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初见冯黎明,爽朗的笑声,炯炯有神的眼睛,底气十足
的话语,让人觉得他一定是个春风得意的企业老总。

其时,刚好相反,别看监管的企业多达53(包括5户参股企业)户,可一看资产
状况,谁也会愁上眉头:职工人数近3万人,近90%下岗,80%以上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欠职工工资、欠金融机构负债合计近
20亿。

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共接访11697人次,计549起,
平均每个工作日接访不少于1起,计22人次。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战场,我们干的就是清扫战场处理后事的活儿,把那些败下阵来、行如僵尸的困难企业一一处置妥当,让其中的职工重获新生”冯黎
明不无幽默地解释说。

说起来也是,有生就有死,企业竞争何尝不
是如此,改用一句名言:逢生的企业各有各的绝招,死去的企业各
有各的“是非”。

面对众多的“是非之地”,请看冯黎明的“三不”真经。

一、面对企业的“是非”事——不推
20xx年7月公司刚成立第一次全系统监管企业负责人大
会上,台上冯黎明侃侃而谈,台下大家面面相觑,不信任的眼神和
窃窃私语充斥着整个会场。

“当听到市国资委把我派来的消息时,
我自己倒没感觉什么,可我的手机都快打爆了,都一个口气,一个
内容,这个烂摊子你自己可要好好掂量掂量啊!”冯黎明自己平静
地说。

事总得有人干,冯黎明在大家的担心和质疑中走马上任。


带着他的同事们跑遍了每一家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面对着企业
的是是非非、怨声载道和唉声叹气,他静静地听,细细地想,和企
业站在一起,勇敢地面对。

“抓住机遇,丢掉幻想,让生者重生,让死的彻底”,
治重病要下猛药。

冯黎明带领着公司紧紧抓住全市推进企业改革改
制的有利时机,拉开了监管企业的重整之路。

济南塑胶公司本是一家停产多年的困难企业,除了靠近
济南西部商圈之外自身几无优势可言,原本对企业改革改制一筹莫展。

冯黎明带领公司一班人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干部职工
的意见,放弃过去的路子,以水产物流招商为主题,主动出击,引
进了威海一家渔业公司为投资方成功实现了整体重组。

济南第一电
机厂是一家资不抵债的困难企业典型,官司缠身,职工集体上访出
了名的单位。

这样的国企应该说只有实施依法破产。

冯黎明与企业
领导班子积极工作,不言弃、不放弃,最终在取得市国资委大力支
持下,成功与中电公司牵手实现国有产权的全部划转。

被称为是
“起死回生”的典型案例。

一边是痛痛快快地生,另一边就是干干净净地死。

冯黎
明和他的团队不仅接管了全市7户实施依法破产的企业,而且对原
轴承厂、东风锅炉厂、糖酒公司、灯泡厂4家企业实施了依法破产,力度之大创下了我市之最。

不仅如此,为适应新《破产法》实施后的新要求,在市国资委的支持帮助下,冯黎明投资注册成立了“济南
市破产清算事务有限公司”,一方面依法开展破产清算事务,另一
方面,做好破产终结企业的托管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替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

“我常说:面对困难‘不推’,就是要敢于面对,敢于
迎接挑战,敢于完成任务。

只要你信心足了,困难也要让你三分。

”冯黎明动情地说。

是啊,仅仅两年的时间,冯黎明带领他的团队以
划转、重组、清算退出、mbo等形式彻底完成了16户困难企业的改革改制,推进了4户企业的依法破产,多少年困扰企业的“是是非非”得到了彻底解决,有近2万名职工得到了安置,公司监管企业
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

二、处置企业的“是非”事——不图
处置企业的“是非”事,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为支
持企业改革改制,05年末,市政府把市属企业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以
文件的形式明确指派给冯黎明和他的团队,惹来了不少人的瞩目。

