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现状了解和分析1.1项目背景xx区位于xx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界于东经114°30′—115°5′和北纬30°35′—30°2′之间,东邻黄冈团风县,西接xx市黄陂区,南与xx市青山区、鄂州市隔江相望,北与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毗邻交错,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岗与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称“一江(长江)、两湖(武湖、涨渡湖)、三河(举水河、倒水、沙河)、四岗(楼寨岗、叶顾岗、长岭岗、仓阳岗)”,为xx大xx东部水陆门户。
xx区国土面积1500.66 km²,其中陆地占82%,水域占18%;总人口98.7万,辖10街3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双孢蘑菇之乡”“建筑之乡”,享誉荆楚的“教育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
xx区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兴建年代早,运行时间长,存在坝体土料透水性偏大、无溢洪道及溢洪道未完建、金属结构锈蚀老化、防汛及其他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水库大坝的安全和正常运用,急需进行除险加固。
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43万亩,下游保护村名4240人、农田3.33万亩。
水库一旦失事,下游居民将受到洪水冲刷、淹没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治水库病害,确保枢纽安全,是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
xx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xx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水库除险加固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此外水库的库区管养对水土流失危害得以减少,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xx区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将成倍增加。
1.2对本次招标设计的理解1.2.1工程现状及除险加固的必要性xx区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兴建年代早,运行时间长,存在大坝质量差、坝体老化、坝体土料透水性偏大、无溢洪道及溢洪道未完建、金属结构锈蚀老化、防汛及其他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水库大坝的安全和正常运用,水库一旦失事,下游居民将受到洪水冲刷、淹没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治水库病害,确保枢纽安全,是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
1.2.2工程建设的意义xx区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人畜饮水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
工程建设至今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水库一旦失事,危及下游农村和集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冲毁大量农田和耕地。
据初步统计,受工程影响人口约为4240人,农田约为3.33万亩。
通过对xx区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除险加固,解决水库灌区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需求,改善乡镇居民生活,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供水安全。
通过本项目的建立,有利于水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周边景观环境,促进xx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设计工作大纲2.1基本工作任务(1)资料收集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土壤、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2)分析综合利用要求,确定工程建设任务,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基本查清区域地质构造;评价本工程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查明并分析工程区主要地质条件,对影响工程方案成立的重大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同时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并提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4)根据所收集资料对水库进行安全鉴定评价,分析水库存在问题。
(5)根据安全鉴定评价结果,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动能指标较优方案,研究枢纽总布置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推荐的枢纽方案,进行枢纽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及各专业设计。
(5)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初拟对外交通方案、主体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
(6)初拟建设征地范围,初步调查建设征地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概算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
(9)初步评定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初步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初拟水土保持方案。
(10)概算工程投资,初步设计经济评价。
(11)综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提出近期工程实施意见。
2.2水文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包括能反映各水库所属流域气象、水文特征的有关特征数据、降水、流量、泥沙等实测、调查资料,其系列年限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
2.3工程地质根据地质勘察原则,地质勘察工作对原坝址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包括对主坝、副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公路桥等水工布置方案和施工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和工程地质评价。
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对坝址所在河段及其外围,进行综合地质测绘与地质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建立综合地层层序、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质构造序级。
2)初步查明河床冲积层和两岸覆盖层的厚度、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其结构。
