产时,只能增加列管数
量,扩大反应器的尺寸,生产操
作弹性小。
特点:
①浆态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溶剂热容较大,合成气与催化剂混合更充分;②反应热容易
移出,对强放热反应容易实现等温操作,催化剂活性稳定;③与固定床相比浆态床的
CO 转化率较高,而合成气的 H2/CO 比较低,有利于含
富CO 的煤基合成气作原料。
④缺点是三相反应器压降较大,液相内的扩散系数比气相小的多。
1.原料气的制备
合成甲醇,首先是制备原料气-合成气。
甲醇合成气要求(H2- CO2) / (CO+CO2 ) =2.1 左右。
合成气中还含有未经转化的甲烷和少量氮,显然,甲烷和氮不参加甲醇合成反应,其含量越低越好。
另外,根据原料不同,原料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机和无机硫的化合物。
为了满足氢碳比例,如果原料气中氢碳不平衡,当氢多碳少时(如以甲烷为原料),则在制造原料气时,还要补碳,一般采用二氧化碳,与原料同时进入设备;
反之,如果碳多,则在以后工序要脱去多余的碳(以CO2 形式)。
2.净化
净化有两个方面:
一是脱除对甲醇合成催化剂有毒害作用的杂质,如含硫的化合物。
原料气中硫的含量即使降至 1ppm,对铜系催化剂也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因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对锌系催化剂也有一定的毒害。
经过脱硫,要求进入合成塔气体中的硫含量降至小于0.2ppm。
二是调节原料气的组成,使氢碳比例达到前述甲醇合成
的比例要求,其方法有两种。
(1)变换
如果原料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如水煤气、重质油部
分氧化气),则采取蒸汽部分转换的方法,反应如下:
这样增加了有效组分氢气,提高了系统中氢能的利用效
率。
若造成 CO2 多余,也比较容易脱除。
(2)脱碳
如果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使氢碳比例过小,可
以采用脱碳方法除去部分二氧化碳。
脱碳方法一般采用溶液
吸收,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方法。
3.压缩
通过往复式或透平式压缩机,将净化后的气体压缩至合成甲醇所需要的压力,压力的高低主要视催化剂的性能而定。
4.合成
根据不同的催化剂,在不同的压力下,温度为240~ 270℃或 360~ 400℃,通过催化剂进行合成反应,生成甲醇。
产品是以甲醇为主和水以及多种有机杂质混合的溶液,即粗甲醇。
5.蒸馏
粗甲醇通过蒸馏方法清除其中的有机杂质和水,制得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较纯的甲醇,
称精甲醇。
同时,可获得少量副产物。
(二)工艺流程
工业上合成甲醇工艺流程主要有高压法和中、低压法。
1.高压法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
高压法工艺流程一般指的是使用锌铬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甲醇的流程。
2.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流程
低压工艺流程是指采用低温、低压和高活性铜基催化剂,在 5MPa 左右压力下,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
以 ICI 低压法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为例,介绍合成甲醇的工艺。
合成甲醇的研究新进展
低温液相合成甲醇
⑴现在合成甲醇三大缺点:
①单程转化率低,不得不使用多次循环。
(受反应温度下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产物甲醇含量<7%)
② ICI 等方法原料气要求含5%的 CO2,产生杂质水。
③ICI 等方法合成气净化成本高。
⑵低温液相合成甲醇
①催化剂体系
活性更高的过渡金属络合催化剂(镍系、铜系等)反应温度低(一般不超过200℃)
②催化反应工艺特点
优点:
单程转化率高(>90%)不需要循环;
粗产品不生成水和高级醇及羰基化合物;
使用浆态床可使用n(H2)/n (co)比值低的合成气(1~1.7);
缺点:
由于反应温度低,反应热不易回收利用;
CO2 和 H2O 容易使复合催化剂中毒,因此对合成气体的要求很苛刻,不能含有CO2 和 H2O 。
思考题
1.高低压合成甲醇的比较。
2.根据热力学分析,合成甲醇应在低温(﹤100℃, Kf 值大)和高压下(﹥30MPa,推动力大)更为有利,工业上为什么不采用此工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