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架构aCloud资源池改造方案模板目录1项目背景5 1.1需求背景介绍5 1.2项目概述5 1.3客户现有系统架构拓扑图5 1.4需求分析6 1.5业务现状梳理1 1.5.1应用调研(调研高峰期) 1 1.5.2服务器调研(精确到规格)1 1.5.3存储调研(数量及规格)1 1.5.4网络架构环境调研(22表示使用的,48表示总共的)2 1.5.5现有虚拟化环境调研(包含软件版本)2 1.5.6其他调研2 1.6现有问题及描述1 1.6.1现有系统环境描述1 1.6.2总体网络环境拓扑图2 1.6.3现存问题描述2基础架构无序增长2运维管理异常复杂2机房投入越来越高3业务数据没有保护3 2深信服超融合建设方案概述4 2.1方案设计原则4 2.1.1统一规范4 2.1.2成熟稳定4 2.1.3实用先进4 2.1.4安全可靠4 2.2方案建设目标4 2.2.1构建IaaS层aCloud资源池4 2.2.2高效的智能运维和管理能力5 2.2.3多维度立体的安全防护能力6 2.3构建XX用户资源池平台的深远意义7 2.3.1TCO成本的考虑72.3.2业务赋能的考虑7 3深信服超融合方案设计建议书9 3.1方案拓扑及方案介绍9 3.1.1资源池平台整体建设架构介绍9系统拓扑图9方案简述10 3.1.2基础架构建设介绍12系统拓扑图12资源池平台的系统架构特性12 3.2方案部署最佳实践建议13 3.3超融合资源池技术介绍17 3.3.1计算资源池功能介绍17计算资源池具备的功能17虚拟化平台业务应用类型划分17虚拟化软件具备的功能18 3.3.2存储资源池功能介绍19平台架构设计与规划19存储资源按需扩展20系统性能线性增加21数据多副本机制22高可用性功能22潮汐应用需求24数据分片与条带化技术24数据再平衡与故障重建机制26 3.4方案优势1 3.4.1基础架构有序增长1 3.4.2运维管理简单便捷2 3.4.3机房投入成本降低4 3.4.4业务数据得到保护5 3.5超融合配置7 3.5.1深信服超融合一体机配置7 3.5.2深信服超融合软件配置1 3.5.3深信服NFV配置清单1 4深信服超融合迁移方案3 4.1方案概述34.2通用方案迁移前准备3 4.2.1超融合平台搭建3 4.2.2网络、存储配置3 4.2.3业务系统准备4 4.2.4预估迁移时间4 4.3迁移实施5 4.3.1使用P2V迁移步骤(支持)5 4.3.2迁移步骤5 4.3.3使用iso引导迁移步骤6 4.3.4迁移步骤7 4.4迁移后备份12 4.5突发情况应对措施12 4.5.1迁移过程故障12 4.5.2迁移后运行虚拟机发生故障121.1 需求背景介绍备注说明:如下是以某客户的需求背景为模板,进行介绍,此部分需要一线使用的过程中,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做修改和添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不断增强,中小银行纷纷成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自身信息化建设能力面临很大挑战,在资金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在风险必须可控的前提下,又快又好地建设银行业务全系统和基础设施成为中小银行发展亟需解决的掣肘。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支撑各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金融行业分布式架构转型的助燃剂,为中小银行快速部署银行业务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能够促进中小银行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有效增强业务竞争能力。
xxxx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和兄弟单位的支撑单位,提供有关财务结算、支付、交易等业务系统,并且xxxx有限公司也是由银监会直接监管的单位,IT信息化建设也是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进行建设的,未来云平台建设的参考要求同样按照银监会十三五规划与中国人民银行十三五规划作为重要依据和支撑。
1.2 项目概述随着XX用户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基础架构变得过于复杂和脆弱。
目前,70% 以上的 IT 投资主要用于运维方面,而支撑战略性及创新型的项目的预算变得极为紧促。
随着业务变化速度的加快,IT对业务的响应要求越来越高,信息部门需要一种更好的策略来支撑业务的发展。
备注:每个项目的描述肯定不一样,所以这个需要一线的兄弟自行修改1.3 客户现有系统架构拓扑图备注:每个客户的情况由于都不一样,需要一线人员主动找客户要或者根据客户的描述画出来,然后粘贴到此处。
1.4 需求分析xxx公司对新建云平台的诉求有更新、更高、更好的要求,采用应用成熟、适度先进的技术,构建新型数据中心,并整合现有的资源,建立基于IaaS层的基础软、硬件资源池,并进行动态调度、自动管控和共享使用,为集团和分、子公司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标准化、可定制化的运行环境,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IT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满足未来一定范围内多数据中心之间资源共享、统一管控的要求。
•建立高效灵活的IT架构,实现IT资源对业务变化的快速响应。
在业务场景变化时能够自动化的实现IT资源的调度,缩短业务系统的建设周期,提高业务系统的使用体验用户满意度。
•通过统一化管理、统一运维,以及标准化的运维流程和智能化的监控与事件分析,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综合考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3级要求和业务应用的实际需求,提供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全方位保障,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考虑包括亦庄IDC托管机房数据中心、集团本部七层数据中心在内的多数据中心统一安全管理、数据中心双活的建设。