有些房产商看似随意地说:“冯总,我们一块合作吧,职工的事你
摆平,楼盘的事我摆平,剩下的事咱们共同摆平….”其中意味,不言
而喻。

面对诱惑,冯黎明自有对策,他始终坚持说:“不论谁来,
我们什么也不图,只要把职工安置的事落到实处,把企业的‘是非’事处置好,我们的合作才会有基础,才会成功”。

按照这样的想法,他们开始了他们的探索….
07年5月26日,冯黎明参加了济南福润康城楼盘开盘仪式,还被主持人唐爱国幽默地戏称为“娘家人”。

当然这一切事出
有因,系济南模具厂与润业房地产公司牵手重组的结果。

济南模具
厂原居于市区闹市,但因经营不好苦于找不到“婆家”。

润业房地
产公司急于要在闹市区开发楼盘,但因找不到开发用地而焦急万分。

作为监管企业领导冯黎明审时度势,力促了两家的牵手,润业公司
承接原模具厂的债权债务,并负责安置所有职工,按政策规定和合
法程序由润业公司获得其土地开发使用权,双方合作本着诚信为本,
不图不沾的原则,走上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开创了一条企业脱困的新路。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
营性土地使用权10宗(拍卖1宗、挂牌9宗),成交金额近8.27亿元(拍卖1.6亿元、挂牌6.67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2.875亿元,为全市国企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为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冯黎明和他的
团队先后为全市20多户企业完成土地出让金封闭运转、债务和解周转、土地解封资金垫付、帮扶对外投资等“瓶颈”问题的解决,涉
及融资额度1.5亿元。

仅07年一年,公司财务处进出资金流量达5
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改革改制的工作大局。

三、化解企业的“是非”事——不怕
“尊敬的领导: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父母离异,我跟
着父亲生活…..考上大学以后,父亲病重过世,由于父亲所在企业已
经破产,医药费和欠发本人工资企业都未兑现,恳求市领导过问并解
决为盼….”。

有人说:困难企业,职工更困难。

这话一点也不错。

这是一封真实的群众来信,冯黎明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很重要的一项
任务,就是要接待这些信访或上访事项。

“我们也急啊,可再急也没他们急啊,我们总想方设法
去解决,去尽快解决,但需要钱,需要程序,需要时间啊!”冯黎
明摇着头呐呐地说。

于是,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发生:上墙爬
楼准备往下跳的有,抱着孩子带着家具床铺住在公司大厅里的有,
骂骂咧咧推推搡搡地更是家常便饭。

面对这种情况,冯黎明总是站
在接访的第一线,面对情绪激动的上访职工,苦口婆心地做好解释
疏导工作。

他常对公司员工讲:“同志们,我们不理亏,更不心亏,我们不怕,我们按政策为职工办实事,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们的…..”在冯黎明的带领和大力倡导下,公司初步形成“大群众工作”、“大信访工作”格局,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把学做信
访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当成自己的第一工作技能和重要的工作责任,全力以赴解决好信访问题。

凭着这样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冯黎明和他的团队解决
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化解了企业认为难以逾越的
“大是大非”,公司收到的上访职工群众自发送来的六面锦旗就是
最好的印证。

据统计至07年底,在成立两年半的时间里,公司共接
访11697人次,计549起,平均每个工作日接访不少于1起,计22
人次。

07年全年总计216批次2575人,其中:集体访92批次2358人;个人访124次217人;收到预警信息4起;市长公开电话3次;市领导交办件2期。

与06年同期相比,各项统计指标均实现20%以
上的大幅下降。

在07年市委、市政府每三年进行一次的信访工作表
彰中,公司被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在冯黎明的带领下,
公司党委荣获了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授予的全市企业“四好”领
导班子的称号。

公司被市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

面对新的未来,冯黎明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下一步,我们要在整合剩余企业,提升资产质量上狠下功夫,不骄、不躁、
不馁,横下一条心,再苦战三年,把公司监管企业整体水平提高到
一个新层次,为壮大济南工业经济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冯黎明
微笑着说,他在微笑中继续着他的坚持,他的思索….。

相关主题