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月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
5、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6、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未进行全
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投入使用 7、未指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 8、未依照规定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
查 9、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锅炉水处理的 10、特种设备部符合能效指标,未及时采取相应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10月28日修订,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处罚: 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并处以3万以上
30万以下罚款 消防安全职责: 确定消费安全管理人,组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消防档案,确定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
严格管理 施行每日防火巡查,建立巡查记录 对职工进行岗前消费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费安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
2、压力管道:利用一定压力,用于输送气压力≥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 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 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 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 管道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
不报、谎报事故罪
第139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指 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 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 刑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
《司法解释》第4条1款 重大伤亡事故指造成1人意识死亡或重伤3人
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和状态是直接原因,但仅是表面原因 事故——接触 受伤——损坏、损失
四、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历程(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
屏蔽失效
能量释放
伤害/损坏
人失误
环境因素
物故障
四、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历程(5)
系统安全理论
物
人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施害物
事故
管理缺失
不安全动作
行为人
全培训和消费演练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
有关安全生产罪名: 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不报或
者谎报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提供虚假证明 文件罪 处罚条款: 第134条1款:在生产、作业中违法有关安全管理 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 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 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注:此 处重大伤亡事故不是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10人以 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 5000万以上1亿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重庆市相关地方法规等
六、安全生产法(1)
《安全生产法》适用范围:所有生产经营 单位
事故主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 单位的责任人员(含单位主要负责人、主 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和对发生 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的责任人员。
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六、安全生产法(2)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 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 教育从业人员整齐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19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章,正确佩 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带和使用劳 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
1、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本条例和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 备安全使用
2、使用登记 3、安全技术档案(含设计文件、制造单位、
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及安装技术文件和 资料等;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相关附件日常维护保 养记录)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
2、未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 类和危险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关安全设 施、设备,或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 经常性维护、保养的
3、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定 期进行安全评价的。
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4、未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在专用仓库内,或未将剧 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它危 险化学品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的
五、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颁布施 行并仍然有效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约130多 部
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安全生产法》、 《劳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20多部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 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20多部行政法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制定的《安全生产 监督罚款管理暂行办法》等80多部部门规章
3、起重机械: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 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 额定起重量≥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 ≥1T,且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 固定的电动葫芦
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除道路交通、 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 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
告的义务
六、安全生产法(4)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 有关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及其领导人、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有关主管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安全生产中介服
务人员 处罚:降职、撤职、罚款、拘留的行政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事故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根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 至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商事故分 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 炸、中毒、窒息及其它伤害
从业人员的权利 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
利 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的权利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
权利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六、安全生产法(3)
从业人员义务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义务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
四、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历程(2)
1931年海因里希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伤亡 事故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人的缺点
遗传环境
调查75000起工伤事故,
其中98%可以预防,其
中不安全行为为主因
造成的占88%,没有一
海因里希法则:1:29:300 起事故是不安全行为
55万件机械伤害事故, 其中1666件重伤,死亡
注:特种作业不同于特种设备作业
十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考核管理规定(2)
处罚条款:
第39条:未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的, 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42条:特种作业人员伪造、涂改特种作业 操作证或者使用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 给予警告,并处1000以上5000以下罚款。特 种作业人员转借、转让、冒用特种作业证 的,给予警告并处2000以上10000以下罚款。
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司法解释》第4条2款 情节特别恶劣指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 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其 他特别恶劣情节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52条: 用人单位必须的事故,建立、健全劳动安
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 规程和标准,对劳动找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防止劳动过程减少职业危害
青岛工业集团
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 识培训
我们没有一个叫 李刚 的老爸 所以触犯法律的后果 很严重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 有效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 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 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和不安全状态共同导 致
事故,48334件轻伤
伤亡
事故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工作条件 个人原因
管理失误
四、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历程(3)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控制不足——管理:通过工程技术改进来预防事故即不经济也不现实, 由于管理的欠缺,使能够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出现。
基本原因——起源论: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采取对策。含个人原因 和工作方面原因
三、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12世纪:英国颁布《防火法令》 17世纪:英国颁布《人身保护法》 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 20世纪50年代: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
法、模式进入中国。 20世纪末:我国与世界同步研究并推行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四、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历程(1)
1、1919年,英国格林伍德和伍兹提出事故 频发倾向理论。(事故概率不存在个体差 异时,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工人 由于精神或心理原因导致重复发生事故次 数增加,即偏倚分布;事故主要由人为因 素引起,即非均等分布)
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 至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相关许可证件,并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 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有关责任人 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1、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 在重复使用前不进行检查的
措施进行整改的
十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考核管理规定(1)
特种作业: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 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 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