•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实现业务办公的半自动化,实现办公人员系统的统一管控、统一运维和监管,实现故障的一键定位,实现桌面的安全、整洁、准入机制完善的办公环境。
1.5 业务现状梳理1.5.1 应用调研(调研高峰期)调研xx用户每个系统的应用负载情况,有助于后续的方案设计。
实例如下所示:1.5.2 服务器调研(精确到规格)调研用户的每种服务器或者每个业务应用服务器集群的负载情况,有助于硬件选型及利旧方案的设计。
实例如下所示:1.5.3 存储调研(数量及规格)调研客户现有集中式存储的硬件情况,有助于后续的方案设计。
实例如下:1.5.4 网络架构环境调研(22表示使用的,48表示总共的)1.5.5 现有虚拟化环境调研(包含软件版本)1.5.6 其他调研1.6 现有问题及描述备注:此部分需要一线自行修改和添加1.6.1 现有系统环境描述xxxx有限公司现有全系统共计42个机房,机柜165个,使用面积1328平方米,x86架构服务器264台,小型机26台,本次的方案设计并不涉及到所有的xxxx有限公司机房中心,主要针对xxxx有限公司机房进行私有云平台所需内容的梳理和建设。
xxxx有限公司总部机房1个,分为机房一、机房二、机房三。
目前机柜27个,使用面积335平方米,x86架构服务器100多台,小型机11台左右。
xxxx有限公司目前详细情况如下所示:➢已经全部采用了VMware vSphere虚拟化做了业务系统的改造和集中整合,版本从4.1到6.7,而vSphere4.1版本已经在逐步淘汰中,全部慢慢切换到6.7版本中;➢底层采用了包括戴尔、HPE、原有IBM的x86服务器作为虚拟化的承载使用;➢部分业务系统已经通过VMware vSphere+VSAN的方式形成了分布式计算资源池、分布式存储,并且又通过了EMC VxRail超融合产品实现了另外的分布式资源池系统。
➢单纯的vSphere虚拟化平台、裸机服务器业务系统,全部通过光纤交换机,直连到包括IBM V3000、V5000、V7000等几个型号存储、EMC集中式存储、HPE 3PAR存储上,通过EMC DD备份做整体数据平台的集中式备份使用;➢已经计划采用华为的硬件网络SDN技术实现整体网络的整合,已经购买了华为的节点交换机(Leaf节点),后面计划采购华为控制端交换机(Spin节点),通过SDN技术实现整体网络环境的集中式部署和控制,简化网络环境的操作。
1.6.2 总体网络环境拓扑图1.6.3 现存问题描述基础架构无序增长➢x86服务器的使用独立、分散,系统资源使用很不均衡,而且服务器配置不太合理,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
➢ 大量硬件堆积导致标签贴错、飞线的情况越来越多维护难度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和系统相对封闭,没有扩展性,无法及时针对业务变化进行快速调整和部署,无序的增长导致机房混乱不堪。
➢ 对外业务随着用户使用量逐年的增加,在业务高峰期系统存在严重性能瓶颈,业务办理响应时间变长,而且业务的可用性、可靠性降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 网络及安全层面存在不合理的规划和安全隐患,急需在架构层面改善。
➢ 业务系统缺乏有效的高可用方案,难以应付突发性事件。
➢ 存储阵列的容量及性能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
➢一部分的交换机、服务器、甚至存储处于闲置并没有进行规划使用。
运维管理异常复杂➢缺少统一而有效的监控平台,无法实现全面的、一体化的运维监控管理;➢运维人员需要熟悉多种软、硬件的操作,在学习的周期上投入越来越大。
➢运维管理专业化程度低,运行维护工作严重依赖集成商或服务商;➢运维团队庞大,且责任割裂,系统运维、网络、存储等各司其职;➢缺少专业化运维管理人员,维护复杂业务系统比较困难等;➢一旦出现问题牵扯到多个厂家多个产品,所以很难精确定位故障➢业务部门要求上线时间很短,短时间内很难响应业务部门的需求➢数据中心产品过多,很难精确定位故障点;➢大部分应用都是单机模式,如果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相对应的业务也将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难以估量。
➢每次增加新设备需要做网络的变更,需要有计划内的停机时间,对敏感业务部门影响会比较大机房投入越来越高➢随着设备增加对机房的空间、空调制冷、UPS等都提出更高的标准。
➢当硬件设备过保后不得不购买高价的原厂质保,而且时间越久费用越高。
➢无论选择任何方式的传统存储方案都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后续维护保障。
➢有些老旧硬件设备一旦进行重启很有可能永久的起不来,导致数据丢失业务数据没有保护➢如果选择备份和容灾方案则需要购买更多的设备,需要增加各项成本。
➢如果由于误操作导致数据的逻辑错误、逻辑删除是没有办法恢复的。
2.1 方案设计原则2.1.1 统一规范超融合数据中心应该在统一的框架体系下,参考国际国内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
2.1.2 成熟稳定超融合数据中心应是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确保能够适应各方面的需求,并满足未来业务增长及变化的需求。
2.1.3 实用先进为避免投资浪费,超融合架构的设计不仅要求能够满足目前业务使用的需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发展潜力,具备纵向扩增以及平滑横向扩展的能力,以便IT 基础架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与业务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