3)调查坝址区主要断层、破碎带、JI即可断层(赤土断裂等〉和缓倾角断裂的性质、产状、规模、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进行裂隙统计,分析各类结构面的组合对坝基、坝肩以及高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4)调查坝址区岩体风化带、卸荷带的深度与分布范围,初步确定不同风化岩带的岩石强度。
5)调查坝址区各类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特别是软弱夹层和缓倾角结构面的分布特征、延伸情况、物质组成、矿化成分以及水文地质性质,初步确定其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其对不同坝型的坝基与坝肩变形、抗滑稳定、边坡稳定的影响。
6)调查赤土断裂的延伸、破碎带宽度、性状,并取样测试和判定其活动性,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7)调查坝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岩体的渗透性、相对隔水层的埋深、厚度和连续性,地下水位、河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水质类型,初步评价其腐蚀性。
8)引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初步进行坝基、坝肩岩体质量分类,提出适应高坝地基的各项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9)提出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较评价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意见。
2.4工程加固设计(1)主要任务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初步确定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工程的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的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抗震设计参数。
加固方案:根据水库现状工程布置及所收集资料进行安全鉴定评价,初步拟定工程加固方案,对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分项提出工程量。
(2)关键技术工作1)防渗方案:根据坝址岩体地质力学特性,研究坝型、坝基、坝肩、稳定边坡稳定及适应性:研究坝身泄洪消能布置形式与下游河道的适应性。
2)大坝改造方案:研究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河床覆盖层深度对建面板土坝的适应性:研究排水棱体与岸坡保护的适应性。
3)输水建筑物:根据输水建筑物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施工等因素选定方案,研究输水建筑物的加固形式。
4)溢洪道: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岩体地质力学特性,研究地面溢洪道防渗、水面线及消能设施的完善。
2.5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1)环境影响评价对治理流域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和整理有关环境背景资料。
综合评价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从环境角度给出工程可行与否的结论性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2)水土保持设计水土保持设计主要工作包括:1)现场查勘及基本资料收集对水库坝址区的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现状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和整理有关环境背景资料。
2)水土流失现状分析、预测和防治措施3)水土保持监测提出工程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包括监测内容、频次、监测点布设等。
4)水土保持投资概算5)效益分析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及投资情况,分析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6投资概算及综合评价1、投资概算按编制年价格水平,选用综合单价计算主体工程、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费用,依照未计算项目与主体工程费用的比例关系,概算工程的静态投资。
2、综合评价对设计方案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应列出其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综合分析项目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7工程工作计划安排我院根据招标文件时间要求,对本工程进行了分解,编制工程总体计划表,明确本项目设计的工作进度计划、总体进度安排、各子项任务所需时间以及相互衔接的条件。
3总体设计方案3.1工程概况本次除险加固的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均位于xx市xx区,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
共计设计灌溉面积4.43万亩,有限灌溉面积4.43万亩,下游保护村名4240人、农田3.33万亩,总库容552.7万m³。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管组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复核,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枢纽工程的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因水库兴建年代早,运行时间长,存在大坝质量差、坝体老化、坝体土料透水性偏大、溢洪道未完建、金属结构锈蚀老化、防汛及其他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水库大坝的安全和正常运用,急需进行除险加固。
根据水库现场安全检查情况,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枢纽工程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大坝上游坝坡未护砌或护坡损毁垮塌严重,浪坎严重;下游坝坡无排水反滤设施或反滤坝垮塌,坝坡及坝脚有散浸、渗水现象。
坝身单薄,坝顶高度不满足防洪标准,坝顶道路损毁严重。
(2)溢洪道未衬砌、损毁严重、溢洪道欠宽,局部垮塌堵塞。
部分水库溢洪道无消能设施,下游泄水渠道未衬砌。
(3)输水管进口启闭设施老化、启闭房损毁严重,金属结构锈蚀,管身存在漏水现象,出水口损坏严重。
部分水库无启闭管理设施。
输水管下游连接灌溉渠道未衬砌。
(4)大坝无水雨情观测设施,防汛备料不足,存在白蚁危害。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水库大坝的安全和正常运用,水库一旦失事,下游居民将受到洪水冲刷、淹没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治水库病害,确保枢纽安全,是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
3.2水文(1)气象特征本工程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3℃,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8.4℃,夏季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年无霜期250~260d左右,年平均日照1980~2350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96mm,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4-7月份,并经常发生暴雨,入伏后常发生伏旱和秋旱,春季气候多变,冬季气候干燥寒冷。
xx区气象站特征值统计表(2设计洪水分析本流域内无水文站,且细李湾、汪家田等18座水库承雨面积均较小,无洪水实测资料,因此设计洪水拟采用暴雨途径进行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